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时同步作业:第七章 热现象 章末复习(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课时同步作业:第七章 热现象 章末复习(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课改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0 22:5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
核心要点突破
一、温度
1.定义: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2.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使用热力学温标,它的单位是    ,简称    ,用字母    表示。
(2)常用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 Pa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将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    。某地气温-3 ℃,读作      或         。
(3)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之间的数量关系:        。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1)构造:下有    ,里盛        等液体;温度计内有粗细均匀的      ,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2)原理:利用液体的      性质工作。
(3)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    ,判断是否适合测量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它的    ,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        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           ;待温度计的示数    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              ,视线与液柱的
    相平。
二、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1)定义:物质由    变为    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要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凝固要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固态物质分    和    两类,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即    和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条件
①晶体熔化条件:达到    ,持续    。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    ,持续    。
(4)举例:常见的晶体有冰、食盐、海波、萘、各种金属等;常见的非晶体有蜂蜡、玻璃、塑料、橡胶、松香等。
(5)图像对比(如图所示)
2.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的过程,叫作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
①蒸发是在液体    发生的汽化现象。大量的事实表明,蒸发在    温度下都能发生。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        、          。
③蒸发要从自身或周围物体    热量,具有    作用。
④沸腾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⑤沸腾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液体沸腾的特点是  。
⑥沸点:  。
⑦沸腾条件:达到    ,继续    。
⑧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方的气压越小,沸点    ;气压越大,沸点    。
(2)液化是指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液化要    热。液化有两种方式:       和      。    (选填“所有”或“部分”)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均可液化。自然界中常见的液化现象有    、    。
3.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由        的过程,升华要    热。在生活中,常见的易升华的物质有    、    。
(2)凝华:物质由           的过程,凝华要    热。自然界中常见的凝华现象有    、    。
三、分子动理论
1.一般物质是由大量    组成的。
2.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         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①扩散现象:两种不同的物质可以   。
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之间有    ;分子在              运动。
③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力和    力。
四、内能 能量转化
1.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        与        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    、    、    及    等。
3.物体的内能与    有关,物体的    越高,分子    越剧烈,内能就    。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和    ,这两种方式在改变物体的内能时是    的。
5.在没有热传递的情况下,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    。
6.在没有做功的情况下,物体    热量,物体的内能增大;物体    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小。
7.能量的单位:    。
8.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    ,也不会    ,它只能从一种形式    为其他形式,或从一个物体    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      。
五、比热容
1.比热容(c):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所吸收(或放出)的    ,与其质量和温度变化量乘积的    ,叫作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的常用单位是        ,读作 。
3.水的比热容:c=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    。
4.热量的计算公式:Q=    (Q是    ,单位是    ;c是物质的    ,单位是      ;m是     ;Δt 是          )。
六、燃料 能源与环保
1.热值(q):某种燃料    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即    转化为    的量)与其
    的比,叫作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是    。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放=qm(Q放是     ,单位是  ;q是    ,单位是     ;m是    ,单位是    )。
3.一次能源是指以天然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能源。例如:    、    、    等矿物能源,以及    、    、    和    等。由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    、    、    等。一次能源又可进一步分为           和不可再生能源,其中不可再生能源包括    、    、    等。
七、热机
1.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释放出的热量,将    能转化为    能的机器。
2.四冲程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    、    、    和    四个冲程组成。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   次,活塞往复运动   次,曲轴转动   周。
教材知识纵横
一、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异同点 蒸发 沸腾
发生部位 液体表面 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发生条件 在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 面积、液体表面附 近的空气流速 液体表面的气压
温度变化 吸热,降温制冷 吸热,温度不变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二、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异同点 汽油机 柴油机
构造 顶部为火花塞 顶部为喷油嘴
吸气冲程 吸入物质  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 空气
点火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效率 低 高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车等 载重汽车、拖拉机等
