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1 14:3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程标准】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课程标准】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独特性。
概念解析
执政官由公民或其代表选举产生,其职责是维护公正或正义,保障公民依法享有的民主、自由与各种权利;存在一个由民选代表组成的最高立法机构;公民具有公共精神,热爱自己的国家并尽力为之服务。
——王加丰《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和共和思想》
现代共和主义的六大要素:分权制衡、自由人权、人民主权、宪政民主、
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临时参议院(43人)
1. 共和立宪的起步——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年初)
一、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水土不服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第四十四条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摘自19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自由平等
责任内阁
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制度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思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哪些主要原则?有何意义?
袁世凯被选举
为临时大总统
1912.2.15
中华民国临
时政府成立
1912.1.1
1912.2.12
《清帝逊位诏书》
1911.10.10
武昌起义
颁布《中华民
国临时约法》
1912.3.11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直接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
根本目的:以法律否定专制,巩固共和,保障民权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1)背景:辛亥革命后,专制政权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成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展开激烈竞争,
开始政党政治的尝试。
(2)政党政治历程:
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 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
宋教仁被杀,孙中山力主武装讨袁,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
宋教仁遗像
2. 政党政治的尝试——北洋军阀政府时期(1912年—1927年)
材料一 照搬西方政党政治模式,脱离了中国基本国情。西方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其制度的确立,是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整个国家严重资本主义化之后。辛亥革命后,政权虽然易手,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天下而非政党的天下。所谓自由结社、合法反对、公平竞争、轮流执政等政党政治的原则,在当时的中国并不具备,虽然在形式上,民初各政党获得了较多的政治权利,但在关键的政权问题上,手执枪杆子的袁世凯是不会让步的。……因此,在当时中国国情下,如果政党要去搞所谓政党政治,要么成为独裁者欺骗民众的工具,要么成为独裁者刀俎下的鱼肉。
——章开沅《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辛亥革命与中国政党政治》
思考:民国初年,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不幸的是,因宋教仁案发生,中国刚刚开始的政党政治发生了方向性改变。一方面,国民党重新回到革命党的立场;另一方面,留在议会内的各党派也越来越不成其为政党。 ……在国民党回归革命路线的过程中,二次革命是一大关键。孙中山在没有找到袁世凯就是宋案主谋的直接证据、袁帝制自为尚未充分暴露且自身力量不足以推到袁氏的情况下贸然发动二次革命,是其政治生涯的一次败笔。 ……有了二次革命,复图三次革命,以后又主张“四次革命”。孙中山及其追随者最终陷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不断革命境地,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后中国政党政治的走向。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3. 训政、宪政的幌子——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年—1949年)
材料一 九、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
十四、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孙中山 《国民政府建国大纲(1924)
材料二 在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付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权,由国民党政府独揽执行。
--《训政纲领1928)
主权在民
一党专政
1948年3月,“行宪国大”在南京召开,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规定在“戡乱时期”,总统“得经行政院会议之决定,为紧急处分”,而“动员戡乱时期之终止,由总统宣告”。也就是说,总统实际可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决定一切重大事宜,等于拥有几乎无限的权力;只要总统愿意,就可以无限期地拥有“紧急处分权”。“临时条款”的通过,满足了蒋介石继续独揽大权、个人独裁的愿望。
——《中国近代史·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2.“宪政”下的个人独裁
“宪政”下的个人独裁
一人、一家、一团体、一政党、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力求从万死中求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气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变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也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国民党初起时,不也是一个万众瞩目的革命政党嘛!
