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

文档属性

名称 《如梦令》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6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1-01 20:0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红耦香残玉蕈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而最常见的是“词”这个名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歌词。词,早先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又叫“填词”。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例如这首词的词牌就叫“如梦令”;有时作者也根据内容另给一个题目,叫“词题”,例如《西江月》本来就有一个词题,叫《夜行黄沙道中》先入课本时未被采用。文学常识如梦令李清照八年级上册课件制作:
麦岭一中
许秋霞学习目标 一、了解古典诗词的形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 三、通过读、品、吟,培养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 二、通过范读、朗读和背诵,点拨和体味相结合的方法来加深对诗词语言、意境的理解。 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在中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中,李清照的成就是最高的。她的词作,语言清丽典雅,抒情真挚自然,意境宛密细致,是宋朝婉约词的代表。 有《易安居士文集》等传世。代表作有《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等。其文学创作具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居婉约派之首,对后世影响较大,称为“易安体”。走近李清照(一) 李清照的人生经历和她的词作一样值得人玩味。
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的。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短短的三年时间,李清照经历了故国沦陷,金石被毁,丈夫病逝等等不幸,只身飘零异地。她的人生经历也影响了她的创作。
人们习惯于把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来划分。南渡之前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南渡后多抒漂泊之感,悼亡思乡,风格一变为浓郁感伤。 走近李清照(二)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示范朗读理解字词如梦令:词牌名。
雨疏风骤:形容风和雨。
浓睡:沉睡。
残酒:残余的酒意。
卷帘人:正在卷起帘子的人,指丫环。
绿肥红瘦:绿肥,形容叶子增多;红瘦,形容花儿减少了、凋零了。 译文 昨夜雨小风急,我从沉睡中醒来,酒醉没有全消。试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更加茂盛,红花却已凋零。 品读课文(一) 一、这是什么时候的风和雨,又是怎样的风和雨?
二、浓睡不消残酒:“浓睡”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浓睡”?把“浓睡”改为“沉睡”、“酣睡”好吗?为什么?“不消残酒”暗示着什么?品读课文(二) “试问卷帘人”:女主人公会怎么问?她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却问卷帘人? “试问”只是小心翼翼地问的,“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却道海棠依旧”的“却”字有丰富的内涵,请同学们说说看。 ?
品读课文(三)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为什么要用两个“知否”?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绿肥红瘦”,形容绿叶繁茂、红花萎谢的情景。“应是”也包含着女主公复杂的心理,你能替她说出来吗??品读课文(四)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些方面??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课外阅读《声声慢》,要求能结合作者生平去反复品读,理解诗词情感。准备交流。(方法指导检验和运用)
??? 2、查找并摘抄李清照的其它作品或名句。(知识积累)
??? 3、结合作品内容和情境,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散文化的片段。 作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