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滚动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滚动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08:58: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 功和机械能 单元滚动训练
一、单选题
1.(2022·重庆市鲁能巴蜀中学校高一阶段练习)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地面高的水平桌面由静止落下,地面下有一深度为的沙坑,小球落到坑底时速度为零。若以桌面为零势能参考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落到地面时的机械能和落到坑底时的重力势能分别为(  )
A.0, B.0,
C., D.,
2.(2022·江苏·吴江市高级中学高一阶段练习)质量为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沿直线运动,受阻力大小恒定。经某点开始沿运动方向的水平拉力F与运动距离x的关系如图所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对图示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处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B.物体克服阻力做功为
C.拉力对物体做功为
D.合力对物体做功为
3.(2022·北京平谷·高三阶段练习)质量均为m的两个物体,分别在地球表面和月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地球表面比在月球表面的惯性大
B.从抛出到运动至最高点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
C.从最高点落回至抛出点,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相等
D.落回抛出点时,重力的瞬时功率相等
4.(2022·广东·执信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将一乒乓球竖直向上抛出,乒乓球在运动过程中,它的动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的图线如图所示。已知乒乓球运动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速率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则乒乓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加速度的最大值为(  )
A. B.
C. D.
5.(2022·福建·厦门大学附属科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弹簧固定在地面上,一小球从它的正上方A处自由下落,到达B处开始与弹簧接触,到达C处速度为0,不计空气阻力,则在小球从B到C的过程中( )
A.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增大
C.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断减小 D.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断增大
6.(2022·重庆巴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一质量为的物体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其所受的水平力F随位移x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当时,物体的速度为(  )
A. B. C. D.
7.(2022·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小球固定于轻质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处。将小球拉至A处,弹簧恰好无形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它运动到O点正下方B点时的速度为v,AB间的竖直高度差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重力做的功小于
B.弹簧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
C.小球的合力做的功小于
D.小球到达位置B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
二、多选题
8.(2022·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如图甲所示的按压式圆珠笔,其结构由外壳、内芯和轻质弹簧三部分组成。某同学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桌面上,用力下压外壳,然后释放,圆珠笔将向上弹起,其过程可简化为三个阶段,如图乙所示,圆珠笔外壳先竖直向上运动,然后与内芯发生碰撞,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向上运动到最大高度处。已知外壳与静止的内芯碰撞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碰撞时间极短;不计摩擦和空气阻力,则从释放外壳起到圆珠笔向上运动到最高点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外壳与内芯碰撞前,外壳一直加速上升
B.外壳与内芯碰撞前,桌面对圆珠笔做正功
C.圆珠笔的机械能不守恒
D.弹簧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圆珠笔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9.(2022·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轻质光滑定滑轮固定在天花板上,质量相等的小球A和圆环B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滑轮连接,圆环B套在光滑水平直杆上,水平杆到滑轮上端的距离为1.2m,初始时小球A和圆环B均处于静止状态,小球A位于滑轮顶端,B到滑轮的距离为2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由静止释放小球A,在小球A下落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速度一直增大
B.小球A下落0.5m时,B的速度为m/s
C.小球A下落0.8m时其机械能最小
D.圆环B向左运动过程中,杆对B的弹力一直竖直向上
10.(2022·江西赣州·一模)如图甲所示,质量为m=0.1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在内壁光滑、固定的水平筒内压缩弹簧,弹簧原长小于筒长,且弹簧与滑块不拴接。滑块由静止释放,离开筒后立即滑上位于水平面上的木板左端,此后木板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木板质量M=0.2kg,最终滑块恰好没有离开木板,重力加速度g取10m/s2,则(  )
A.滑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B.木板长度为0.75m
C.释放滑块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0.45J
D.木板与水平面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为0.375J
