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文档属性

名称 我的第一本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8 13:3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我的第一本书酷( )似 掺( )和
脊( )背 枉( )读
凄惨( ) 磨蹭( )kù jǐ qī cǎncèngwǎng chān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史成汉,1923年10生,山西定襄人,蒙古族。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1、父亲返回家乡,带回了哪些书?抢答小先锋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
还有《新青年》,《语丝》--2、“我”的课本为什么只有下半部分?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3、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昏黄的麻油灯4、二黄毛后来怎样了?抗战期间,负了几回伤5、乔元贞后来怎么啦?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6、“我”上课时有什么趣事?带着狗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 的书。整体感悟结尾:“我”的结论:“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父亲带“我”转校念书,知道除《国语》外还有其它的书人不能忘本!回忆了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主体部分:故事,我来说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5、你怎样理解“人不能忘本”这句话?
3、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4、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这本书中究竟蕴含了哪些丰富的生活内涵? 课文知识大闯关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还有人与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生活的艰辛 父亲的关爱同学的友谊 上学的乐趣 人狗的 默契3.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遗憾、同情行动性格关心“我”的学习知道半本书原委,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地叹着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修补装订课本。带“我”到条件好的外村学校上学。4、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温和
善良
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友情
对孩子负责
乐于助人5、你怎样理解“人不能忘本”这句话? 不能忘记以前的生活、以前的朋友(友谊)、和父亲对我的爱。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知识改变命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成功对于天才是里程碑,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次奖励,
对于弱者是一个海市蜃楼。课件23张PPT。我的第一本书酷( )似 掺( )和
脊( )背 枉( )读
凄惨( ) 磨蹭( )kù jǐ qī cǎncèngwǎng chān作者简介 牛汉,现当代著名诗人, 原名史成汉,1923年10生,山西定襄人,蒙古族。1940年开始写诗,有诗剧《智慧的悲哀》、诗歌《鄂尔多斯草原》、诗集《彩色的生活》等。从事文学编辑工作半个多世纪,曾主编《新文学史料》二十年,现为中国作协全国名誉委员,中国诗歌协会副会长。 1、父亲返回家乡,带回了哪些书?抢答小先锋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
还有《新青年》,《语丝》--2、“我”的课本为什么只有下半部分?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3、父亲在怎样的灯下为“我”补书?昏黄的麻油灯4、二黄毛后来怎样了?抗战期间,负了几回伤5、乔元贞后来怎么啦?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6、“我”上课时有什么趣事?带着狗上课,引得哄堂大笑 开头:我的第一本书是
   朋友的疑惑: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我的解释:这是一本 的书。整体感悟结尾:“我”的结论:“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让我一生难以忘怀”“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来历父亲带“我”转校念书,知道除《国语》外还有其它的书人不能忘本!回忆了念书给“我”带来的快乐,交代与“书”有关的几个同学朋友的命运主体部分:故事,我来说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 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5、你怎样理解“人不能忘本”这句话?
3、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4、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这本书中究竟蕴含了哪些丰富的生活内涵? 课文知识大闯关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还有人与狗之间的默契和情趣。生活的艰辛 父亲的关爱同学的友谊 上学的乐趣 人狗的 默契3.作者在谈及两位朋友的一生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遗憾、同情行动性格关心“我”的学习知道半本书原委,没有批评指责,只是深深地叹着气。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修补装订课本。带“我”到条件好的外村学校上学。4、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温和
善良
理解孩子
尊重孩子的友情
对孩子负责
乐于助人5、你怎样理解“人不能忘本”这句话? 不能忘记以前的生活、以前的朋友(友谊)、和父亲对我的爱。小结 本文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拓展: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还特意补叙了乔元贞的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得什么“出息”呢?作者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交代?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考了第一名,说明他是个聪明好学的孩子,父亲以他教师的经验感觉得出,这样的孩子是能成器的。这样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在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人生成长的第一个阶梯就这样永远失去了,再加上当地的文化、经济的极度贫困和落后,一辈子只能在生存的底线上挣扎。课文补述乔元贞的命运这一情节.引发我们更深入地思考生活与人生的命题,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知识改变命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成功对于天才是里程碑,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次奖励,
对于弱者是一个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