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核舟记》训练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核舟记》训练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1 23:41: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核舟记》训练题
一.基础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器皿(mǐn) 袒胸露乳(tǎn)  尝贻余核舟一(yí) 峨冠(guàn)
B.石青糁之(sǎ) 视端容寂(jì)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qí) 一楫(jí)
C.高可二黍许(shǔ) 椎髻仰面(chuí)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与苏、黄不属(shǔ)
D.珠可历历数也(shǔ) 水波不兴(xīng) 又用篆章一(zhuàn) 弥勒(lè)
2.下列加下划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箬篷(ruò) 多髯者(rán) 曾不盈寸(zēng) 为(wèi)宫室
B.篆章(zhuàn) 诎右臂(qū) 船背稍夷(yí) 尝贻余核舟一(yí)
C.一楫(jí) 衣褶中(zhě) 三十有四(y u) 罔不因势象形(w ng)
D.倚之(y ) 二黍许(shǔ) 石青糁之(s n) 长约八分有奇(qí)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B.中轩敞者为舱 C.其两膝相比者 D.各隐卷底衣褶中
5.从观察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若啸呼状 B.若听茶声然 C.如有所语 D.各隐卷底衣褶中
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罔不( )因( )势象( )形 尝( )贻( )余( )核舟一
高可( )二黍许( ) 启窗而观( ) 水波不兴( )
清风徐( )来 中峨( )冠而( )多髯者
如有所语( )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 )类( )弥勒
矫首昂视(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数也( )
其船背稍夷( ) 长曾( )不盈寸( ) 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舟尾横卧一楫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E.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E.明有奇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F.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G.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H.雕栏相望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9.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助词,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E.音节助词,不译
⑴能以径寸之木( ) ⑵闭之( ) ⑶石青糁之( )
⑷左臂挂念珠倚之( )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8)久之( )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B.石青糁之 C.而竖其左膝 D.居右者椎髻仰面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教育网
二.判断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
2.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
3.“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所以“记”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
4.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文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
5.中间分说部分按照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进行介绍。( )
6.“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
7.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
8.船头部分,各有侧重地描写了轴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对苏、黄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的豁达,、放旷,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清高狂傲的感觉。( )
9.窗子左右刻写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出自黄庭坚的作品。( )
10.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
11.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
12.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
13.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
14.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
15.第2段写舱旁的小窗上刻的对联,共十六个字,既体现出雕刻者技艺精湛,更显出雕刻者暗扣核舟“大苏泛舟赤壁”主题的匠心独具,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
三.综合性学习
学完《核舟记》,我们对这件微雕艺术有了了解。假如这件枚核舟珍藏在我市博物馆,你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你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枚核舟?试着把你的解说词写出来。(100字左右)
比较阅读
(一)
【甲】《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观者异以为神 所作之奇俱如此 凿木人长寸许 予不能悉记
2.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尝背塾师 B.吠之声与真无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
C.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翻译: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 。
5.《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二)