11.(2022·山东·泰安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一模)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足够长固定斜面上,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一端连在斜面底部的固定挡板上。质量分别为m和2m的物块A和B叠放在一起,压在弹簧上,处于静止状态。对B施加一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使B以0.5g(g为重力加速度)的加速度沿斜面匀加速运动,则(  )
A.两物块分离时的速度大小为
B.两物块分离时的速度大小为
C.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分离时,拉力F做的功为
D.物体从开始运动到分离时,拉力F做的功为
12.(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L的细线悬挂而静止在竖直位置。现用水平拉力F将小球拉到细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位置。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  )
A.若拉力为恒力,则拉力F做的功为
B.若拉力为恒力,则拉力F为做的功为
C.若缓慢拉动小球,则拉力F为做的功为
D.若缓慢拉动小球,则拉力F为做的功为
三、实验题
13.(2022·福建·模拟预测)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如图乙所示,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遮光条宽度,读数为_________mm。
(2)实验前将气垫导轨调节水平,实验中测出拉力传感器示数为F,滑块遮光条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遮光条宽度d,与光电门相连的数字计时器1和2(图中未画出)的读数为、,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x,若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则可验证动能定理。
(3)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遮光条的宽度不宜过大
B.托盘及砝码的质量应远小于滑块的质量
C.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小一些利于减小误差
14.(2022·广东·珠海市第二中学高三阶段练习)某同学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中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可以使用的频率有、和,打出纸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
该同学在实验中没有记录交流电的频率,需要用实验数据和其他条件进行推算。
(1)在该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
A.安装打点计时器时,两限位孔应在同一竖直线上
B.实验时,在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的同时,应立即接通电源
C.若纸带上开始打出的几个点模糊不清,也可设法用后面清晰的点进行验证
D.测量重物下落高度时必须从起始点算起
(2)若从打出的纸带可判定重物做匀加速下落运动,利用打点周期为和图(b)中给出的物理量可以写出: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打出点时重物下落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若已测得,,;当重力加速度大小为,试验中重物受到的平均阻力大小约为其重力的。由此推算出为__________。
15.(2017·云南·富源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室高一期末)(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
A.带夹子的铁架台 B.电火花计时器 C.220V交流电源 D.纸带
E.带夹子的重物 F.秒表 G.天平 H.刻度尺
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_____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字母)
(2)在实验中,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频率为50Hz。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所用重物的质量为0.50kg。实验中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把第一点计作O,另选连续的4个点A、B、C、D作为测量的点,如下图所示。经测量知道A、B、C、D各点到O点的距离分别为23.77cm、28.20cm、33.00cm、38.20cm。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打C点时重物的速度为___________m/s,重物由O点运动到C点,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___________ J,动能的增加量等于___________ J。(取3位有效数字)
四、解答题
16.(2022·云南·高二学业考试)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光滑弧形轨道AB与粗糙水平地面平滑连接,B为弧形轨道的最低点。已知弧形轨道最高点A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h=1.8m。现有一质量m=0.5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弧形轨道下滑,最后在水平地面上的C点停止运动。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块滑至B点时速度vB的大小;
(2)滑块在水平地面上滑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17.(2021·湖北·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PP′、QQ′之间粗糙,且长为3L,其余部分都光滑.形状相同、质量分布均匀的三块薄木板A、B、C沿斜面排列在一起,但不粘接.每块薄木板长均为L,质量均为m,与斜面PP′、QQ′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2tanθ。将它们从PP′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三块薄木板均能通过QQ′,重力加速度为g。求:
(1)薄木板A上端到达PP′时受到木板B弹力的大小;
(2)薄木板A在PP′、QQ′间运动速度最大时的位置;
(3)若从A下端距PP′距离为3L处开始下滑,求当C上端刚好越过PP′时的速度。
18.(2022·江苏·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高一阶段练习)如图所示,质量都是m的物体A和B,通过轻绳跨过轻质定滑轮相连,斜面光滑,倾角为θ,不计绳子和滑轮之间的摩擦及空气阻力.开始时A物体离地的高度为h,B物体位于斜面的底端且与B相连的绳与斜面平行,用手托住A物体,A、B两物体均静止,重力加速度为g,撤去手后,求:
(1)A物体将要落地时的速度多大?
(2)A物体落地后,B物体由于惯性将继续沿斜面上升,则B物体在斜面上的最远点离地的高度多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A
5.B
6.C
7.D
8.CD
9.BC
10.BC
11.BC
12.AD
13. 6.20 A
14. AC 40
15. FG 2.50 1.62 1.56
16.(1)6m/s;(2)9J
17.(1)mgsinθ;(2)下端离P处1.5L处时的速度最大;(3)
18.(1);(2)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