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22:3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练习试题
一、精挑细选。
1.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栩栩如生 豁然惯通 吹毛求疵 惟妙惟肖
B.轻描淡写 文采藻饰 闲情逸致 富丽堂皇
C.高谈阔论 身临其境 信手掂来 目不忍睹
D.味同嚼腊 浮光掠影 心旷神怡 金碧辉煌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
A.只有密切接触社会,联系群众,才能对国家安危和人民忧乐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B.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紧张。
C.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就,关键在于坚持不懈。
D.我们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表层含义,更要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体验阅读的快乐。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素质……”校长的一番高谈阔论让学生们深受教育。
B.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C.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D.他每天认真学习,面对这次考试他早已胸有成竹。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
②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读一部真正值得读的书。
③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
④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
⑤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
A.①②⑤③④     B.①②③⑤④
C.④②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首歌谣,不但口头唱,还要刻呀,漆呀,把它保留在什么东西上。(指使用纸和笔以前的时代而言)
B.于是所谓文艺,从外表说,就是一篇稿子,一部书,就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
C.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海鸥在暴风雨前头哼着,——哼着,在海面上窜着,愿意把自己对于暴风雨的恐惧藏到海底里去。
二、衔石填海。
6.阅读下面的语段,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晴,人们管它叫“霪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疾迅猛。
“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   ;“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   ;“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看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7.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惆怅    真   zhì 浮光掠影    暮   ǎi    
渲染    朝朝暮暮           
8.马南邨(1912—1966),原名   ,福建闽侯人。1929年,17岁的邓拓考入上海光华大学,18岁时就有“   ,   ”的志向。25万字的《   》,已经展露出一个青年历史学家的才华。1930年参加“左联”,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2年3月,以“   ”的笔名在《北京晚报》开辟《   》杂文专栏,一直写到同年9月2日。邓拓的杂文寓教于乐,针砭时弊,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十年动乱初期,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9.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②公鸭们变得更加漂亮,深浅不一样的蓝羽、紫羽,在阳光下犹如软缎一样闪闪发光。   
③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④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是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经到了末日。   
10.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①周密 ②庄重 ③灵秀 ④深刻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   ,数学使人   ,科学使人   ,伦理学使人   ,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三、综合性学习
11.2020年的鼠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时期。请看图画,按要求答题。
(1)描述画面上的主体动画形象。(6分)
(2)结合时代背景,简评这幅图画的寓意。(6分)
四、精准阅读。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深”得下去,才能“升”得上去
①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事业发达,步步高升”也是人们之间喜用的祝福语。正常的人在人生的目标追求中都是希望“升”的,希望升职务、升地位、升薪水、升能力、升品质、升影响,一句话,希望与“升”有缘。同“升”结伴,不断地超越过去,最好是“升”得超越他人,“升”得出类拔萃,备受社会的尊重和赞赏。
②然而,不是想“升”就可以“升”的,更不会毫无条件地拔地而起、扶摇直“升”。“升”需要深入、深耕、深造,需要深学、深探、深究,需要养成“深”的功夫、“深”的习惯、“深”的品质和“深”的作风。