相同点  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运动两次,曲轴和飞轮转动两周,经历四个冲程,对外做功一次
三、物质三态六变图(如图所示)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体温计
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量程是     ,分度值为    。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    。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柱不退回来,因而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后再读数。
命题点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如图所示,湿衣服应该展开,晾在    、    的地方,才能干得快。这说明液体蒸发快慢与        、      、        有关。
命题点3 液化
戴眼镜的同学可能都有过如图所示的经历: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上会出现一层“水雾”;当一盘刚煮熟的饺子端到你面前时,你的眼镜上同样也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因为   。
命题点4 升华与凝华

如图所示是用于探究“碘的升华与凝华”的装置。由于碘的熔点是113.7 ℃,如果直接加热,时间略微长一点,就容易出现    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可以采用    法加热。在碘锤的上方放少许冷水,其目的是  。
命题点5 分子动理论
如图所示,甲、乙、丙分别代表了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    代表了固态物质。
命题点6 能量守恒定律
如图所示是人们曾设计过的两款永动机,你认为能实现吗     。请说明理由:
  。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装置:如图0所示。
(2)设计实验
将海波和蜂蜡砸碎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观察两试管中海波和蜂蜡的物态变化情况,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海波和蜂蜡开始熔化时及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并绘出海波和蜂蜡熔化的温度-时间图像。
(3)实验器材
试管、酒精灯、温度计、停表、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海波、蜂蜡等。
(4)进行实验
①按照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将实验器材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好,采用“水浴法” 对海波和蜂蜡进行加热。注意海波和蜂蜡应尽量碎小,试管内的海波和蜂蜡及烧杯内的水应适量。
②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 min。
③实验记录表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
海波的温度/℃ 40 ……
蜂蜡的温度/℃ 40 ……
(5)实验分析:用纵轴表示温度,用横轴表示时间,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画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海波和蜂蜡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图略)
(6)实验结论
①海波在熔化过程中的状态是  。
②海波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但温度  。 
③蜂蜡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选填“吸热”或“放热”),温度    ,它在熔化时的状态是  。
(7)评估交流
①本实验用水浴法对试管进行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的原因:   。
②总结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a)温度方面
晶体:  ;
非晶体:  。
(b)状态方面
晶体:  ;
非晶体:  。
实验二 探究水加热至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2)设计实验
在大试管中加入一些自来水,用酒精灯给试管底部加热,在加热过程中,观察试管中水的状态变化情况,用温度计测出水的温度,并绘出水沸腾时的图像。
(3)实验器材
试管、酒精灯、温度计、停表、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等。
(4)进行实验
①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②在加热过程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
③在水温接近80 ℃时,每隔0.5 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再持续几分钟为止,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④实验记录表
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
温度/℃ ……
状态 ……
(5)实验分析:用纵轴表示温度,用横轴表示时间,将所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画在方格纸上,然后再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便得到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略)
(6)实验结论
①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描述实验中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
(a)沸腾前,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沸腾时,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      。
(b)水的声音在沸腾前    ,沸腾时    。
③水在沸腾过程中,要不断    ,但水的温度      。
(7)评估交流
①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    (选填“内焰”或“外焰”)加热。
②李军同学在实验中,实验步骤正确,温度计读数无误,但测得水的沸点为98 ℃,其原因是
  。
③张磊同学在实验中,装配器材正确合理,但加热了很长时间水还不沸腾,原因是
  。
④撤去酒精灯后烧杯中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实验三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本领
(1)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铁架台未画出)。
图2
(2)设计实验
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对水和煤油加热,观察烧杯中水和煤油温度变化的情况。
(3)实验器材
电加热器、温度计、停表、烧杯、铁架台、水、煤油、天平(带砝码)等。
(4)进行实验
①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②加热水和煤油,每隔1 min记录一次水和煤油的温度。
③实验记录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水的温度/℃
煤油的温度/℃
(5)实验分析
①分析方法一: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从相同热源处吸收的热量相等,比较
  ,     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②分析方法二: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            ,
       的物质吸热能力强。
(6)实验结论
①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    ,表明水的吸热能力    。
②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需要的加热时间    ,表明水的吸热能力    。
(7)评估交流
①在实验过程中一般采用控制     相同的方法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比较它们         来比较吸热能力的强弱。
②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不容易直接测量,由于加热时间越长,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所以可以通过测量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吸收热量的多少,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作  法。
中考真题链接
类型一 温度 物态变化
1.(2021昌平二模)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
A.初春的清晨,湖面上的冰化成水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2.(2021丰台二模)如图3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
图3
3.(2021顺义二模)下列实例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  )
A.给盛有酒精的瓶子加盖
B.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D.把水果放入冰箱的冷藏室中
