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

文档属性

名称 芦花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1 19:5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芦花荡——孙犁历史回顾——侵华日军暴行日本军士兵正在挖出一个中国人的心脏供下酒用日军暴行:最初于1938年发表于美国《了望》杂志1937年9月,日军在河北省使用了毒气美化侵华历史的日本教科书日本民众对这种极右倾向的抗议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中部平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泊,总面积366平方公里,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因此称为“白洋淀”。  (白洋淀俯瞰图) 这里也曾经是抗战的大舞台,上演了无数个英雄的故事。《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雁翎队》等优秀文学作品,更给白洋淀染上了浓郁的文化和传奇的色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则白洋淀里的抗日故事。
(白洋淀的芦花荡)写作背景 本文创作于1944年。由于作者在冀中平原一带生活了很长时间,所以他对这里的生活,尤其是这里的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斗争生活非常熟悉。在抗战的冀中平原上,孙犁到处看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为这里的人民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因而写下了像《芦花荡》这样美丽而感人的作品。 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其中《荷花淀》《芦花荡》等反映抗战时期的作品,已成为广泛流传的名篇,文艺界甚至以其为现代文学的一种风格流派的标帜,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孙犁,河北省安平县人,“白洋淀派”代表作家。《白洋淀纪事》,是他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散文集,其中许多短篇,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芦花荡》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作者简介   第二,孙犁的作品喷放着浓郁的泥土的芳香,激荡着作者对故乡的爱。孙犁的小说对美有一种特殊的追求,他着力描写、赞扬故乡的风光美和人情美。孙犁的小说是风格独具的美小说。 第三,孙犁特别擅长描写农村的青
年女性,不仅有一种描写她们的美丽容
貌的特殊素养,而且更具有深入她们丰
富、复杂的感情世界,从她们命运的变
化反映时代风云变幻的过硬本领。 赏读孙犁的小说,首先可
以感觉到,以革命现实主义为
根基,糅进浪漫主义情调,是
孙犁艺术风格最主要的特点。1、用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
2、有完整的故事情节;
3、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文体特点:小说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检查生字 寒噤 仄歪 提防 穿梭 张皇失措 疟子 黄稍 吆喝 竹篙 转弯抹角苇塘 蹿 趴 扒 打牙跌嘴飒飒 疟疾jìn zèdī suōhuánɡyàoshāoyāoɡāomòw?icuānpābādiēsànüè理解词语意思寒噤:
仄歪:
提防:
张皇失措:
打牙跌嘴:
转弯抹角:
因寒冷而哆嗦。倾斜,歪斜。小心防备。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方言,才夸口就出丢脸的事情。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课文结构:第一段(1—8)
首先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第二段(9—63)
具体讲述故事的过程。一层(9—19)开端—护送 二层(20—54)发展—受伤三层(55—63)高潮和结局—
复仇整理情节思路第一部分(1-8)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第二部分(9-19)写老头子用船载着两个女孩儿到苇塘。
第三部分(20-54)写小船穿过敌人封锁线时,大女孩儿负伤。
第四部分(55-结尾)写老头子独自一人,狠狠地教训了十几个日本鬼子。课文研究:  一、自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二、赏读小说中的人物 。
  1.以小组为单位,就“你认为小说中人物的刻画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小组组长作总结归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过于自信:如P.11第5段“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
P.12第10段“安心睡一觉吧……”
P.14第21段“不怕,探照灯照不见我们”
P.15第31段“他打不着我们”
P.11第6段“每天夜里……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人 物 形 象 老头子的性格核心——“过于自信和自尊”“过于”一指“非常”,二有“过头”的意思。所以,本句话既有非常自尊自信的意思,又有自信过分、自尊过分的意思。具体表现:人物形象过于自尊:如P.15第38、39段 知道女孩因为他的不慎而受伤后十分难过“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P.16第47段由自尊自信激起他对日本鬼子无限的怒火;
P.16第51-54段 女孩与老头的对话,表现老人的自尊。具体性格特征:
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自尊自信,固执任性;爱憎分明,有勇有谋。2.赏析小说中人物的立体美。
  要求: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头子的语段,并说明表现人物的手段,分析“老头子”的英雄性格。  外貌描写: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枝竹篙。”  肖像描写:“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
  语言描写:“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不怕,他打不着我们!”“我没脸人。”“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  心理描写:“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动作描写:集中表现在那一场英雄行为中,他捉弄鬼子,诱鬼子上钩,举起篙来狠狠地敲打鬼子的脑袋,叫鬼子头破血流。 这些片断从多方面展示了“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他有爱国抗日的热情,有老当益壮的气概;他有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他爱乡土、同胞,他恨敌人;他过于自信自尊,他有勇气,有胆略,只身制服敌人。
除了对老英雄的正面刻画外,也有侧面描写,如“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理解“过于”这个词?文中哪些事例体现了老头子的这种性格?为下文埋下伏笔,作铺垫的作用。“过于”有非常的意思,老头子自信心和自尊心都非常强。但另一方面确实有过头的意思。大女孩的受伤,跟他过于自信、不够谨慎有关系的。例如小女孩洗脸,大女孩还警惕一些,但老头子却说“不怕,洗一洗吧”洗脸是有声音的,很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1、过于自信和自尊。2、爱憎分明,对同胞充满了热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3、有高涨的爱国热情,年龄虽然近六十岁,可是他还象一条鱼鹰无所畏惧,象青年一样充满活力。智勇双全: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的新鲜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砸鬼子。请在文中找出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并细细体味。然后发挥想象,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写出来。体味这个比喻句的作用: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了老头子的心。形象贴切地突出了老英雄内心的后悔程度非常深。  歌声、香味让我们想像到战士和部队的方方面面,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功劳。
再如“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写敌人的束手无策,从侧面表现老英雄的神奇。小结:
  孙犁的《芦花荡》写得非常优美,故事情节的传奇色彩,人物的真实、可爱,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这是孙犁创作魅力的最高体现。
  特别是文中那位智勇双全、自信自尊的老英雄,让我们赞叹不已。从他身上,我们深深地感到,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布置作业:
课外阅读孙犁的《荷花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