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ppt课件(5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生物苏教版必修二:第三章 遗传和染色体 ppt课件(5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1-18 10:13:15

文档简介

课件57张PPT。第三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 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节考向三 1.具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
F1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2.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
现象,称性状分离。
3.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在生殖细胞中成单存在。4.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会
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5.生物个体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但在生物体的发育过程中,其表现型有时还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自读教材·夯基础] 1.豌豆作为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填空]
(1)豌豆是严格的 植物,在自然情况下,一般都是 。
(2)豌豆具有一些稳定的、容易区分的 ;获得的实验结果比较可靠。自花受粉纯种相对性状2.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填空]紫花×白花
↓?
紫花∶
3∶1
紫花白花显性性状分离 显性性状∶隐性
性状≈3∶1 3.孟德尔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及验证[填空]
(1)解释:
①在卵细胞和花粉细胞中存在着控制性状的 。
②遗传因子在亲本 中 存在,且 ,互不混杂。
③F1可以产生数量 的含有 的配子。
④F1自交时, 的配子(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概率 。遗传因子体细胞成对各自独立相等不同遗传因子不同类型相等⑤遗传图解:(2)分离假设的验证:
①方法: ,即让F1与 杂交。
②测交实验图解:测交隐性纯合子 ③结论:测交后代分离比 ,符合预期的设想,从而证实 ,产生 两种配子,这两种配子的比例是 。接近1∶1F1是杂合子A和a1∶1 4.相关概念辨析[判断正误]
(1)凡子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即显性性状,子代不能表现的性状即隐性性状。 ( )
(2)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亲本性状的现象称为性状分离。
( )
(3)同源染色体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两个基因称等位基因。
( )
(4)基因型相同时表现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时基因型也一定相同。 ( )×√××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填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上,细胞进行 时,等位基因会随着 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 1.举例说明性状和相对性状的关系,如何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提示:例如:身高是性状,高和矮是相对性状。相对性状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可以根据此定义来判断两性状是否为相对性状。 2.结合教材P27图3-1紫花和白花豌豆的杂交实验,请思考:
(1)在自然状态下,图3-1中的紫花和白花两亲本能实现杂交吗?
(2)在杂交过程中,若选紫花作为父本(提供花粉),白花作为母本(接受花粉),请讨论应如何操作。
提示:(1)不能,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受粉植物。
(2)开花前(花蕾期)剪去白花的雄蕊→套袋→待雌蕊成熟后,授以紫花的花粉→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 3.豌豆根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内的等位基因是否遵循分离定律?
提示:否。根在生长中细胞分裂的方式为有丝分裂,分离定律适用于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跟随名师·解疑难] 1.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及适用范围
(1)细胞学基础:减数分裂中随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如图所示:(2)适用范围:
①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2.遗传规律相关概念辨析
(1)性状类:
①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②显性性状:杂种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③隐性性状:杂种F1中未表现出来的亲本的性状。
④性状分离:杂种后代表现不同性状的现象。 (2)基因类:
①相同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在纯合子中由两个相同基因组成,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如下图中A和A就叫相同基因。 ②等位基因:生物杂合子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下图中B和b、C和c、D和d就是等位基因。
③非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有两种,即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图中A和D;还有一种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如下图中A和b。
(3)个体类:
①纯合子: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dd、AABBCC、ddeerr。
②杂合子: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如Dd、AaBb、DdEeRr。
③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④表现型: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4)交配类: [特别提醒]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在不同环境中,即使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未必相同。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自读教材·夯基础]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填空]
(1)成就:孟德尔最终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即基因的 定律和基因的 定律。
(2)成功的因素:
①正确的选用 。
②由 到 的研究方法。
③应用 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的程序。分离自由组合实验材料单因子多因子统计学2.分离定律的应用[填空]
(1)有助于正确地解释生物界的某些 。
(2)预测 的类型和各种类型出现的 。
(3)指导 和 实践。遗传现象杂交后代概率动植物育种实践医学 1.如何鉴定某生物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提示: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为动物时,常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2.农户种植的玉米和小麦,能否自行留种用于来年种植?
提示:农户种的小麦是纯种,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可以连年留种。而玉米是杂种,子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所以不能留种。
3.某多指患者为防止生出多指患儿,婚前特意做了多指切除手术,他(她)能否达到目的?