——黄炎培
共产党会不会重蹈前人的覆辙?希望贵党能够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个历史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
二 人民共和国方案的探索与建设
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1931年—1949年)
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 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期间(1946—1949)
各级苏维埃政权 边区政府 行政区
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加强抗日民族政权建设 为新中国政权建设
奠定坚实基础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共从治国安邦这一国家的层面,去认真对待党的自身建设与政府行政管理问题。……党对苏维埃政权的绝对领导,早在1927年苏维埃运动伊始即已确立。 ……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体制,是革命阶级的专政,从中共中央到苏区中央局都是党组织的集体领导,而非个人的专断独裁;它在内部重大问题的决定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强调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在政权中,要尽量的吸收非党工农群众来参加工作,要使广大群众了解党是党,政权是政权,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只是掌舵的对于全船的作用一样,而保卫和管理这只船的责任还是属于群众自己。“民众对于行使管理国家机关的权利”是“苏维埃政权巩固的基础”,这是保证党与苏维埃之间正常关系的关键。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 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材料二 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是在不损害中共领导权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不反对中共的各党派人士“合法存在的权利”,给中间派和小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发声的机会。 ……中共通过建立“三三制”政权在根据地造成一种民主的氛围,以争取更多民众站到拥护中共政权的立场上来。 ——《中华民国专题史第七卷 中共农村道路探索》
思考: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回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制度模式及政治原则上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 新中国成立后的制度建设(1949年—1978年)
结合教材18页,梳理建国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
1949年《共同纲领》
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1954年宪法》颁布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规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其正式建立的标志。
1957年以后至1976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1982年宪法》颁布
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确立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力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
(2)地位:1954年以前代行人大职能。1954年以后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
(1)过程:
八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1949年
1954年
1956年
1982年
十六字方针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政协二次会议,确定政党制度
新政协召开,代行人大职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新就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新就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新就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争夺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市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实践证明,这一制度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鲜明特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西方政党制度相比有何优越性?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何本质上的相同?
(1)概念解析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
①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
②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重大意义
——提出总目标
——通过《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三个坚持
(2)发展过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P20最后一段。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及能力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
北洋政府:政党政治的尝试和失败
中华民国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国民党训政、宪政下的专制独裁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
抗日根据地:
建立边区政府与“三三制”原则
革命根据地:
建立苏维埃政权
解放战争时期:行政区及人民民主专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建国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曲折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照搬西方民主制度
不符合中国国情
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适合
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本课小结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会堂
(江西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布告
中华苏维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群众的。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民、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参与政权的权利的。
共和国的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
苏维埃公民,在十六岁以上者皆有苏维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直接派代表参加各级工农兵苏维埃的大会,讨论和决定一切国家的地方的政治事务。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工农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思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在人民共和国体制建设上作了哪些有益的探索?
革命的兴起具有极为复杂的成因,绝非仅仅是一种经济因素的诱引,若只是将革命理解成为“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就在事实上矮化和简化了中国革命的意义和复杂性。……苏维埃革命为农民提供的平等、权利、尊严、身份感,也是农民投身革命不可忽视的政治、心理成因。
——黄道炫《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1933-1934)》
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给予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促成全国革命高潮的重要因素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建立的意义。
材料一 在抗日时期,我们所建立的政权的性质,是民族统一战线的,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 ——1940年3月中共中央《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
民主范畴扩大
材料二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差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和被选权
——1941年5月《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
全面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建立
政权性质转变
材料三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5月1日)
思考:边区政府与革命根据地各级苏维埃政权相比,有哪些变化?
三三制原则,政治协商雏形
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
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
投在好人碗里头。
投票中的“创造”,如投豆、画圈、画杠、烧香在纸上烧眼等朴素的方法选举参议会代表。
思考:“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
⑴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不同;
⑵指导思想不同:前者受苏俄革命和政权建设影响较大,后者反映党独立自主地探索政权建设。
解放战争时期 : 为人民共和国的政权建设奠基
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建立大行政区制度。
《论人民民主专政》的发表,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大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思考: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条 国营经济是全民所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领导力量和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国家保证优先发展国营经济。
第二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修改宪法;制定法律; 监督宪法的实施;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选举最高人民法院
院长;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决定国民经济计划;决定大赦;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条文,怎样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原则
社会主义原则
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
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