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课件:第一单元(新人教版必修4)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精讲课件:第一单元(新人教版必修4)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1-18 17:20:38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 关汉卿——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
(今北京)人。一生不屑仕进,生活在底
层劳动人民中间,多才多艺、能写会演、
风流倜傥、豪爽侠义,是当时杂剧界的领
袖人物。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 他著有杂剧六十余部,现仅存十八部,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窦娥冤》是其杂剧代表作,另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他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195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窦娥冤》
元代初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多数文人同广大人民一样都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因此,他们与人民的关系密切。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关汉卿,同情百姓的悲惨命运,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窦娥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它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元杂剧特点
元杂剧作为完整的戏曲艺术形式,把歌唱、说白、舞蹈等有机结合,并且产生了韵文和散文相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多扮演男次要人物。
③表现形式:剧本由唱词、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部分。 本文通过叙述善良无辜的窦娥遭诬陷被押赴刑场被杀害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恶人横行的黑暗的社会现实,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顽强的反抗精神。
节选共四部分。
楔子:窦娥从小身世凄惨;
第一折:婆婆讨债引祸端;
第二折:无辜惨遭无赖陷;
第三折:诉冤发誓身被斩。 主题1:窦娥的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1.在赴刑场的路上,窦娥央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的形象有什么作用?明确:被押赴刑场时,她央求刽子手走后街不走前街的细节,可见其性格的善良——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却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剧作家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一个平时心地善良的百姓竟被昏官断为杀人的凶手,可见当时的吏治是何等的腐朽和黑暗;一个素来性格温顺的女子最终也作出了如此强烈的反抗,可见当时的社会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对劳动妇女的压迫是何等的深重。因此,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丰满动人,也使剧作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2.窦娥是被昏聩的官吏屈判成杀人死罪的,在【滚绣球】中为何要对天地日月鬼神进行强烈的谴责呢?
明确:在封建社会里,人民不仅受到封建政权的压迫,还要受到神权的严重束缚。按世俗的观念,天地鬼神是明察世间是非、主持人间公道的。封建官吏为了愚弄人民,也往往以青天自喻。受封建神权思想的严重影响,窦娥一直认为天地鬼神能为她主持公道;当张驴儿把谋害人命的罪名强加于其身时,她仍相信官府能主持正义,惩恶扬善。只是在黑暗而残酷的现实面前,她才逐步觉醒过来,所以在【滚绣球】一曲中,她强烈抨击天地鬼神清浊不分,是非混淆,致使善良的人横遭杀戮,恶人得以横行。3.《窦娥冤》中窦娥先是指天斥地,临刑前又愿天地为她伸冤,而许下了三桩誓愿,探究一下这是否矛盾。
明确: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在诉冤的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的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主题2: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
1.窦娥临死前许了什么誓愿?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桩誓愿是血溅白练:她希望刑场上的人们能立刻了解她的冤屈;第二桩誓愿是六月飞雪:她希望自己的冤屈会在上苍得到反应;第三桩誓愿是亢旱三年:她不仅希望个人的冤屈得到伸张,而且希望上天能够惩治邪恶。不仅表明了窦娥的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了她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 2.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的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确: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 其实,这正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正是本折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厚,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在本折剧中,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 除了《窦娥冤》,文学史上还有很多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比如《孔雀东南飞》写刘兰芝和焦仲卿双双殉情,化为双飞鸟;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中的故事。选其中的一部作品,分析其是如何运用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孔雀东南飞》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作品运用了大胆的想象,写刘兰芝和焦仲卿殉情后合葬,他们的精魂化为鸳鸯,生时离散,死后团聚,朝夕相伴,情意缠绵。这里所显现的情形和所蕴涵的感情很美,表达了对二人追求忠贞爱情的赞颂和对他们被迫害而死的无限同情,反映了人们追求婚姻自由和向往爱情幸福的美好愿望。 比较这个故事的以下三种结局,就表现主题而言,你觉得哪一种最好或最不好,选一个作简单的分析。
1.原作结局: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中状元后,作为巡吏,到地方查案,窦娥的鬼魂显灵,最后洗雪了她的冤情。
