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课外阅读专练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
(一)不能搞特殊
李讷是毛泽东的小女儿,1940年8月出生在陕北延安。当时尽管正处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但毛泽东还是坚持把女儿留在自己的身边。毛泽东虽然格外疼爱自己的小女儿,可是他并有因此而放松对女儿的严格要求。
①20世纪60年代初,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只有星期六才回家一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从不乘小卧车。正因为如此,刚上学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都不知道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寒冷的冬天来临后,由于天黑路远,卫士长担心李讷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家路上不安全,就瞒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此事被毛泽东觉察后,严厉地批评了卫士长,并说:“别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了,别人的孩子能自己回家,我的孩子为什么就不行?”②不管卫士长如何解释,毛泽东还是不容置辩地命令道:“不许接,说过就要照办,让她自己骑车子回来。”
李讷在北大上学初期,正赶上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当时国家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粮食奇缺。李讷认为自己是共青团,应该为国家分担困难,于是在学校报口粮时,只报了17斤。毛泽东听说此事后,非常高兴,并说就应这样做。由于定量不够吃,李讷经常饿肚子。有一次,李讷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说这样做影响不好,以后,李就再也没有从家里带过任何吃的东西。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容置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 ”的①句,体会句子中所饱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 ”的②句,想象卫土长会向毛主席怎么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中毛主席不搞特殊化的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短文及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你用几个词形容你眼中的毛主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惊心动魄的瞬间
2018年5月14日下午4点10分,3U8633航班乘客、25岁的平措已经回到位于拉萨的家中。回想起事发过程,除了惊吓,他感受更多的是温暖。事发当时,平措正在打盹。一声巨响,他突然被惊醒,感觉飞机失重往下掉。氧气面罩也掉了下来,他看到空姐赶紧协助大家戴上氧气面罩。“除了失重的一刹那,后面飞行都挺平稳。”平措说。但恐慌情绪还是在机舱蔓延起来,有乘客开始呕吐,他也感觉手发麻。他非常清楚正在经历一场飞行事故,而对此却毫无办法。“坐我旁边的一个哥们儿看我抬着手,问我怎么了。”平措说。这个素昧平生的哥们儿像个没事的人一样,帮他揉手,安慰他不要紧张。他感觉手好多了,但心还是忐忑不安。
当时机舱断电。机舱广播没法工作。突然,听到一位空姐扯着嗓子朝大家说道:“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听到这句话,平措的心里突然明亮起来。在那种气氛下这句话太重要了!他明白机组成员已经竭尽所能采取措施了,自己能做的就是等待。空姐照常工作,受到这种气氛的感染,乘客们在整个备降过程中也都保持了惊人的镇定。直到飞机成功备降双流机场时,平措才和身旁的哥们儿紧紧拥抱在一起。他在朋友圈深情地写下:“感谢3U8633航班的飞行员和空姐,是你们的镇定,创造出了备降奇迹。为你们点赞!”
1.结合文意,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素昧平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竭尽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这位“哥们儿”为平措做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现飞行事故时,空姐是怎么说的?请找出来画上“ ”。
4.第2自然段画横线的短语中,“那种气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气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平措在朋友圈写下的那段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哨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A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B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用“﹏﹏﹏”画出文中描写天气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2.读文中画“ ”句子,领悟写法,体会人物内心。
(1)A句是对将军的神态、____和____描写;B句是对将军的____、____描写。
(2)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内心是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内心是________。
3.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性格特征。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比作____,突出了军人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他们就像雄伟的山一样,是我们人民群众坚实的依靠。
5.下面对短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作者重点从正面描写了将军的行为表现,实则是为凸显上校的品质作铺垫。
B.文章主要是赞扬将军关爱部下、严格要求部下的优秀品质。
C.文章先写将军对上校发火,得知真相后对他肃然起敬,这种写法叫作先抑后扬。
D.文章表现了边防战士为了祖国利益甘愿奉献自己一切的自我牺牲精神。
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
参考答案:
(一)、1.不容许别人争辩。
2.李讷的吃、住、行都和普通学生一样,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搞特殊化的主席女儿。
3.冬天那么冷,天黑路又远,一个女孩子,多不安全,况且她还是您的女儿。
4.李讷正在北京大学读书,她和普通学生一样吃住在学校;回家时,她也是和大家一样挤公共汽车;卫土长着毛泽东派车去学校接李讷,被毛东严厉地批评;李讷因经常饿肚子,从家里拿了一袋奶粉,毛泽东知道后很不高兴。
5.不搞特殊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大度包容。
(二)1.一向不相识。
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
2.帮他揉手,安慰他。体会到来自陌生人的关心,非常温暖。
3.请相信我们。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带大家备降地面!
4.机舱内蔓延着恐慌情绪 空姐镇定地照常工作
5.表达了他对此次航班工作人员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三)1.突出军人们的坚强意志,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
2.动作 语言 神态 动作 非常生气 由衷的钦佩3.护战士,对部下严格要求。 忠于职守,严以律己,对祖国无限忠诚。
4.比喻 军人 群雕5.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