(共25张PPT)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发展和影响;
2.知道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内容及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
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
村
经
体
制
改
革
济
阅读材料,总结哪些地方急需改革?
材料1:在全(公)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材料2:安徽定远县,全县适宜种植水稻的农田仅80来万亩,公社却硬要扩
大到150万亩,有些生产队偷偷种上黄豆、花生也要被强迫犁掉。
材料3:安徽滁县地委书记王郁昭说,农民下地是“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
哨子伸头望,三边哨子慢慢晃”,“男的上工在打牌,女的上工在纳鞋”。
①体制僵化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②缺少生产自主权和平均分配,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背景
小岗村 的“生死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小岗村实行“大包干”后成果如何?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5.02亿公斤
1981年产粮 6.70亿公斤
1982年产粮 7.15亿公斤
喂养的肥猪长到八百多斤
借来手扶拖拉机运回收获的粮食
第一年就解决了吃饭问题,还首次交上了公粮,还清了20多年来吃救济的贷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获得丰收
土地公有制
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所有权——国家
使用权——农民
“二权分置”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概念辨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农民形象地说:“交够国家地,留足集体的,剩下地都是自己的。”
相关史事
基础:
形式: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广
1980年四川省广汉县的向阳公社第一个在全国重建了乡政府,取消了人民公社。按中央规定,1983年 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政府。
1983年,全国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人民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所有权
经营方式
分配方式
管理方式
自负盈亏(按劳)
公有
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分田到户,分户经营
统一分配(平均)
公有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政策的四次调整与变化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启示: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所有制、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等
人民公社
乡、镇政府
头遍哨子不买账,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不用敲钟,
不用派工,
农民赛着往前冲,
一个比起一个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的农村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影响
乡镇企业应运而生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解放农村生产力
目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
性质
形式
土地依然是集体所有
农民没有土地的所有权
农民获得使用权经营权
中国特色模式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多种经营
贰
城
市
经
体
制
改
革
济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向省委、省政府写了一封“松绑”公开信:
“……现在体制的条条框框捆住了我们的手脚,企业只有压力,没有动力,更谈不上活力,为此,我们怀揣冒昧地向你们伸手要权……想给工人修个厕所都要打报告,怎么发展生产 物质统一供应,价格统一规定,人事统一安排,工资统一定级、财政统收统支等等,都像绳索捆绑的企业无法动弹 ”
——《福建日报》1984年3月24日
一封“松绑”的公开信
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前 后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
经营方式 政企不分,政府管的过多
分配方式 分配制度“大锅饭”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A厂是股份制改革的试点单位,股票发行后,很快被认购一空。后来,A厂拿到“人财物产供销”的管理支配权,提高原料收购价格,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难题。实行多劳多得的浮动工资制,打破“铁饭碗”和“铁工资”。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A厂实现了盈利,结束了多年的亏损历史。
思考:通过A厂的例子,归纳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家
企业
工人
扩大自主权
经营责任制
按劳分配
政企分开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思考:农村改革和城市改革共同点,变的是什么?什么没变?
变:经营方式、分配方式
农民和企业均获得经营自主权;多劳多得
不变:生产资料公有制
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社会主义性质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叁
社
会
主
市
场
经
济
义
体
制
包产到户
——这是单干,是倒退
城市企业改革搞厂长负责制
——这是削弱党的领导
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
姓“资”还是姓“社”?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不管黑猫白猫,能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邓小平南方谈话
···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过程
1992年
1993年
21世纪初
中共十四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只看得见的手——国家宏观调控
一只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机制
基础性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意义: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特
点
1.从农村(旧制度最薄弱环节)开始到城市深化
2.从群众自发到中央推动
3.从局部试点到全国推广
启
示
1.改革要勇于创新
2.改革要关注民生
3.改革要根据国情
4.改革要持续深入
点拨:
农村改革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中并不改变公有制的经济性质。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发展乡镇企业
所有制形式改革
管理体制改革
分配制度改革
增强
企业
活力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