2.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有导演做了改编。他认为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最利于表现主题,于是让戏剧在高潮处结束。 3.明代人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了《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的途中落水被救。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观点交流:观点一:洗雪冤情:作家主观上虽有局限性,但客观上把作品处理得很好。原作并非出现了一个清官,主动查清了案子。窦娥最终依靠鬼魂显灵,使她的冤情在父亲的手里获得了洗雪,这恰恰是对官吏、对社会的绝望,更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至于作家说“与天子分忧”“王家法不使民冤”的颂词,是其时代局限性。从以上分析可见,鬼魂显灵洗冤,既不影响主题的深刻,又符合民族审美心理。观点二:三桩誓愿处结束:浪漫主义的手法凸现了人物的反抗性,加强了对封建制度的批判,震撼力强,主题深刻;但不符合民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审美习惯,不能满足观众的期待心理。  
观点三:《金锁记》:满足了人们的期待心理,但削弱了主题。如此一改,虽然符合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了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落入了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跖(zhí) 嗟怨(jiē) 前合后偃(yǎn)
B.罪愆(qiān) 衔冤(xián) 湛湛青天(zhān)
C.煞尾(chà) 亢旱(kànɡ) 苌弘化碧(chánɡ)
D.埋怨(mái) 错勘(kān) 古陌荒阡(mò)
【解析】选A。B项“湛”应读zhàn;C项“煞”应读shā;D项“埋”应读mán。﹒﹒﹒﹒﹒﹒﹒﹒﹒﹒﹒﹒2.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震撼 顷刻 披枷带琐
B.分辨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亲眷 一腔怨气
D.怜悯 祭奠 白练 鳏寡孤独
【解析】选A。A项,喧—暄,琐—锁;B项,蘖—孽;C项,障—彰;D项全对。 3.下列对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一马难将两鞍鞴——比喻一个妇女不能出嫁两次。
B.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是对偶也是对比。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盗跖、颜渊比喻恶人和好人。
D.怎么的覆盆不照太阳晖——比喻官府的黑暗。
【解析】选C。应是借代。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诗人何以在爱情中只能见到爱情,在自然中只能见到自然,而不能有深一层的彻悟呢?这就不能不归咎于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了。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柏拉图和斯宾诺莎就没有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所表现的理想主义和泛神主义;没有宗教就没有希腊的悲剧、但丁的《神曲》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中国诗在荒瘦的土壤中居然能显现出奇葩异彩,固然是可惊喜的成绩,但是比较西诗,终嫌美中存有不足。 ①西方诗之所以比中国诗深广,就因为它有较深广的哲学和宗教在培养它的根干。
②诗好比一株花,哲学和宗教好比土壤,土壤不肥沃,根就不能深,花就不能茂。
③诗虽不是讨论哲学和宣传宗教的工具,但是它的后面如果没有哲学和宗教,就不易达到深广的境界。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解析】选D。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根据语句间逻辑关系作出判断:③是作者的观点,与前句“哲学思想的平易和宗教情操的淡薄”相承;②①是对③的比喻说理,其中①引出的“西方诗”与下句“歌德、华兹华斯和雪莱诸人”等相承。二、课内阅读(12分)
阅读【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只落得两泪涟涟”,完成5~7题。
5.开头两句“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她却说:“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此应该如何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里的“天地”象征着现实社会,“鬼神”象征着现实社会的统治者,开头两句表达了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幻想,然而自己受到的天大冤枉使得她不能不悲愤质问,以至于最后对天地鬼神进行了否定控诉,这正表现了窦娥思想的发展变化,由安分顺从走向了反抗。窦娥对鬼神天地的谴责斥骂,实际上是对现实社会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6.【滚绣球】这支曲子,唱词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支曲子运用了呼告、对比、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方法。使主人公的满腔怨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而且句式整齐,节奏鲜明,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7.【滚绣球】这支曲子中,“盗跖”和“颜渊”分别代指什么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盗跖”代指坏人,“颜渊”代指好人。 三、拓展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8~11题。
【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
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
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
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
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旱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
【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强伏罪名儿改。 这是《窦娥冤》第四折后部分,也就是全剧的结尾部分。这是窦娥向其父窦天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诉说冤情后的三段唱词,它带有总结全剧、揭示主旨的意味。思考:
8.【梅花酒】曲中“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唱词比第三折中的“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一句揭露得更深刻,试简析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这仅是对当时司法黑暗的揭露,“不打不招”这是当时司法审理案件时采用的首要方法,这方法不知使多少人屈打成招,冤死在刑棒下,而“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这一句揭露了官吏们敷衍公事、草菅人命的罪恶。 9.【收江南】曲中“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是将俗语“衙门从古向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改造而成的,前者比后者反映的当时的现实更深刻,结合《窦娥冤》简析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后者仅揭露了贪赃枉法的现象,而前者进一步揭露了贪赃枉法造成的严重后果,指出了元代黑暗社会无官不贪、无案不冤的社会现象,《窦娥冤》就是典型的一例,它进一步引出对封建吏治的鞭挞谴责。 10.怎样认识关汉卿在【鸳鸯煞尾】一曲中开出的治世药
