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化学肥料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能作为复合肥的是
A.NH4Cl B.Ca3(PO4)2 C.KCl D.KNO3
2.农作物生长需要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下列化学肥料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NO3 B.KH2PO4 C.KNO3 D.NH4H2PO4
3.化肥的合理施用,使我县的水稻产量增加。下列化肥中,不属于复合肥的是
A.KNO3 B.K2SO4 C.NH4H2PO4 D.(NH4)3PO4
4.下列化学肥料中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使用的是
A.CO(NH2)2 B.NH4HCO3 C.NaNO3 D.KCl
5.施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手段,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HCO3 B.Ca(H2PO4)3 C.K2SO4 D.(NH4)2HPO4
6.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可以大量使用化肥
B.剧烈运动后应适当补充淡盐水
C.用活性炭吸附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7.2015 年 7 月 23 日河北日报报道,河北省农业厅印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2015﹣2018 年)行动计划》,提出以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合理减少农业化肥投入量等 为手段,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下列化学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氯化钾 KCl B.氨水 NH3 H2O
C.硝酸钾 KNO3 D.过磷酸钙 Ca(H2PO4)2
8.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Ca(H2PO4)2 B.KNO3 C.CO(NH2)2 D.(NH4)2SO4
9.俗语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属于钾肥的是( )
A.KNO3 B.Ca(H2PO4)2 C.(NH4)2CO3 D.K2SO4
10.下列有关硝酸钾(KNO3)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属于盐 B.可以作为复合肥使用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该物质难溶于水
1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物质的比较推理中正确
A.CO2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CO2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B.氯化铵与熟石灰研磨能生成氨气,所以硫酸铵与熟石灰研磨也能生成氨气
C.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所以铁丝也能在空气中燃烧
D.酸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都是酸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总结,正确的是
A.Fe、Fe2+、Fe3+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
B.H2O、HCl、KClO3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都属于混合物
C.O2、CO、CH4都具有可燃性,日常生活中常将它们作为燃料使用
D.HNO3、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13.为了预防水稻出现倒伏现象,应提前施用的化肥是
A.NH4H2PO4 B.CO(NH2)2
C.K2CO3 D.Ca3(PO4)2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锈蚀后的铁制品没有回收价值
B.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C.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生活和生产有利无弊
D.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相同
15.下图是碳铵化肥包装袋上的部分信息。关于该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是一种复合肥料
B.碳酸氢铵可与熟石灰混合使用
C.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
D.大量施用此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16.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
A.铁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并加热(NH4)2SO4+2NaOHNa2SO4+H2O+2NH3↑
C.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A1+AgNO3=AlNO3+Ag
D.配制农药波尔多液:Ca(OH)2 + CuSO4CaSO4+Cu(OH)2↓
二、综合题(共6题)
17.空气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可利用氮气和氧气的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和氧气,属于___变化。
(2)写出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3)图2是化肥碳酸氢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碳酸氢铵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A 易溶于水 B 有挥发性 C 受热易分解
(4)这种化肥含氮量是否达到16%呢?带着这些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一些化肥样品,进入实验室。
【查找资料】①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
②浓硫酸能够吸收H2O和NH3,但是不吸收CO2。
【性质探究】该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含量分析】将装置A、C、D依次连接,加入20g化肥样品,加热至A中固体完全消失。
她称量装置D的质量如表:
实验前D装置的质量 149g
实验后D装置的质量 152.4g
③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 。
④由表分析得知:反应中产生氨气的质量为_____g。
⑤通过反应的表达式可以知道:氨气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假设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请计算此化肥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写计算过程)
18.已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如表:
温度/℃ 0 20 4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KNO3 13.3 31.6 63.9 110
(1)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2)请在如图中画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两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
(3)KNO3是化学肥料中的___肥料,从热的KNO3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1)如图1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硬质玻璃管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值室温.
