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课题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课 题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主备人
李 伟
审核人
考点搜索
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复 习
重难点
以东北地区为例,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农业持续发展的关系
复习过程
复 习 内 容
复习思考
[基础梳理]
1、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怎样?
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
_____、_____、_____三省及___________东部
地形
________________。地貌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____状分布
气候
地区
温度带
≥10℃的积温
作物
南部
____带
3600℃
_____、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
____带
1000~3600℃
_____、大豆、玉米、高粱、水稻、____、亚麻
北部
寒温带
1000℃
______、大豆
植被
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则主要分布在偏南的长白山地)
其他
广布_____和沼泽
2、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⑴.土地资源优势
①土壤肥沃:黑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________平原西部;黑钙土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的________部。
②土地资源丰富:________平原是全国人均耕地量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适合机械化作业。
③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省、__________自治区,在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
⑵.土地开发
①开发:荒地大量开垦扩大了商品____、油料和________基地→“北大荒”变“__________”。
②保护:为什么要保护湿地?
3、农业生产和布局
⑴.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①农业
农业结构比较完整,_______业占主导地位。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最大的_______生产基地。
②林业
全国重要的林业基地,________省是全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份。
分布: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大林区。
⑵.农业布局:明显的_________
4、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存在问题
整治措施
黑土
开发
_______层变薄、土壤________下降
①少耕深松、耕松结合、深松蓄水
②加强________培肥,增施有机肥
林业
发展
森林资源____少、覆盖率降低
①以_____为主,发展速生丰产林;
②合理采伐,以_____量定采伐量;
③加强_____________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湿地
保护
湿地系统破坏、湿地面积____
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________湿地;
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________;
③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________的湿地
[考点突破]
考点一:东北农业发展的条件分析与农业生产布局
1.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因素
地理条件
特 征
气候条件
________气候,冬季____,夏季____,年降水量300~1 000mm,集中在夏季,___________
地形条件
高原、______、山地三类地形单元相对完整
土壤条件
_____、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
社会、
经济
条件
重要的_____基地
_____发达,对外联系方便
开发晚,人口密度较低
2、农业布局特点:
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东北农业生产区域可分为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归纳如下:
农业生产区域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产品类型
布局的自然条件
耕作农业区
_____地区,包括_____平原、_____平原、_____平原、
_________、土层深厚、肥沃,_____条件配合好
林业和特产区
__________和长白山区
_________适宜发展林业
畜牧业区
西部_____、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西部_____,地势_____,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经典例题1]
(2011·南京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下面是我国目前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
材料2:中国粮食流通格局正呈现出“北粮南运”、“中粮西运”的态势,粮食生产地域重心发生了由南向北、由东向中的逐渐转移。
(1)比较甲、乙两个商品粮基地,并填表。
地区
优势条件
限制性因素
甲
乙
旱涝灾害频繁
(2)南方部分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作为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明“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考点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东北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领域
类型
问题
成 因
对 策
环
境
耕地
______退化、土地______、次生盐碱化
人口剧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________不合理
改善____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产粗放方式,减少耕地破坏、_______、黑土退化、土地、次生盐碱化等现象的发生,发展优质品种
林地、草地
林地、草地的比重____,草地退化,资源利用失调
沼泽地
开垦沼泽地,破坏____环境
其他
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市场
农产品______和______不适应市场需求
质量低、成本高
2、东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
⑴农业发展方向
不同区域
发展方向
发展重点
平原区
面向国内__________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____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____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____________;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
__________
西部草原区
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____________
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__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_________畜牧业
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半山区实现“_________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特色经济作物为主,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_______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⑵我国某些区域特色农业的形成条件
区域
特色农业
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
珠江
三角
洲
_____
农业
____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邻近港、澳、台地区,_____广阔;港口、铁路、航空等_____便利;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南疆
我国最大的_____生产基地
_____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_______可供灌溉
当地种植_______的历史悠久;市场对_______的需求量大
海南岛
我国_____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地处_____,热量和降水丰富,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生长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______等_____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昆明
_____种植业
_______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多种花卉品种
国内城市市场对____的需求量大
[经典例题2]
新时期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及“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应注意区域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综合治理。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
图例
区域
植被类型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年降水量(毫米)
农业植被
200~400
600~620
杂类草
100~200
——
小灌丛、碱蓬
1~50
380~390
材料二 B地区玉米芯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1)试分析造成图中A、B两区域人口密度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造成该生态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解决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玉米芯综合产业链对B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构建】
[训练固学]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河流封冻日数等值线图”,回答1~3题。
1、图中M线的数值最可能是 ( )
A.120 B.140
C.160 D.180
2、图中甲河流的水文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径流量较大
B.结冰期较长
C.含沙量较小 D.夏、秋季出现汛期
3、乙地成为著名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充足,雨量丰富 B.人均耕地面积大,粮食商品率高
C.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D.土壤肥沃,单产高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 )
A.热量充足 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 D.物种丰富
5.该地区降水分布规律是 ( )
A.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B.由东向西减少C.由北向南减少 D.由西向东减少
6.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 )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耕地占全国16.8%,水资源占全国4.01%,读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7~8题。
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
②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
③水资源呈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9~10题。
9、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
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
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10、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可以有效地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出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二、综合题
11、(2011·广州六中测试)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1:图甲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2:图乙是1980年和201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大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小麦、水稻和玉米作物种植的空间分布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A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分析其农业区位的优势条件。
(3)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最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
(4)请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区位条件。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