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珠江三角洲

文档属性

名称 4.3珠江三角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1-18 10:04: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总课题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课 题
第三节 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课 型
复习课
课时
1
主备人
李 伟
审核人
考点搜索
1、结合实例,分析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说明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2、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复 习
重难点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复习过程
复 习 内 容
复习思考
[基础梳理]
1、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的原因:
(1)地理位置优越: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 ,毗邻 ,靠近 ,区位优势明显。
(2)自然条件优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经济条件:_____众多,____密集,_______丰富;国家的________政策;全国最大的_____之一;开发历史_______。
还有哪些其他条件?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的经济地位: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建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及商品农业基地,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
3、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发展概况:
(1)改革开放以前:城市化水平____、城市规模____、城市密度____。
(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速度____、水平____,城镇规模不断_____,形成以______为中心,包括______________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对策
(1)____________严峻
表现:工业和生活____、____、垃圾、噪音、酸雨等环境问题突出
原因:①_______治理和_____建设滞后;②环境管理、_______建设没有跟上;③工业迅速发展和____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增大,部分城市出现_____现象
措施:治理_____,保护生态____,实施“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加剧
表现:_____被占,农业用地减少
原因:①_______过热②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过快③盲目建设“_____”、“工业城”
措施:①优化________②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__________③按____工业的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
(3)_____________突出
表现:①_______建设过大;②产业布局不合理,____建设严重,投资浪费;③_____多于合作
原因:①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②部分产业一哄而起
措施:搞好___________和区域规划
①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确保理想的城镇空间发展形态②规模要____③加强不同地域的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
[考点突破]
考点一: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1.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阶 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 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 势
_____丰富、地价_____、
____优势、侨乡
_____实力大大增强
劣 势
工业基础_____,
矿产资源____
____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_____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 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_________调整,_________和________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______、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_____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__________产业
发 展
举 例
一些生产生活______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02年,_______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
_________产业基地
存 在
问 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_____,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______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____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_____相对落后;_______问题日趋严重
[经典例题1]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年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  )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3)下列符合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以后发生的现象的是 (  )
A.该地区就业机会大增,吸引大量民工涌入
B.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并出现了大量城乡交错分布的景观
C.工业发展迅速,环境污染进一步加重
D.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
2、我国不同地区的城市化模式
城市化
模式
城市化主
要推动力
具体过程特点
珠江三角
洲模式
______
在____推动下工业化与城市化不断发展
苏南模式
______经济向外扩散,促进了______发展,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温州模式
由于_____私营企业发展,带来农村工业化和乡村城市化
东北模式
随着_____的开发,产生劳动力职能变化和促进工业发展
考点二: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____或____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____产业转移(国内)、_____产业转移(跨国)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影响
影响
发展水平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空间分布
发达国家
原主导产业向______转移,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为产业结构顺利调整创造条件
发展________产业,发展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的产业,进行产品的设计和组织营销
将环境污染工业向国外转移,环境污染状况得到___
就业机会向国外转移,减少了国内就业机会,引起_____增加
发展中
国家
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加快本国______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组织产品的加工
接受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接受了_____
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____
5、珠江三角洲的产业转移
第一次产业转移
第二次产业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期
20世纪90年代
转移方向
由_______向珠江三角洲转移
由珠江三角洲向邻近地区转移
转移产业
_________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___
珠江三角洲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_____
对环境的
影响
珠江三角洲环境污染_____
珠江三角洲环境质量_____
[经典例题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及其产业结构演变图
制糖业、罐头食品业?服装、印刷、金属制品、塑料制品?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汽车、,石油化工
(1)珠三角产业转移接收地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珠江三角洲一些中小企业出现关闭、停产、外迁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评价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产业演进有关资料统计图”,回答1~3题。
1.有关上图中Ⅰ、Ⅱ、Ⅲ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  )
A.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B.第三、第二、第一产业
C.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D.第二、第三、第一产业
2.导致上图中Ⅰ曲线在2008~2010年上升的产业部门是 (  )
①汽车 ②纺织 ③建材 ④教育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③④
3.珠三角改革开放早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是由外商提供的是(  )
A.资金 B.生产设备 C.劳动力 D.技术指导
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产业转移方向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的地区差异
B.资源分布的地区差异
C.人口密度的地区差异
D.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5.关于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转移将导致该产业生产成本升高B.促进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发达区域转出产业的主体是资源密集型产业
D.产业的区位选择完全受劳动力成本因素的影响
读“某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和就业结构变化图”,回答6~7题。
6.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
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推动为主
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
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
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
7.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  )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驻;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置换为高端产业,读图判断8~9题。
8.深圳第一代产业园区吸引入驻企业的共同特点是(  )
A.原材料依赖进口
B.产品依赖出口
C.科技依赖国外支援 D.劳动力对外依赖性大
9.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
A.管理经验 B.资金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20世纪70~80年代和9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读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珠江三角洲),完成10~11题。
10.两次产业转移中,珠江三角洲转入和转出的产业主要以 (  )
A.原料指向性产业为主
B.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C.劳动力指向型产业为主
D.技术指向型产业为主
11.对第二次产业转移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产业转入区具有交通、资源、科技等区位优势
B.资源枯竭、劳动力价格下降是造成产业转出的最主要原因
C.促进了产业转出区和转入区环境污染状况的改善
D.可加快珠三角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下图为河北“环京新城”位置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回答12~13题。
2009年11月广东商企投资环北京园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举行,与会人士共话“珠三角”产业转移的道路,共谋“环渤海”产业承接的方向。由于工资、地价、燃料和电力等费用的不断上涨,广东省原有产业逐渐失去了竞争力。河北环京新城则给相对饱和的广东经济圈带来了更为宽广的发展平台。
12.珠三角产业向环渤海地区转移将 (  )
A.带动环渤海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
B.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C.强化环渤海地区由城市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D.利于两地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业压力
13.环京新城建设对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 (  )
①加快河北省城市化进程 ②利于北京分散城市职能
③加快北京周边交通建设 ④促进北京工业快速发展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6月,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干线西起霍尔果斯南至广州)全线贯通通气。下图为“西气东输二线示意图”。
材料二 近几年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相继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大量占用耕地、城镇和工业过度集中、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材料三 截至2011年6月底,一年来广东在新疆累计开工建设71个援建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62亿元,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初见成效。
(1)图中字母A所在省区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绿洲地区,该地区绿洲多分布于_ ___________地带,影响其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积极影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珠江三角洲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
复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