①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冷却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
(2)利用空气制取氮肥(尿素)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I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___,请你写出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___________。
②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0.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方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②;
(1)在反应①、②的五种生成物质中,可回收利用当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在反应①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
(3)向烧杯中加入15g上述纯碱样品,加100g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当盐酸滴加到_____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填A、B、C之一)。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B点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
21.图(A-E)是初中化学制备气体常用的实验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写出加热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则用此法制氨气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___(填字母)。
(3)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制备与性质实验,大号塑料瓶内壁两边,分别贴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和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
①装有石灰石的塑料瓶底部用剪刀戳了一些小孔,则此发生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
②打开K1、K2、K3,关闭K4,可以看到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的蜡烛先熄灭。
③打开K1、K4,关闭K2、K3,一段时间后,大号塑料瓶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小号塑料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该大号塑料瓶的容积为2.2L,若需将其充满二氧化碳(密度为2g/L),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g?___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22.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步骤①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字母)
a.燃烧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无明显变化
(2)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_____(填化学符号)。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图2是化肥NH4HCO3上的标签,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4)图二化肥的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铵,其化学式为NH4HCO3,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说明标签上的化肥是______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计算结果保留0.1%)
③790g碳酸氢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②③两题请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错。
B、Ca3(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B错。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C错。
D、KNO3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
A、中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
B、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C、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D、中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故选A。
3.B
【详解】
A、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C、NH4H2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D、(NH4)3PO4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时会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铵态氮肥是指含有铵根的氮肥;NH4HCO3中含有铵根。故选B。
5.D
【详解】
A、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错误;
B、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错误;
C、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错误;
D、(NH4)2H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正确。故选D。
6.A
【详解】
A、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B、剧烈运动后应适当补充淡盐水有利于补水,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用活性炭吸附室内装修产生的有害气体,正确;
D、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可以将硬水软化,正确;
故选:A。
7.C
【详解】
A、KCl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B、NH3 H2O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NO3 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
D、Ca(H2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故选:C。
8.B
【详解】
A、Ca(H2PO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不正确;
B、KNO3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正确;
C、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正确;
D、(NH4)2SO4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B。
9.D
【详解】
A、KNO3 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Ca(H2PO4)2 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
C、(NH4)2CO3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D、K2SO4 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故选:D。
10.D
【详解】
A、硝酸钾由金属阳离子(K+)和酸根阴离子(NO3-)构成,属于盐类,故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它属于复合肥,故符合题意;
C.、硝酸钾中有K、N、O三种元素组成,故符合题意;
D、由溶解性表可知,钾钠硝酸铵盐溶,硝酸钾可溶于水,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
A、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故A选项错误;
B、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会生成氨气,故B选项正确;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故C选项错误;
D、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并不是所有含有氢元素的物质都是酸,如水中含有氢元素,但水是氧化物,碳酸氢钠中含有氢元素,但碳酸氢钠是盐,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2.A
【详解】
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Fe、Fe2+、Fe3+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符合题意;
B、H2O、HCl、KClO3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都由同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C、一氧化碳、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但是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硝酸中不含铵根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
A、磷酸二氢铵含N、P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B、尿素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钾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符合题意;
D、磷酸钙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详解】
A.锈蚀后的铁制品仍然有回收价值,没有回收价值是错误的,故错误;