方——“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表现了关汉卿对变革黑暗现实、改造吏治的渴望,但关汉卿却把这一理想寄托在皇帝身上,这表明关汉卿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无法超越历史。 11.【鸳鸯煞尾】曲中“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要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一次展示了窦娥善良的心灵,请联系窦娥的悲剧简析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几句唱词,进一步表明了窦娥的那一颗金子般善良的心。她孝顺婆婆至死不变。除了平反冤案外,她想的不是自己的父亲,也不是自己,而是无依无靠的婆婆。这样就使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格再一次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同时,它加重了窦娥人生的悲剧性。一个具有为他人而甘愿做出自我牺牲的弱妇,却无端地被黑暗势力所吞噬,真、善、美被假、恶、丑无情地扼杀掉,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悲剧啊!这正是《窦娥冤》感天动地、震撼人心的地方。四、语言表达(8分)
12.在那黑暗的、不公平的社会中,窦娥死去了。她的“悲”穿越时空,她的“冤”感天动地。现在有人为她写了一副挽联的上联,请你补写出下联。(4分)
上联:贞洁敬孝,哀怨感天雪飞六月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补写下联,一要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对仗工整,二要符合窦娥的冤情。
答案(示例):刚烈争抗,悲愤动地旱亢三年13.给下面一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昨天,“西部文化东部行”——陕西秦腔赴江苏演出的专家座谈会在南京举行,众多戏曲界名家对当前的戏曲演出大制作提出了质疑。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认为根据题材和形式的需要可以搞大制作,但大制作不能成为戏曲界的时尚。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也认为,戏曲的长项是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来表现细腻的情感和展示各剧种的绝技,大制作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舞美上而不是表演上,变成了话剧加演唱,丢失了戏曲本身的韵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拟写新闻标题是压缩语段的一种题型。首先要明确提取信息的范围,抓住关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本段文字中的“众多戏曲界名家对当前的戏曲演出大制作提出了质疑”。其次要加工润色,然后写出答案。
答案:专家质疑戏曲演出大制作。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课件56张PPT。剧坛泰斗——曹禺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1910年生于天津
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922年在南开中
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的
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
加了业余戏剧团体“南开新剧团”。演
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创作了一些历史剧。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蜕变》《原野》《家》《王昭君》等。其中《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的成熟。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雷雨》
曹禺在青少年时代目睹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
黑暗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的酝酿、构
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
雨》。作者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
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
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
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
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可分为两个场面,地点都是在周家客厅里。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鲁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激烈冲突。 主题1:探究人物形象
1.怎样理解周朴园说的侍萍是“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这句话?
明确:这是周朴园假心假意的赞语,并非赞赏侍萍的贤惠规矩,他是借前面的好话,掩饰其希望了解真相的目的,是周朴园虚伪、圆滑的表现。 2.周朴园听说“这个人现在还活着”时有什么反应?说明了他什么心态?
明确:反应是“惊愕”。侍萍还活着,对他是很不愿意知道的消息,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他担心这对他的名誉和地位会产生影响。3.应如何理解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两句台词的含意?
明确:侍萍的出现,使他一下子从对过去的怀念回到现实的利害关系中来了。“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这是他三十年来在尔虞我诈的争夺中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我这么有钱,别人怎么突然找到我的头上来了。他把别人也当成和他一样变坏了的人,立刻审时度势对付。这就露出了他的资本家的面目。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性格特点。
明确:周朴园有着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他都是一个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他冷酷虚伪,专横独断,唯我独尊。
鲁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迫害的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她善良,正直,备受屈辱,又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刚强与自尊。 主题2:探究结构布局
1.作者给剧本取名为“雷雨”有什么意义?