③只有“升”的想法没有“深”的行动,“升”的想法只会是空中楼阁;虽有“深”的行动但“深”得不实不透,“升”的想法也只是一个美丽的画饼。只站在河边,望着河中肥美的鱼,徒生羡慕,是永远得不到鱼的。向往成为博学之才,而在实际的学习中却浅尝辄止或“蜻蜓点水”,学问是永远不会沾边的。盼望日子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但干起活来怕苦怕累,要么半途而废,要么点到为止,生活能够原地踏步就是一种万幸。一句话,没有投入,没有付出,没有坚守,没有沉得住气的定力,没有俯下身子扎进去的深度实践,“升”的期待只会是水中的月亮和镜中的花朵。
④“升”的愿望一旦和“深”的表现结为连理,“升”的景况不是“旭日东升”,也是“冉冉升腾”。西汉时期的匡衡,家境贫寒,便“凿壁偷光”,借着墙缝中隔壁邻舍的一缕烛光读书,终于学有所成,被封郎中,迁博士。               那些声名远播的成功人士,无不是拥有追本溯源、寻根究底、深挖细究的“深”劲头,拥有不弄清楚、不搞明白、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奋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
⑤“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的锋利和梅花的清香需要磨砺和苦寒才能换得。“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说的是任何奇迹的出现必须要坚持不懈去努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要功夫到了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创造不出的神话。这些名言俗语,实际上也从不同的角度诠释了“升”与“深”的关系。
⑥“升”是朝上走、向上伸,“深”却是向下沉、往下扎。“深”与“升”,朝向截然相反,但却是相得益彰、相反相成:只有“深”得越下,方可“升”得越上;只有“深”得越厚实,才能“升”得越茂盛。“升”是“深”的结果与景象,“深”是“升”的前提与基础。根深才能叶茂,基实才能托起高楼,只有“深”得扎实,才有高高“升”起的可喜局面。这就是“升”与“深”的辩证法。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说的是任何奇迹的出现必须要坚持不懈去努力。
(3).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请为第④段的空缺处补充一个事实论据,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五、快乐作文。
13.人生的路漫长、曲折,有时还会迷茫、黑暗,需要一盏灯来照亮我们,指引我们,让我们不迷失方向,走向成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明灯,一路指引你,鼓励着你走向远方。
请以“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把你的故事和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主要写自己的经历、感悟;③字数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部分
1.C
2.D
3.B
4.B
5.A
6.描写了雨的绵密繁多;传达了雨的猛烈急切
7.chóu chàng;挚;lüè;霭;xuàn;zhāo
8.邓拓;何妨白眼看俗伧;幽怀默默寄书城;中国救荒史;马南邨;燕山夜话
9.夸张;比喻;借代;比喻、拟人
10.③;①;④;②
11.(1)一只动画形象的小老鼠,头戴护目镜和口罩,手持水瓶和杨柳枝,身上还有红十字标志,仿佛是一位医护工作者在播撒希望。
(2)在金鼠2020年新冠肺炎攻坚战紧要阶段,致敬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兢兢业业,同吋告诫公众,出门佩戴口罩,勤消毒,这样才能保护自已,造福社会。
解析:(1)本题考查画面内容描述。首先整体介绍,这是一只老鼠。然后由上到下分别介绍,这只老鼠头戴护目镜和口罩,左手拿着水瓶,右手拿着杨柳枝,前胸有红十字标志。最后要有总结性的说明,这俨然是一位给人类带来希望的医护人员。
(2)本题考查画面寓意解读。首先看这幅图画的主体,主体是一只老鼠,它代表着在疫情一线认真工作的医护人员,把医护人员作为图画的主体部分,是在向他们表达敬意。然后看这幅图画的其他部分,老鼠的下方,有“百毒不侵,罩福万家”的字体,这是在告诉公众,出门必须要戴口罩,这样不仅能保护好自己,更能造福万家。
12.(1).[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分析中心论点,可以从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寻找,有时也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标题和结尾段都有体现。
[答案] 只有“深”得越下,方可“升”得越上;只有“深”得越厚实,才能“升”得越茂盛。(或:“深”得下去,才能“升”得上去。)
(2).[解析] 本题考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思,说明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答案] “任何”有“毫无例外,一律如此”的意思,强调了“坚持不懈去努力”是奇迹出现的唯一途径,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
(3).[解析]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等,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回答。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一般是证明前面的观点,论证的内容可从前文找出。
[答案] 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深’得下去,才能‘升’得上去”的论点,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4).[解析] 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首先要明确论据的类型,然后从自己的日常积累中选择真实而典型的事例,紧扣论点,概括叙述。根据题目要求和语境可知,需要举名人事例,明确围绕哪方面去写,用精练的语言叙述即可。
[答案] 示例:李白明白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锲而不舍地学习实践,终于成了一代“诗仙”。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