B.二氧化碳大量排放会形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正确;
C.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不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易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
D.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用加热含氧物质或用双氧水分解制取,都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利用了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蒸发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B。
15.C
【详解】
A、碳酸氢铵只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A不正确;
B、碳酸氢铵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水和氨气,肥效损失,则碳酸氢铵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使用,故B不正确;
C、由图可知,图中含有雨伞标志,说明是易潮品,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储存和运输时,不宜受潮或曝晒,故C正确;
D、应该合理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大量施用会造成环境污染,故D不正确。故选C。
16.D
【详解】
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选项错误;
B. 硫酸铵与烧碱(氢氧化钠)混合并加热生成硫酸钠、水、氨气,注意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NH4)2SO4+2NaOHNa2SO4+2H2O+2NH3↑,选项错误;
C.铝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生成硝酸铝和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A1+3AgNO3=Al(NO3)3+3Ag,选项错误;
D.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时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氢氧化铜沉淀,选项书写的方程式完全正确;
故选:D。
17. 沸点 物理 N2+H2NH3 AC 检查装置气密性 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去除混合气体中的H2O和CO2 3.4 14%
【详解】
(1)利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可以分离出氮气和氧气;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氢气和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氨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N2+H2NH3;
(3)由标签中的“防潮防晒”可知,碳酸氢铵易溶于水且受热易分解,不能说明碳酸氢铵具有挥发性;
(4)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B装置,加热,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观察到试管口的现象是有水珠出现,B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装置内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CO2+Ca(OH)2CaCO3+H2O;
③碱石灰能够吸收H2O和CO2,但是不吸收NH3,所以C装置的作用是去除混合气体中的H2O和CO2;
④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浓硫酸和氨气反应生成硫酸铵,所以实验后D装置增加的质量就是氨气的质量,所以氨气的质量为152.4g-149g=3.4g;
⑤化肥含氮元素质量分数=×100%=14%。
18. 26.5 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复合 降温结晶或冷却
【详解】
(1)根据题目信息和表格可知: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是:在该温度下,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画图如下:;(3)KNO3是化学肥料中的复合肥料,因为硝酸钾中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从热的KNO3浓溶液中析出晶体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
19.(1) 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14
(2) 氢气##H2 木条熄灭
【解析】
(1)
①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则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②过量的铜粉加热消耗氧气的体积为,则冷却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2)
①I是氮气和氢气加压,500℃生成氨气,则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Ⅲ中反应是氧气和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②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氮气先气化,氮气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
20. NH4Cl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B Na2CO3、NaCl 210.6g
【详解】
(1)在反应①、②的五种生成物质中,NH4Cl中含有氮元素,所以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故填:NH4Cl;
(2)在反应①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增大溶液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故填: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3)
①由于Na2CO3+2HCl=2NaCl+H2O+CO2↑,观察图像当B点时,气体质量不再改变,恰好完全反应;故填:B;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还未反应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Cl;故填:Na2CO3、NaCl;当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③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x=4.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10.6g。
21. 锥形瓶 AC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低 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解:
设CaCO3的质量为x
m(石灰石)=
答:至少需要石灰石12.5g。
【详解】
(1)仪器a的名称是锥形瓶。
(2)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加热生成硫酸钙和氨气和水的反应:,该反应为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选择A;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故收集装置选向下排空气法装置C。
(3)①装有石灰石的塑料瓶底部用剪刀戳了一些小孔,则此发生装置的优点是关闭弹簧夹,装置气体压强变大,塑料瓶中液体被排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液体进入塑料瓶,固液接触反应进行,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②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打开K1、K2、K3,关闭K4,可以看到低的蜡烛先熄灭。
③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酸性物质能使石蕊变红色;故打开K1、K4,关闭K2、K3,一段时间后,大号塑料瓶中出现的现象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二氧化碳进入小号塑料瓶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见答案。
22.(1) 不是 a
(2) N2 C
(3)c
(4) 14:5:12:48 混合物
【解析】
(1)
步骤①为分离液态空气得到各种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填不是;液态空气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氮气会先蒸发出来,氮气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能够观察到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a;
(2)
①“”表示氮原子,则“”可表示的微粒是氮分子,化学符号为:N2;
②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占78%,氧气的体积占21%,因此微观上空气中的氮气分子多于氧气分子,因此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C;
(3)
根据图2中化肥NH4HCO3的标签可知,受热易分解的化学性质,易溶于水,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
(4)
①根据碳酸氢铵的化学式可知,碳酸氢铵中氮、氢、碳、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5:12×1:16×3=14:5:12:48;
②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而图2中的化肥标签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可知,化肥为混合物;
③790g碳酸氢铵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氮元素质量分数×碳酸氢铵质量=。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