明确:《雷雨》的标题既点明戏剧情节发生时的自然环境:“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样的天气最终导致夜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与这种恶劣天气并行发展的是这个封建大家庭内部酝酿着而且最终爆发了一场毁灭性的“雷雨”,“雷雨”其实正象征了社会矛盾的日趋尖锐。作者用“雷雨”为题形象地告诉人们:一场天翻地覆的社会大变革不可避免地即将到来。 2.因为剧本的演出,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所以要求故事的时间、地点和人物尽可能集中。说说看作者是如何把各色人物、历史现实都集中到那么闷热的一个下午来的。
明确:周朴园在家策划破坏工人罢工;鲁侍萍不愿女儿侍候人,前来寻找在周家作侍女的四凤;鲁大海代表工人找董事长谈判。这样,就使得三个人物在一个夏天的午饭后,在周公馆客厅里相遇了。通过鲁家母子的控诉,把周朴园三十多年来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活动揭露出来。其中侍萍被周家赶出,含恨投河及母亲被气死等情节,因受舞台演出的限制,无法表现出来。 阅读《初次就诊》,说说年轻女子和医生对话的潜台词分别是什么。
一个年轻女子,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向她的同事征询找哪一位医生看病更好。
同事说:“我知道城里有一位医术很棒的医生。不过,他的诊费收得很高。初次就诊,要收500美元;以后复诊,每次还要收100美元。” 这位年轻女子按照同事的指点,找到了这位医生。为了省点钱,年轻女子一见到这位医生,就欢快地说:“大夫,我又来了!”
大夫笑了笑、点了点头,以示招呼。然后就迅速地给她做了检查,说:“很好,继续吃我上次给你开的药吧!再吃一个疗程就好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年轻女子说的“大夫,我又来了”,其中的“又”,暗含着的潜台词是:“我曾经找您看过病,今天是复诊,不是初诊,您收就诊费,应当收100美元,而不是500美元。”大夫给她做了检查以后,要她继续服用上次所开的药,就等于拆穿了女患者话语潜台词的虚假。 周朴园一直用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习惯。对于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周朴园的虚伪,也有人认为这是周朴园内心真情的流露,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观点交流:观点一: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虚伪的。30年前他玩弄侍萍,后又抛弃侍萍。再见侍萍,他又急于打发她,唯恐她打乱自己的生活。可见,周朴园极为虚伪、自私,而他对侍萍的怀念也是为了自我精神的安慰。 观点二:周朴园对鲁侍萍是有感情的。他当初是受过新式教育的年轻人,与侍萍真心相爱,因为家庭逼迫而不得不抛弃她。但他始终怀念侍萍,他对家的布置可以证明这一点,他的怀念是他对侍萍感情的真实流露。
观点三: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看,30年前,侍萍年轻漂亮而贤惠,所以周朴园对她的爱是真心的。但他终究懦弱自私地抛弃了侍萍。以后的回忆则是虚伪的,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和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故意做作。可见,他的怀念是基于自私的理由。 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谛听(dì) 沉吟(yín)不妨(fánɡ) 卑鄙(bǐ)
B.汗涔涔(cēn)规矩(jù) 本分(fēnɡ) 惊愕(è)
C.昧心(mèi) 伺候(sì) 报应(yìnɡ) 男仆(pú)
D.郁热(yù) 弥补(mí) 固执(zhí) 签字(jiān)
【解析】选A。B.“涔”读cén,“矩”读ju,“分”读fèn;C.“伺”读cì;D.“执”读zhi,“签”读qiā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烦燥 敲诈 憔悴 陨落
B.贤惠 交涉 寒暄 掬躬
C.蛊惑 阻挠 针砭 赡养
D.造孽 脉膊 侍候 恩怨
【解析】选C。A.燥—躁;B.掬—鞠;D.膊—搏。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大手拉小手”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经验交流会上,不少地方、学校介绍了他们的实际做法和初步成效,
______了群众的这句话。
②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开发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统一,有利于______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③“低碳生活”是个新概念,所提出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它______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我们应提倡“低碳生活”。A.验证 调整 反应 B.印证 调控 反应
C.验证 调控 反映 D.印证 调整 反映
【解析】选D。①验证:通过实验使得到证实;检验证实。印证:证明与事实相符。②调整:改变原有的情况,使适应客观环境和要求。调控:调节控制。③反应: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4.(2010·湖南师大附中高一检测)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的没有直接说出来的意思。下列语段中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 )
一位不知名的画师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A.我想,你在卖画上,用去了太多的时间。
B.我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
C.亲爱的,你在画的创作上花的时间太少。