【甲】船头坐三人……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
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东坡右手执卷端 ______ 矫首昂视_____ 大可二寸 _____ 二人对酌于中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
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文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D. 【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5.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三)
【甲】《核舟记》
【乙】观画(宋)晁公溯
菰蒲①欹倒②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小舟击汰③如有声,
入眼初觉非丹青。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注】①菰蒲:菰和蒲,菖蒲一类的水生植物②欹倒:歪倒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绝类弥勒 诎右臂支船
2.甲乙两文都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形象逼真,请结合原文,分别印证。
(四)
【甲】《口技》(节选)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盖大苏泛赤壁云。
1.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甲文段以“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会宾客大宴____ 两股战战 其两膝相比者 罔不因势象形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除了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五)
【甲】《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矫首昂视 诎右臂支船 尝写菡萏一枝 数十幅立就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B.佛印绝类弥勒 颖异绝伦
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4.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核舟记》解析版
一.基础题
1.下列加下划线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器皿(mǐn) 袒胸露乳(tǎn)  尝贻余核舟一(yí) 峨冠(guàn)
B.石青糁之(sǎ) 视端容寂(jì)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qí) 一楫(jí)
C.高可二黍许(shǔ) 椎髻仰面(chuí) 罔不因势象形(wǎng) 与苏、黄不属(shǔ)
D.珠可历历数也(shǔ) 水波不兴(xīng) 又用篆章一(zhuàn) 弥勒(lè)
【答案】D
2.下列加下划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箬篷(ruò) 多髯者(rán) 曾不盈寸(zēng) 为(wèi)宫室
B.篆章(zhuàn) 诎右臂(qū) 船背稍夷(yí) 尝贻余核舟一(yí)
C.一楫(jí) 衣褶中(zhě) 三十有四(y u) 罔不因势象形(w ng)
D.倚之(y ) 二黍许(shǔ) 石青糁之(s n) 长约八分有奇(qí)
【答案】B
3.下列语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B.中轩敞者为舱 C.其两膝相比者 D.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案】B(例句判断句A.定语后置B.判断句C.定语后置D.省略句)
5.从观察的角度看,下列句子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若啸呼状 B.若听茶声然 C.如有所语 D.各隐卷底衣褶中
【答案】 D
6.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
罔不( )因( )势象( )形 尝( )贻( )余( )核舟一
高可( )二黍许( ) 启窗而观( ) 水波不兴( )
清风徐( )来 中峨( )冠而( )多髯者
如有所语( ) 其两膝相比者( ) 佛印绝( )类( )弥勒
矫首昂视(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珠可历历数也( )
其船背稍夷( ) 长曾( )不盈寸( ) 盖简( )桃核修狭者为之( )
【答案】无不、全都/顺着、就着/模拟/曾经/赠/我/大约/表约数/打开/起/慢慢地/高/表并列/说话/靠近/极、非常/像/举/不相类似/分明的样子/平/竟然/满/挑选/雕刻
7.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舟尾横卧一楫B.诎右臂支船C.左手倚一衡木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E.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答案】A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是(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盖大苏泛赤壁云 此中人语云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若听茶声然 皆若空游无所依
E.明有奇巧人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F.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G.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启窗而观 H.雕栏相望焉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答案】D
9.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A.中轩敞者为舱 B.通计一舟,为人五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答案】CB
10.文言虚词“之”一般有下列几种用法,将序号填入括号内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C.助词,的 D.动词,可译为“去”、“往” E.音节助词,不译
⑴能以径寸之木( ) ⑵闭之( ) ⑶石青糁之( )
⑷左臂挂念珠倚之( ) 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8)久之( )
【答案】(1)C (2)A (3)A (4)A (5)A (6)D (7)B(8)E
1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B.石青糁之 C.而竖其左膝 D.居右者椎髻仰面