4.(2021西城二模)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
A.春天的早晨,积雪消融
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秋天的早晨,大雾弥漫
D.寒冬的清晨,窗玻璃上出现冰花
5.(2021东城一模)污水净化在缺水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4所示是小东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可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关于在塑料外罩上“凝结”形成的水滴,其物态变化名称描述正确的是(  )
A.升华 B.液化 C.熔化 D.凝固
6.(2021朝阳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有关节气谚语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夏至翻白云,平地见鱼鳞”,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
7.(2021东城一模)如图5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    ℃。
类型二 内能 比热容
8.(2021海淀一模)(多选)关于分子动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橡皮筋容易被拉长,是由于分子间不存在引力
C.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D.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9.(2021海淀二模)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两手相互摩擦,手的温度升高
B.用燃气灶烧水,水的温度升高
C.把饮料放进冰箱,饮料的温度降低
D.在阳光照射下,公园里石凳的温度升高
10.(2021房山二模)如图6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
A.迅速下压活塞,管内气体的温度升高
B.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水的温度升高
C.来回快速拉动皮条,金属管的温度升高
D.锯木板时,钢锯条的温度升高
11.(2021通州一模)(多选)关于分子热运动和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温度升高得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B.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D.冬天,雪花漫天飞舞,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2.(2021海淀二模)(多选)根据下表中常见物质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物质 比热容/ [J·(kg·℃)-1] 物质 比热容/ [J·(kg·℃)-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0.84×103
煤油 2.1×103 钢铁 0.46×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一杯水的比热容比一桶水的比热容小
B.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
C.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
D.质量相等的干泥土和铜块温度都降低1 ℃,干泥土放出的热量比铜块多
13.(2021朝阳一模)物理课上老师演示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首先将含有少量水的矿泉水瓶用瓶盖盖紧,接着两手分别握住瓶的上、下部分,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稍松瓶盖,继续拧瓶可以看到瓶盖飞出数米远,同时瓶口和瓶内出现“白气”。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分析上述过程并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类型三 能源
14.(2021房山二模)如图8所示是我国正在运行的一些发电设施,其中利用不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是 (  )
图8
类型四 燃料 热机
15.(2021丰台二模)关于四冲程汽油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吸气冲程,吸入汽缸内的是空气
B.在压缩冲程,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C.在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D.在排气冲程,进气门和排气门都打开
类型五 热学综合
16.(2021门头沟一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过做功的方式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固体分子间无间隙
C.5 kg焦炭用去一半,其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比热容大的物质一定比比热容小的物质含有的热量多
17.(2021平谷二模)(多选)如图9所示,①②③④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a、b、c、d为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实验所揭示的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18.(2021房山一模)关于如图0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较快,说明水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B.图乙中,削平压紧后的两铅柱可以悬吊重物,说明铅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图丙中,向烧瓶底部浇冷水,烧瓶中刚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水的沸点前后不变
D.图丁中,是汽油机的做功冲程,该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类型六 热学探究实验
19.(2021北京)在探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特点时,小宇应通过观察               判断水是否沸腾。待水沸腾后,小宇测量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实验结论:   。
加热时间/min 0 0.5 1 1.5 2 2.5 3
温度/℃ 99 99 99 99 99 99 99
20.(2021丰台二模)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特点时,小明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点燃酒精灯,通过加热水,使该物质吸收热量,如图1甲所示。相对于直接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而且该物质的温度上升较慢,方便记录数据。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1)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依据是  。
(2)当加热到15 min时,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熔化过程共经历了    min。
21.(2021东城一模)A、B两组同学计划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所用器材均相同)。实验完成后,A、B两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a和b,如图乙所示。
(1)A组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是   ℃。在交流合作时,两组同学发现测得水的沸点不同,经过分析后发现是由于有一组同学组装器材时没有安装盖板。从实验数据可判断出是    (选填“A”或“B”)组同学没有安装盖板。
(2)分析图像a和b,假定A、B两组同学实验时,被加热的水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则你认为    (选填“A”或“B”)组同学实验时烧杯中水的质量较大,判断依据是     。
22.(2021平谷二模)某同学用如图3所示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探究“甲、乙两种液体比热容的大小”。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同时进行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温度/℃ 甲液体 20 21 22 23 24
乙液体 20 22 24 26 28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使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甲、乙两种液体,目的是  。
(2)实验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让液体      。
(3)由实验数据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依据是
    。
答案
【核心要点突破】
一、1.冷热程度
2.(1)开尔文 开 K
(2)摄氏度 ℃ 0度 100度 1摄氏度
零下3摄氏度 负3摄氏度
(3) T=t+273.15
3.(1)玻璃泡 水银、煤油或酒精 细玻璃管
(2)热胀冷缩
(3)量程 分度值 玻璃泡全部浸入
容器底或容器壁 稳定后
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 液面
二、1.(1)固态 液态 吸热
(2)晶体 非晶体 熔点 凝固点
(3)①熔点 吸热 ②凝固点 放热