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你就能心想事成。【解析】选C。A.“卖画用去太多时间”不是门采尔言外之意的主要意思;B.门采尔画画很愿花时间,但“总是用上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画一幅画”,则无依据;D.用一年时间画一幅画,就能心想事成,过于绝对。二、课内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周朴园 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①
鲁侍萍 好,我希望这一生不要再见你。②
周朴园 (由衣内取出支票,签好)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③
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 周朴园 侍萍。
鲁侍萍 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④
周朴园 可是你——
(外面争吵声。鲁大海的声音:“让开,我要进去。”三四个男仆声:“不成,不成,老爷睡觉呢。”)⑤ 5.①②两句话分别反映了周朴园、鲁侍萍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两段台词都果断坚决,周朴园的果断是绝情冷酷的;鲁侍萍的果断是刚强、自尊的。
答案:①这句话反映了周朴园绝情、冷酷的性格特征。
②这句话反映了鲁侍萍刚强、自尊的个性,她已经认清了现实。6.③这句话能否说明周朴园对鲁侍萍有仁慈体贴之心?说明理由。(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周朴园的这一举动是为封人嘴巴,而非仁慈之心,用现金交易,正体现了周朴园作为资本家的本性。
答案:不能。周朴园这样做是为了打发鲁侍萍。不让她再来扰乱他的生活,影响他的社会地位。这不是什么忏悔,完全是一种现金交易,暴露了他赤裸裸的资本家的本性。7.④这句话蕴涵丰富的潜台词,表现了鲁侍萍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潜台词就是台词的暗示意。鲁侍萍经历了30年苦难的折磨,对过去充满了仇恨,面对着周朴园的威胁哄骗,继续控诉周朴园的罪行,表现了她的骨气和尊严,表示了她对周朴园和不公平社会的蔑视和抗议。
答案:这句话既向周朴园诉说了自己的受苦之深,暗示周朴园这笔债是偿还不清的,充分表达了鲁侍萍对周朴园发自内心的轻蔑和愤恨,又控诉了周朴园的罪孽,撕下了他的假面具,揭露了其虚伪本质。8.⑤这段舞台说明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预示着由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转到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纠纷中。此段文字对情节的展开起了铺垫的作用。 9.节选段落中戏剧冲突表面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解析】戏剧通过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本题表面冲突的内容好理解,理解深层含意需结合背景,上升到主题的高度。
答案:喝药与不愿喝药之间的矛盾 专制独裁与个性自由之间的冲突斗争10.这场戏里,写了周朴园哪些行动?用一句话来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归纳概括信息的能力。先从戏剧情节发展过程中梳理出周朴园的一系列举动,然后整合为一句话。
答案:周朴园先是叫四凤,接着叫周冲,最后叫周萍,逼蘩漪喝药。 11.周朴园的台词,特别是画线部分,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画线句中的关键词是“服从”,透过该词语,不难分析出周朴园家长制统裁的性格。
答案:周朴园是封建家庭的一家之长。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身份,说一不二的地位,上下尊卑的秩序,不惜用威逼手段使妻子就范,专横、专制,根本不考虑家庭成员的感受。 12.品味关于蘩漪的舞台说明,概述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顺忍地”“声颤”“恳求地”表现的是蘩漪隐忍懦弱的一面,而“忽然”“拿起药又放下”“一气喝下”表现的是蘩漪桀骜的一面。答案:蘩漪被逼喝药,内心痛苦至极,但仍然“顺忍”地消极反抗,“声颤”“恳求”显示了她不愿屈从于丈夫的淫威,但在周朴园的强迫下,内心的桀骜使她表现得很激烈:“忽然”叫四凤拿走,“拿起药又放下”。最终,周朴园叫周萍下跪,她强忍住心头怨愤,“一气喝下”。舞台说明提示了蘩漪痛苦、复杂的内心变化。四、语言表达(8分)
13.试给下面一段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30个字。(4分)
“继曹操墓之后,上海又现孙策墓!”乍一看这样的标题,你也许以为近日又有考古新发现,但仔细看下去就会发现这是网友的恶搞。在河南安阳发现曹操墓的消息曝出之后,此墓的真伪一直是诸方关注的焦点,学者的质疑与考古者的言之凿凿让这幕考古大戏越演越像一个喜剧。趁着这样的氛围,网友也开始在网上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掘墓恶搞,不但孙权墓、刘备墓纷纷被网友“挖掘”出来,连嫦娥墓、奥特曼墓也都一一亮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曹操墓引发网络恶搞热,孙策墓、奥特曼墓纷纷出炉14.请根据示例,把缺少的理由补充出来。(4分)
示例:
原文: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决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修改:一个老农捧起一把泥土,仔细端详,想鉴定它究竟适宜于种什么谷物和蔬菜……
理由:“鉴定”有鉴别确定的意思。首先要鉴别土壤的性质、特点,然后才能从实际出发决定种植。“决定”则是主观地对土地种植作判断,不准确。原文:周萍:你是谁?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周萍:你是谁?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修改:周萍:你是谁?