提示:不能,切除多指并不能改变其基因型,后代仍有患病可能。[跟随名师·解疑难]1.基因分离定律常用解题方法归纳
(1)由亲代推断子代的基因型、表现型(正推型): (2)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逆推型):
方法一:基因填充法。先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可用A__来表示,那么隐性性状基因型只有一种aa,根据子代中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可推出亲代中未知的基因。
方法二:隐性纯合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存在,则亲代基因型中必然都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做进一步的判断。 方法三: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来直接判断(用B,b表示相关基因):
①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则双亲一定是杂合子(Bb)。即Bb×Bb→3B__∶1bb。
②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1∶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Bb×bb→1Bb∶1bb。
③若后代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BB×BB或BB×Bb或BB×bb。
④若后代只有隐性性状,则双亲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bb)。即bb×bb→bb。2.杂合子Aa连续多代自交问题分析
(1)杂合子Aa连续自交,第n代的比例情况如下表: (2)根据上表比例,绘制出的纯合子、杂合子所占比例坐标曲线图为: [例1] (2012·江苏高考改编)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为纯合子
B.杂合子与纯合子基因组成不同,性状表现也不同
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3∶1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显性纯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为杂合子;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杂合子与显性纯合子具有相同的表现型;测交实验,除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外,还可以检测其他未知个体的基因型;如果F1的配子不是随机结合的,则F2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就不会是1∶2∶1,性状分离比也就不是3∶1。
[答案] D[例2] 下图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
[答案] C(1)“基因”是指“等位基因”。
(2)分离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3)分离原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4)图示:图中显示A与a分离。 [例3] [双选]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其携带者的基因型是Aa,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的子女的基因型是AA、Aa、aa,其比例为1∶2∶1,所以白化病(aa)的发病概率是1/4,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如果白化病(aa)与表现型正常的人(AA或Aa)结婚,所生子女表现型正常的概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1/2。
[答案] BD (1)用经典公式计算:
概率=(某性状组合数/总组合数)×100%。
(2)用配子的概率计算:先计算出亲本产生每种配子的概率,再根据题意要求用相关的两种配子概率相乘,相关个体的概率相加即可。1.设计实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
2.设计实验探究某个体的基因型。
3.显、隐性性状的实验探究。典例剖析 水稻的非糯性(W)和糯性(w)是一对相对性状。前者花粉含直链淀粉,遇碘变蓝;后者花粉含支链淀粉,遇碘不变蓝。现有一批纯种非糯性和糯性水稻,以及一些碘液,请设计方案来验证分离定律。
(1)实验方法:F1花粉鉴定法。 (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1开花成熟时取一粒成熟花药挤出花粉,置于载玻片上,滴一滴碘液并用显微镜观察。
(3)实验现象:花粉一半变蓝色,一半不变蓝色。
(4)对实验现象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水稻长大后,抽穗时,套上纸袋,让它们自花传粉,结果穗上的非糯稻与糯稻的比例为________,这符合________定律。
(6)F1花粉母细胞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在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种类型的花粉粒,比例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了对分离现象解释验证的另一种方法——花粉鉴定法。水稻的糯性(w)与非糯性(W)的作用,在花粉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含糯性基因的花粉在碘液中不变蓝色,含非糯性基因的花粉在碘液中变蓝色,由此可鉴定花粉的基因型。花粉是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要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杂交所得种子即F1(Ww),种下长大开花后,其花粉中的基因应是成单的,即一半花粉含W,另一半含w,故在碘液中颜色各异。这株水稻(Ww)长大后,自花传粉,其所结果穗上子粒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符合分离定律。 [答案] (2)①让纯种非糯性水稻与糯性水稻杂交获得F1杂合水稻 (4)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并最终形成2种不同配子,从而验证了分离定律 
(5)3∶1 分离 (6)Ww 2 1∶1归纳拓展基因分离定律的验证方法
(1)测交法:杂种F1与隐性类型杂交,后代中出现两种基因型与表现型的个体,证明杂种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2)自交法:杂种F1自交后代F2中出现显、隐性两种表现型的个体,也是由于F1产生了两种配子,即等位基因彼此分离。 (3)花粉鉴定法: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花粉遇碘呈现不同的颜色,杂种非糯性水稻的花粉是减数分裂的产物,遇碘液呈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且比例为1∶1,从而直接证明了杂种非糯性水稻在减数分裂产生花粉的过程中,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点击下列图片进入点击下列图片进入课件62张PPT。第三章理解
教材
新知把握
热点
考向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考向一考向二 应用创新演练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

节考向三 1.染色体变异包括形态、结构、数
目的变异等,这些变异常常可以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起因于染色
体的断裂及断裂后片段的不正常的重新连接,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4种类型。3.染色体结构发生的改变,都
会使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自然界中的生物大多是二倍
体,它们的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5.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利用
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自读教材·夯基础]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填空]
(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 (能,不能)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2)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因、类型及结果:能 2.染色体数目变异[判断、连线]
(1)染色体组:
①在正常情况下,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在不同物种之间,染色体数目往往差别很大。 ( )
②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一个染色体组。
( )
③正常情况下,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含同源染色体,也不存在等位基因。 ( )√×√(2)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1.如图所示的变异属于哪种染色体结构变异?a、b中哪一条发生了改变?提示:缺失。b染色体中缺失了3、4两个片段。 2.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否产生了新基因?