2.(1)液 气 蒸发 沸腾
①表面 任何 ②液体的温度 液体的表面积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 ③吸收 制冷
④表面 内部 ⑤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⑥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⑦沸点 吸热
⑧越低 越高
(2)气 液 放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所有
雾 露
3.(1)固态直接变为气态 吸  碘 干冰
(2)气态直接变为固态 放 霜 雾凇
三、1.分子
2.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①自发地彼此进入对方
②空隙 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③引 斥
四、1.分子动能 分子势能
2.质量 温度 状态 体积
3.温度 温度 热运动 越大
4.做功 热传递 等效
5.减小 增大
6.吸收 放出 
7.焦耳(J)
8.消灭 创生 转化  转移 保持不变
五、1.热量 比 2.J/(kg·℃) 焦每千克摄氏度
3.4.2×103 J/(kg·℃) 1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 ℃,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 J
4.cmΔt 热量 J 比热容 J/(kg·℃)
质量 温度的改变量
六、1.完全 化学能 内能 质量 J/kg
2.热量 J 热值 J/kg 质量 kg
3.煤炭 石油 天然气 风能 水能
地热能 太阳能 电能 火药 酒精
可再生能源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七、1.内 机械
2.吸气 压缩 做功 排气 1 2 2
【教材图片解读】
命题点1 35~42 ℃ 0.1 ℃ 缩口
命题点2 通风 向阳 液体表面积 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附近空气流动速度
命题点3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镜面,液化成小水珠
命题点4 熔化 水浴 使碘蒸气凝华
命题点5 甲
命题点6 不能 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重点实验再现】
实验一 (6)①固液共存态 ②吸热 保持不变 ③吸热 持续上升 
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7)①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平稳,便于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②(a)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持续上升
(b)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熔化时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实验二 (6)①表面 内部 ②(a)由大变小
由小变大 (b)较大 较小 ③吸热 保持不变
(7)①外焰 ②水面上方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③水的初温太低或水的质量较大 
④石棉网的温度仍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水可以继续吸热
实验三 (5)①升高的温度 升温少 ②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长
(6)①少 强 ②长 强 (7)①加热时间 升高的温度 ②转换
【中考真题链接】
1.B 2.D 3.C
4.A 积雪消融,是雪由固态变为液态,这个过程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草地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5.B 净水器中的水分首先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然后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塑料外罩,凝结成液态的小水珠,发生液化现象,小水珠越积越多,最后落下来,被收集到洁净水收集杯中,故B正确。
6.C 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固态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河水结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7.-4
8.AD 铁块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固体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彼此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故A正确;橡皮筋容易被拉长,是由于橡皮筋具有弹性,故B错误;风吹动柳絮漫天飞舞,是固体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C错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所以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故D正确。
9.A
10.B 迅速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筒内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气体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不符合题意;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水从酒精灯火焰吸收热量,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符合题意;来回快速拉动皮条,克服摩擦做功,金属管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锯木板时,克服摩擦做功,钢锯条温度升高,属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D不符合题意。
11.BC 
12.BD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一杯水的比热容与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故A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冰、煤油的比热容相等,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可能相同,故B正确;由表格数据可知水银的比热容比铜的比热容小,液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固体的比热容大,故C错误;由于干泥土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由
Q放=cmΔt可知,质量相同的干泥土和铜,降低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大的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干泥土放出的热量多,故D正确。
13.使劲拧瓶的下部,使其严重变形,人对瓶子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增大;稍松瓶盖,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将瓶盖弹出,气体的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就是我们看见的“白气”。
14.C 水能、风能、太阳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燃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选项C符合题意。
15.C
16.A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较小,被压缩后,分子之间的间距变小,分子之间的斥力变大,所以很难被压缩,故B错误;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因此焦炭用去一半后,热值不变,故C错误;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D错误。
17.AD
18.A 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得越快,故A正确;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故B错误;向瓶底浇冷水,瓶内压强变小,水的沸点降低,故C错误;汽油机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D错误。
19.水面是否有大量气泡产生
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0.(1)晶体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2)固液共存态 15
21.(1)101 B
(2)A 水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
(1)水沸腾的特点:到达沸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由图乙可知,A组同学实验时水的沸点为101 ℃,加盖后烧杯内气压升高,大于标准大气压;B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为100 ℃,可知B组同学没有加盖。
(2)由图像知,A组同学加热水到沸腾所用的时间较长,所以A组水的质量较大。
22.(1)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2)均匀受热
(3)大 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甲的温度升高得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