鲁侍萍:我是你的——你打的这个人的妈。
鲁大海:妈,别理这东西,小心吃了他们的亏。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增加鲁侍萍的台词,反映了特定环境中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间的微妙关系。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课件58张PPT。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
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1564
年生于英国斯特拉福镇的一个富商家庭,
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的兴趣。20岁后
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
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他勤奋好学,接
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并接受了
人文主义思想,这些都为他的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也译为《麦克佩斯》)。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本·琼生认为“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借复仇故事表现人文主义思想
《哈姆莱特》这个悲剧的基本情节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复仇。这个故事最早见于12世纪末丹麦历史学家萨克索编写的《丹麦史》中。16世纪80年代,先后有法国、英国的剧作家据此以中世纪式的复仇为主题改编成戏剧。1601年,莎士比亚根据这些材料,并把英国当时的现实注入到12世纪丹麦王子的故事中,用人文主义观点,把一个单纯为父报仇的故事,改编成反映特定时期社会阶级矛盾的悲剧。 此时的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 本文通过强烈的戏剧冲突,表现了哈姆莱特的勇敢及斗争智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宫廷内部斗争的险恶与复杂,交代哈姆莱特的悲剧结局,借此批判了丑恶的社会现实,也暗示了哈姆莱特悲剧的必然性。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霍拉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
叙述哈姆莱特逃回丹麦的经过。
第二部分(从“奥斯里克上”到“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哈姆莱特对奥斯里克的嘲讽。
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到结束),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决斗,中了克劳狄斯的圈套。 主题1:分析戏剧冲突
1.节选部分安排了哪些悬念?这样悬念迭生的情节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悬念:
①哈姆莱特从前往英国的途中逃回丹麦,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②哈姆莱特是否答应与雷欧提斯比剑?③哈姆莱特是否已经觉察到雷欧提斯使用的剑有毒?
④雷欧提斯是否会按照克劳狄斯事先设计的计划行事?
好处:每一个悬念围绕着克劳狄斯的毒计是否能得逞和哈姆莱特能否避免厄运来展开,这样处理能紧紧扣住读者(观众)的心,使读者(观众)的心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中。2.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比剑这个片段,情节紧张激烈,扣人心弦,仔细阅读这一部分,说说这几个主要人物之间有着怎样的复杂关系,它又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明确:①在场的几个主要人物是:哈姆莱特、国王克劳狄斯、王后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其中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乔特鲁德和雷欧提斯则是会对局面产生影响的两大变数:乔特鲁德夹在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之间,左右为难,关键时候爱子心切;雷欧提斯被克劳狄斯利用,不过由于他不习惯使用阴谋手段,加之哈姆莱特向他表达了诚恳的歉意,因此他既仇恨哈姆莱特,又对他怀有不忍之心。②乔特鲁德、雷欧提斯的态度和言行直接影响了事件的发展。在比剑中,克劳狄斯要置哈姆莱特于死地,拿毒酒为哈姆莱特祝贺,王后替哈姆莱特喝下了毒酒,使得哈姆莱特能继续决斗。雷欧提斯的不忍也给哈姆莱特留下了最后杀死克劳狄斯的机会,为父亲报了仇。3.节选部分有哪些激烈的矛盾冲突?应怎样理解这些矛盾冲突?