提示:染色体结构变异可引起基因数量的增加、减少或基因排列顺序的改变,并未产生新基因。
3.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四倍体吗?单倍体一定是一倍体吗?
提示:(1)不一定,如由八倍体生物的配子发育而来的单倍体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2)一倍体一定是单倍体,但单倍体不一定是一倍体。[跟随名师·解疑难]1.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归纳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染色体组的特征: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②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④同种生物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是一定的,不同生物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目不同。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①据染色体形态判断:
细胞内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下图所示的细胞中,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在a中有3条、b中两两相同、c中各不相同,则可判定它们分别含三个、二个、一个染色体组。 ②据基因型判断:
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就含几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如图所示:(d~g中依次含四、二、三、一个染色体组) ③据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判断:
染色体数/形态数的比值意味着每种形态染色体数目的多少,每种形态染色体有几条,即含几个染色体组。如果蝇该比值为8条/4种形态=2,则果蝇含二个染色体组。3.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的比较[自读教材·夯基础]纯合子性状分离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2.多倍体育种[填空]
(1)方法: (2)优点:多倍体植株的茎秆 ,叶片、果实和种子都
,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也有所 。
(3)人工诱导:
①方法:用 处理或用低温处理。
②处理对象: 的种子或 。
③原理:能够抑制 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的两极,从而使染色体数目 。
(4)实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粗壮比较大增加秋水仙素萌发幼苗纺锤体加倍 1.为什么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提示:单倍体育种所得植株是纯合子,自交产生的子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
2.烟草是四倍体,其配子中含有24条染色体。
(1)分析烟草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多少条染色体?
(2)思考由烟草的花粉细胞经花药离体培养而成的植株是几倍体?
提示:(1)12条。 (2)单倍体。 3.三倍体香蕉通过什么方式繁殖后代?为什么?
提示:无性繁殖。因为香蕉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故香蕉的果实里几乎没有种子,只能通过无性繁殖方式产生后代。[跟随名师·解疑难]1.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比较2.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1)关于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是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2)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使之成为四倍体,秋水仙素应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因为萌发的种子、幼苗具有分生能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达到使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
(3)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茎、叶、花等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处理的如根部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例1] 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能导致染色体的结构或基因序列的变化。下列图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种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模式,丙、丁、戊图表示某染色体变化的三种情形。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形成
C.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甲属于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乙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只能是成对基因或等位基因之间的交换,不会有“新”基因(f、k)加入,因此甲→戊是不正确的,但甲可以导致丁的产生;乙中的交换可以获得相应染色体原来没有的基因,乙→戊是正确的;丙没有“新”基因,出现了重复片段,因此乙→丙是不正确的。
[答案] C [例2] 分析下列图形中各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情况,并回答相关问题。 (1)一般情况下,一定属于单倍体生物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图是________。
(2)图C中含______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______条染色体,由C细胞组成的生物体可育吗?如何处理才能产生有
性生殖的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有性生殖生物而言,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二倍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由B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
(4)假若A细胞组成的生物体是单倍体,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内含______个染色体组。
(5)基因型分别为AAaBbb、AaBB、AaaaBBbb及Ab的体细胞,其染色体组成应依次对应图A~D中的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1)单倍体即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图D中只含一个染色体组,应属二倍体配子类型,符合单倍体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状况。
(2)图C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三条,故含三个染色体组。