E.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F.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答案】CF C没有词类活用现象。A项“箬”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箬竹叶做”。B项“石青”名词用作状语,译为“用石青”。D项“椎髻”名词用作动词,译为“梳着椎形发髻”。2E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世纪*教育网
二.判断题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 )
2.本文节选自清代魏学洢编的《虞初新志》。( × )
3.“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洢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所以“记”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在写法上大多以记叙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 × )
4.本文是事理说明文,文中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开头介绍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题,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 √ )
5.中间分说部分按照中间-船头-船尾-船背的顺序进行介绍。( √ )
6.“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 )
7.作者对船头上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势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描写,显得非常逼真而生动。( × )
8.船头部分,各有侧重地描写了轴上游览者—苏轼、黄鲁直和佛印的外貌、神情和姿态,对苏、黄的描述表现了他们的豁达,、放旷,至于佛印的“矫首昂视”,则又给人一种清高狂傲的感觉。( × )
9.窗子左右刻写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出自黄庭坚的作品。( × )
10.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的约束,所以神气质各不相同。( √ )
11.文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 )
12.作者介绍船尾部分,写舟子两人,一人悠闲、粗犷,一人神情专注,写出了舟中轻松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 )
13.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了王叔远的雕刻作品,表现了他高超的雕刻技艺。( √ )
14.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15.第2段写舱旁的小窗上刻的对联,共十六个字,既体现出雕刻者技艺精湛,更显出雕刻者暗扣核舟“大苏泛舟赤壁”主题的匠心独具,还增加了文学情趣。( √ )
三.综合性学习
学完《核舟记》,我们对这件微雕艺术有了了解。假如这件枚核舟珍藏在我市博物馆,你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你如何向参观者介绍这枚核舟?试着把你的解说词写出来。(100字左右)
比较阅读
(一)
【甲】《核舟记》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②机:机关。
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
观者异以为神 所作之奇俱如此 凿木人长寸许 予不能悉记
2.下面句中加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尝贻余核舟一 尝背塾师 B.吠之声与真无二 遥闻深巷中犬吠
C.能以径寸之木 观者异以为神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3.翻译: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 ”一词来概括;乙文介绍黄履庄的技艺甚高,可用“ ”字来概括。甲文中第二段依次介绍了船舱、船篷、小窗、雕栏和 ,乙文第一段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所举的一个事例是 。
5.《核舟记》中的王叔远和本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1.(1).①感到诧异(奇怪); ②奇特; ③表示约数,左右,上下;④全,都。(每题l分)
2.C C:用/认为;A二者都是“曾经”;B二者都是“狗的叫声”;D中二者都是“是”。
3.即使是狡猾(聪明)的人也不能够分辨它是真是假。
①灵怪(或“奇巧”)②奇(或“神”) ③刻字④凿了一个长约一寸、能自动行走的木人。
5.王叔远的作品特点是“奇巧”。如他能用很小的桃核雕刻人物、器皿,还能做到各具情态(三人不同的动作和表情),令人赞叹。黄履庄的作品以“活”取胜。如他做的木狗、木鸡等能动、能叫,其声音更是难辨真伪。
【译文】黄履庄年少时聪慧灵敏,读书往往不过几遍,就能够背诵。特别喜欢有新的想法,制作了很多小工艺品。七八岁时,曾经背着私塾里的老师偷取了木匠的刀锥,雕刻出了一个大约一寸长的木人,放在桌子上能自己走,手和脚都能自己动,周围观看的人都很诧异,认为它是神奇之物。
他做的东西很多,我不能全部记下来。……他用木头做的狗,放在门旁边,卷卧的状态同平常的狗一样,只要有人进屋,触动机关就立刻叫个不停,叫声和真狗没有什么不同,即使是很聪慧的人也不能分辨它是真是假。他做出来的木鸟,放在竹笼中,会自己跳舞飞鸣,叫声就像画眉鸟一样,清脆婉转,十分悦耳。……他所做的东西都像这样奇妙,可惜我不能全部记录下来。
(二)
【甲】船头坐三人……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成化间,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饾饤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
无欹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
【注】①壶觞:酒器。②饾饤(dòu dìng):供陈设的食品。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东坡右手执卷端 ______ 矫首昂视_____ 大可二寸 _____ 二人对酌于中____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神情与苏、黄不属 属引凄异 B.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尝奏荐某人为某官
C.佛印绝类弥勒 沿溯阻绝 D.篷桅橹舵咸具 各具情态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⑵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侧
4.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空间顺序,对船头和船尾的人、物依次进行了介绍,其中对苏轼、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的描述不分主次,平分秋色。
B.【甲】文刻画二舟子的神态栩栩如生:一个粗犷、悠闲,一个平静、专注。
C.【甲】文对船上五人的描写细致入微,生动可感;【文乙】对船上五人的描写概括、简略。
D. 【甲】【乙】两文都写了中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赞美了雕刻家的高超技艺。