明确:节选部分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人物之间的矛盾,一是人物内心的矛盾。
人物之间的矛盾:克劳狄斯是杀死哈姆莱特父王的凶手,同时又想使用借刀杀人的计谋除掉哈姆莱特,阴谋失败,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想通过比剑杀死哈姆莱特;哈姆莱特此时也想除掉克劳狄斯。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的矛盾,是哈姆莱特误杀了雷欧提斯的父亲,雷欧提斯的妹妹也因为哈姆莱特而亡,雷欧提斯要复仇。 人物内心的矛盾:哈姆莱特内心人文主义与现实的冲突,一方
面他认为事事由天定,自己所遭遇到的厄运是上天的安排;一
方面他又要除掉新国王。对待母亲,一方面他爱自己的母亲;
但又因为母亲嫁给了新国王,又出言讥讽母亲。对待奥菲莉
娅,一方面他十分爱她;一方面又因为要复仇,害怕殃及她。
雷欧提斯的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想处死杀死自己父亲的
仇人;但对手哈姆莱特高尚的品格又使他不忍下毒手。作为母亲的乔特鲁德内心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爱着自己的儿子哈姆莱特;一方面她又要维护新国王的尊严。比如她替儿子喝下新国王为祝贺哈姆莱特比剑胜利而准备的毒酒,最大的目的是为了缓和儿子和新国王之间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出现,使得戏剧的冲突激烈,情节扣人心弦。 主题2:鉴赏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
1.如何理解“像他这一类靠着一些繁文缛节撑撑场面的家伙,正是愚妄的世人所醉心的;他们的浅薄的牙慧使傻瓜和聪明人同样受他们的欺骗,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
明确: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莱特是一个划时代的人文主义的代表,哈姆莱特的形象代表了当时进步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和愿望。这句话借哈姆莱特之口表明了作者对一切旧的、陈腐的东西的厌恶,以及对新的思想、新的人物出现的信心。2.哈姆莱特:……请你暂时牺牲一下天堂上的幸福,留在这一个冷酷的人间,替我传述我的故事吧。哈姆莱特最后说的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内心世界?
明确:在哈姆莱特眼里,世界彻底失去了它美好、光明的面目,显得冷酷、狰狞。能和敌人同归于尽,对他而言,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局。同时,哈姆莱特最后也意识到了复仇是一个社会问题,让霍拉旭活下去替他传述复仇的故事,真正的目的是想让世人明白这个社会的黑暗,早日看透自身的悲哀。 请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对话,突出人物的个性,200
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同学甲:“这位同学,你怎么随便扔垃圾?快捡起
来。你是哪个班的?扣你们班的分了。”同学乙:“别别,
我就这一次,下次不敢了,这次别扣了。”同学甲:“不
行,不遵守学校纪律就要扣分。”同学乙:“你只要这次不
扣我的分,我买包零食给你,怎么样?”同学甲:“不行就是不行,如果大家都像你这样,咱们的学校不变成垃圾场了吗?”同学乙:“好好说说嘛,我下次真的不敢了,我和你班的明明是好朋友。”同学甲:“你还这样,我就给你加倍扣分了。” 本剧结尾哈姆莱特走向了死亡,所幸的是,他能够在临死前手刃仇人,与仇人同归于尽,大家觉得他的复仇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观点交流:观点一:哈姆莱特的复仇是成功的。虽然他丧失了生命,但是他最后能够手刃自己的杀父仇人——克劳狄斯。另外在这场人伦与命运的悲剧中,并没有让人们对“监狱”一样的人世绝望,至少,人们看到了人性和美德的光辉获得了最后的胜利。观点二:哈姆莱特的复仇是失败的。他虽然手刃了仇人,但是他本来可以花更小的代价去完成复仇任务,偏偏由于他的延宕和犹豫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连累了他的母亲及一个正直的人——雷欧提斯,这又怎么能说成功呢?一、基础积累(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藩属(fān) 棕榈(zōnɡ lǚ) 国玺(xǐ)
繁文缛节(rù)
B.嗣位(sì) 戕害(qiānɡ) 蟊贼(máo)
嗜杀贪淫(shì)
C.天谴(qiǎn) 拘捕(pū) 忏悔(chàn)
阿谀献媚(ē yú)
D.吮吸(shǔn) 枭下(xiāo) 揩干(kǎi)
鹬蚌相争(yù)
【解析】选B。A.榈—lǘ;C.捕—bǔ;D.揩—kāi。﹒﹒﹒﹒﹒﹒﹒﹒﹒﹒﹒﹒﹒﹒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战栗 诡计 自投罗网 万恶不赫
B.鲁莽 荒疏 不自量力 震彻天地
C.包涵 惶惑 莫名其妙 报憾终生
D.禀赋 淆乱 败坏纶常 拾人牙惠
【解析】选B。A.赫—赦;C.报—抱;D.纶—伦,惠—慧。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想不到竟是这样一个国王!