(3)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即几倍体,由配子发育来的个体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均属单倍体。
(4)A细胞含四个染色体组,若A为单倍体的细胞,则其正常物种体细胞应含八个染色体组。
(5)AAaBbb含三个染色体组,AaBB含两个染色体组,AaaaBBbb含四个染色体组,Ab含一个染色体组,它们分别对应图C、B、A、D。 [答案] (1)D (2)三 3 不可育。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诱导使之发生染色体数目加倍 (3)该个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该个体由未受精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4)八 (5)C、B、A、D (1)确认染色体组:看相同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一个染色体组内不含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即为几个染色体组。
(2)确认几倍体:应先看是否由合子发育而来——凡由合子发育而来,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凡由配子发育而来,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
(3)确认是否可育:应看有无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奇数时,因减数分裂联会紊乱而不育;无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虽为偶数但来源不同(如1条来自甲物种,另一条来自乙物种的人为融合)时,因减数分裂不能联会而不育。 [例3] (2012·江苏高考改编)科学家将培育的异源多倍体的抗叶锈病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了抗叶锈病的小麦,育种过程见下图。图中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C染色体组中含携带抗病基因的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异源多倍体是由两种植物AABB与CC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________方法培育而成。
(2)杂交后代①染色体组的组成为________,进行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个四分体,体细胞中含有________条染色体。
(3)杂交后代②中C组的染色体减数分裂时易丢失,这是因为减数分裂时这些染色体________。
(4)为使杂交后代③的抗病基因稳定遗传,常用射线照射花粉,使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称为________。 [思路点拨] [精讲精析] (1)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分裂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经培养后得到所需多倍体植株。
(2)异源多倍体AABBCC经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为ABC,普通小麦AABBDD植株经减数分裂得到的配子是ABD,所以杂交后代①的染色体组的组成为AABBCD;题干中指出A、B、C、D表示4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杂交后代①AABBCD在减数分裂时AA能形成7个四分体,BB能形成7个四分体,CD因为是非同源关系,不能形成四分体;杂交后代①AABBCD中含有的染色体条数为6×7=42(条)。 (3)在减数分裂时,C组染色体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紊乱,所以在减数分裂时易丢失。
(4)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包括4种类型:①缺失,②增添,③倒位,④易位,其中含抗病基因的染色体片段转接到小麦染色体上,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答案] (1)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2)AABBCD 14 42
(3)无同源染色体配对
(4)染色体结构变异1.探究低温、秋水仙素、工业废水等对细
胞分裂中染色体数目或行为的影响。
2.依据育种目标,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设
计育种程序。典例剖析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开展“不同浓度的工业废水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影响”的课题研究。他们到一造纸厂污水排出口采集了水样,并将过滤后的滤液作为原液。
(1)实验原理:蚕豆根生长过程中吸收污染物后,根尖分生区细胞通常会出现染色体断裂。这些断裂的染色体会与细胞核分开,单独存在于细胞质而成为微核。
(2)材料用具:蚕豆种子、10%的盐酸解离液、龙胆紫染液、蒸馏水、培养皿、量筒、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等。 (3)方法与步骤:
①将蚕豆种子用蒸馏水浸泡一天,吸水膨胀后放在培养皿中,保持温暖湿润,待其发根。
②用蒸馏水稀释原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规范制作临时装片;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结果并作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欲确认不同浓度的工业废水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影响,宜配制不同浓度废水作实验组用水,并设置等量蒸馏水处理组作对照组,通过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处理后细胞内“微核”存在状况,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 (3)②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若干个培养皿中并编号(至少3个)
③将等量的状态相同的生根蚕豆种子移入盛有不同浓度废水的培养皿中培养一段时间;另取等量的生根状态相同的蚕豆种子浸泡在与废水等量的蒸馏水中培养相同的时间,作为对照
⑤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高倍镜观察,找到具有微核的细胞进行计数,求平均值 (4)①废水浓度越高,具微核的细胞越多。说明废水浓度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影响大
②废水浓度越高,含有微核的细胞越少。说明废水浓度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影响小
③废水浓度与具有微核的细胞数之间无规律性,无法判断归纳拓展环境中化学物质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影响
1.实验原理
(1)微核是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因各种有害物质损伤,使细胞核损伤残留在核外的微小核染色质块,微核是染色体结构是否变异的标志。
(2)蚕豆根尖细胞进行旺盛的有丝分裂。
(3)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可诱发产生微核。2.实验步骤培养蚕豆种子:25℃水培,根长到0.5~1.5 cm
? ↓
处理蚕豆根尖:移入质量浓度为300 mg/L的硫酸铜溶液
中培养6 h;自来水冲洗后,再移入自
↓ 来水中培养24 h ?
剪取蚕豆根尖,制作临时装片
? ↓
染色:用改良碱性品红染液染色
? ↓
镜检计算微核率:每个根尖计数500~1000个细胞 注意事项:该实验可设计对照,即对蚕豆根尖只用水培养而不用硫酸铜溶液处理的平行操作实验。点击下列图片进入点击下列图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