5.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1.(1)拿 (2)举 (3)大约 (4)饮酒 2.(2分)D
3.(1)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2)把小船放在水中,(它)能够随着风而行,完全不会倾斜(或一点儿也不倾斜)。4.答案:A
5.示例:《核舟记》通篇正面描写核舟的巧夺天工且描写详细、生动;《刻木巧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木舟的精巧,但描写较简略。如果认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体积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态毕备。如认为木舟精巧,关键是要答出活动自如的特点。
【译文】一个乐工能把木头刻成舟。大小只有二寸,船篷桅杆船船舵等东西俱全,酒壶,豆子,放满了桌,一个人挽着船篷的绳索,一个人拿着橹浆一个人掌舵,都是灵活能动的,放在水中,能够随着风而行,从来不会侧翻。一个这样的船必须要一两白金,喜欢这个的人都争着抢购。
(三)
【甲】《核舟记》
【乙】观画(宋)晁公溯
菰蒲①欹倒②洲渚生,江流茫茫亦清平。小舟击汰③如有声,
入眼初觉非丹青。便欲从之载酒行,忽怪四壁风涛惊。
【注】①菰蒲:菰和蒲,菖蒲一类的水生植物②欹倒:歪倒③击汰:拍击水波。亦指划船。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高可二黍许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佛印绝类弥勒 诎右臂支船
2.甲乙两文都突出了艺术作品的形象逼真,请结合原文,分别印证。
【答案】1.①左右②戴帽子③类似,像④弯曲
2.甲文:第二节细致刻画了船头三个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装、手中的道具等,显示了雕刻艺术的精湛。乙文“小舟击汰如有声”,诗人从画中看到洲渚江流之景,仿佛听到小舟行进的声音,“便于从之载酒行”,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从而衬托出画作的形象逼真。
(四)
【甲】《口技》(节选)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乙】《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盖大苏泛赤壁云。
1.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甲文段以“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会宾客大宴____ 两股战战 其两膝相比者 罔不因势象形______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4.甲文除了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甲乙两文分别表现了民间艺人微雕和口技技艺的高超。这样有着独特魅力的中华文化遗产,正逐渐消失。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来保护或传承它们呢?(写出两条合理建议)
答案:1.张潮 《虞初新志》善 奇巧 2.(适逢,正赶上 大腿 靠近 无不、全都,没有)
3.(1)全场子立刻肃静,没有一个敢高声说话的。(2)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4.满坐寂然,无敢哗者。5.示例:①宣传倡导,全民参与。②开展技艺表演进校园(社区)活动。(或: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成立课外兴趣小组,学习技艺……)
【译文】京城里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户人家宴请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屏风,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众多宾客围绕着屏风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风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马上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其中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物品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发出;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救火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清其中一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宾客们没有一个不变了脸色,离开席位,捋起衣袖,伸出手臂,两腿打着哆嗦,差一点争先恐后地跑了。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风一看里面,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五)
【甲】《核舟记》
【乙】八大山人(朱耷),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词语。
矫首昂视 诎右臂支船 尝写菡萏一枝 数十幅立就
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高可二黍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B.佛印绝类弥勒 颖异绝伦
C.神情与苏、黄不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如有所语 此中人语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
4.以上选文都表现了人物的不平凡,但(甲)文侧重表现王叔远___________,(乙)文则侧重表现八大山人__________。
【答案】
1.C 解析: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故选C。
2.(1)举(2)弯曲(3)曾经(4)完成
3.A A.都解释为“约”;B.十分\无;C.相同\类;D.说\告诉。
4.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
5.手艺高超; 性格癫狂。
【译文】八大山人,是前代明朝的宗室,号人屋。“人屋”就是“广厦万间”的意思。他生性孤傲,有骨气,聪明绝伦,无人能比。八岁便能作诗,善于书法,长于篆刻,尤其精于绘画。曾经画一枝荷花,半开于池中,横斜在水面,生气勃勃;张挂在堂中,好像有清风徐徐吹来,香气常充满整个屋子。又曾画龙,在丈幅之中蜿蜒升降,想要飞动一般;如果叶公见到了,也一定会大叫着惊慌逃跑的。他言语诙谐,喜欢议论,总是娓娓而谈,不知疲倦,使四座的人为之倾倒。
山人既已嗜好喝酒,也就没有其他的爱好。人们喜欢他的画,大多置办了酒来招待他,预先准备几升墨汁、若干纸张在座位右边。山人酒醉后见到了,便高兴地泼墨在宽大的画纸上,有时候用破笤帚洒,用坏帽子涂,弄得满纸肮脏,不堪入目。这以后他提笔渲染,有的成山林,有的成丘壑,有的成花鸟竹石,无不精妙。如果碰到他喜欢写字,那就撸起袖子,伸长胳膊,撮起裤管,狂叫大呼着,数十幅片刻就完成了,他酒醒了,要想索求他的片纸只字都无法得到,即使将百镒黄金陈放在他的面前,他也不屑一顾。他就癫狂到这样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