B.凭良心说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
C.不,相信我,天冷得很,在刮北风哩!
D.可是,为什么要有这一番你所谓的“打赌”呢?
【解析】选C。感叹号应为句号,本句没有强烈感叹语气。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B.国际电影展映不仅会启发香港影业的创意,更会提升香港观众的观赏水平,这是香港国际电影节创办以来不变的初衷。
C.由于国家科技部、上海市政府和中科院的支持,使上海药物所牵头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国家新药筛选中心,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建立了100多种高通量筛选模型。D.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解析】选D。A项,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B项,语序不当,把“不仅”与“更”领起的内容互换;C项,主语残缺,删掉“由于”。 二、课内阅读(12分)
阅读“我想我的判断不会有错……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完成5~8题。
5.“国王将要饮酒慰劳哈姆莱特,他还要拿一颗比丹表四代国王戴在王冠上的更贵重的珍珠丢在酒杯里”中的“国王”和“他”都是国王自指,换成“我”好不好?(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好。因为原文更能突出“国王”的尊贵身份,表示国王对比赛的高度重视。6.“这一个消息”是指什么信息?(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现在国王为哈姆莱特祝饮了。
7.国王对哈姆莱特说他看好雷欧提斯,而对王后说:“我们的孩子一定会胜利。”这是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前者是为了激起哈姆莱特的好胜心,使比赛激烈;后者是防备毒剑之计不成功,为使用毒酒之计作铺垫。 8.通过文段,我们可以看出国王克劳狄斯什么样的性格特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奸诈狠毒、虚伪阴险。9.剧本中人物的语言有“对白”和“旁白”,本文中“(旁白)稀罕事!”起什么作用?(不超过3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联系下文阿尔巴贡的台词理解。
答案: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突出阿尔巴贡平时很少请人吃饭的吝啬。 10.作品中阿尔巴贡为什么会对“吃饭为了活着,不是活着为了吃饭”这句话大加赞赏,请从雅克师傅后面的话里找出例子说明。(至少写三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结合后面雅克师傅的话筛选概括。
答案:其一:专印历书,把吃斋的日子增加一倍,让一家大小多断几回食。其二:猫吃了他吃剩的羊腿,他告了猫一状。其三:夜晚偷马料。11.文中法赖尔说的“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雅克师傅说的“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挡的好手”这两句话后面的潜台词是什么?(4分)
法赖尔话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雅克师傅话的潜台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法赖尔话的潜台词是:)你这是装傻充愣,用夸张的语言哄弄阿尔巴贡。(雅克师傅话的潜台词是:)你就会阿谀奉承,讨阿尔巴贡的欢心。 12.从节选部分看,阿尔巴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阿尔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守财奴形象,他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者的特性。强调了他从钱孔里看世界的狭隘、冷漠、自私的心理。 四、语言表达(8分)
13.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4分)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下定义”实际就是把短句转化成长句。短句变长句为句式变换的常见形式之一,一般是找出关键句子作主干,其余分句依据内容分作修饰成分。组合时要注意逻辑顺序,且把重复成分删去,不能漏掉原文的信息,同时还应注意要以单句的形式组织答案。
参考答案: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为基本特点的,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的一种主要戏剧种类。 14.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影视镜头,用心揣摩文意,然后拟出一句画外音。(不超过15个字)(4分)
时间:21世纪,一个寒冷的冬夜。
地点:某城市的一栋大厦内。
人物:王某及好友数人。背景:宽敞的客厅内铺设着豪华地毯,摆满了昂贵的红木家具。彩电、空调一应俱全。一群好友推门而进,屋内热气腾腾。来宾立刻脱去外衣,拍打着衣服上的白雪。不久,屋内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墙上的挂钟指向12点。客人们起身告辞,主人拉开门,寒风卷进片片雪花,客人们打了个寒战,急忙裹紧大衣。
画外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背景结束时的三个特写镜头明显是在对比,突出屋外的寒冷。在这种情况下,“客人”自然对外面的寒冷不满意而向往屋内的温暖。
答案(示例):要是屋外也和屋内一样温暖该多好啊!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