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3-01-18 19:57:25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学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的应用
2、说出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4、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的作用。
5、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常见的大型食用真菌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自学P70—75的内容1、演示实验;发酵现象
2、举例说明有哪些食品保存的方法 ?
3、食品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
4、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5、列举日常生活常用的抗生素?
6、试分析一下细菌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作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用细菌或真菌制作的食品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酵母菌发面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人类对细菌的利用  许多食品的制作都需要细菌和真菌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曲霉 淀粉→葡萄糖
  酵母菌 葡萄糖→酒精+CO2
  乳酸菌 葡萄糖→乳酸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讨论:
1、图中有几种食品保存的方法?
2、说出不同方法是依据什么原理?
3、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物腐败?一些食品的保存方法
蘑菇
腊肉类熟食
果脯
咸鱼  ——脱水法;
     ——晒干与烟熏法;
  ——渗透保存法,用糖溶液除去鲜果中的水分;
  ——腌制法,用盐溶液除去咸鱼中的水分。
依据:除去水分防止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原理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
袋装肉肠
肉类罐头
            ——巴斯德消毒法
依据:高温灭菌的原理。
    ——真空包装法
依据:破坏需氧菌类生存环境的原理
    ——罐藏法
依据:高温消毒和防止细菌和真菌接触的原理。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腐败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来的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食品保存——防腐
  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自己动手:制作甜酒一、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青霉素药品  细菌和真菌可以引起多种疾病,但有些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菌的物质,这些物质称为抗生素(Antibiotic)。一、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另外,可以通过现代技术,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生产药品。如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胰岛素生产车间一、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二、? 细菌与环境保护污水处理厂  利用废水中的有机物  作为细菌的食物,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发酵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用于照明、取暖和发电,使废水净化。在有氧条件下,也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使污水净化。
总之,可利用细菌净化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二、? 细菌与环境保护  青霉素的发现使一些传染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无数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
  1945年,发现青霉素的弗莱明教授与制取青霉素的弗洛里教授和钱恩教授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弗莱明
反思总结 1、说说有哪些食品保存的方法 ?
2、食品保存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
3、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防止食物腐败?
4、防止食品腐败的依据是什么?
5试解释酵母菌在酿酒和制造面包过程中的作用自学检测1、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 分解为 ,如曲霉;有的真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 ,如酵母菌。有的细菌含有的酶把 转化为 ,如乳酸菌,还能使牛奶变成 ,使蔬菜变成酸味的泡菜。
2、食品的腐败主要是由于 和 引起的,它们可以从食品中获取
,并在食品中 和 导致食品腐烂,因此,食物保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 ,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3、科学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 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这种技术手段叫 _ _ 3、罐头食品在很长时间内不会腐败变质,这主要是因为 ( )
A.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侵入
B.罐头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
C.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灭菌,封罐后罐内没有细菌
D.罐头在封罐前经过高温灭菌,封罐后罐内细菌无法生存
4、在酸奶中含有的一种对人有益的细菌是 ( )
A.乳酸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4、在酸奶中含有的一种对人有益的细菌是 ( )
A.乳酸菌 B.醋酸杆菌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5、腌肉长时间不易腐烂,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低,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B.空气中没有飘浮着的细菌
C.盐分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D.大多细菌是对人类有益的,不会使肉腐烂
6、下列食物的制作过程中用到了细菌或真菌的包括(多选):( )
A.酱油 B.面包 C.腊肉 D.酒 E.醋 7、下列物质是抗生素的是(多选):( )
A.红霉素 B.青霉素 C.胰岛素 D.链霉素 E.肾上腺激素
8、制作甜酒的过程中,曲霉的作用是把 分解成 ,酵母菌的作用是把 分解成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与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区别在于不是描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得关系”,而是通过人类在环保、食品制作、食品保存、药品生产等方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第一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教师提出“细菌和真菌能够危害人类及动植物的健康,他们的存在对人类有没有益处呢?谁能举出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的实例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入新课的学习。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是一种传统的生物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播放做甜酒的演示实验视频,让学生归纳总结甜酒的制作流程,继而提出课前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保存食品的方法,思考保存食品做法的道理,阅读“细菌和真菌与疾病防治、生物制药污水处理”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实例认同人类与细菌和真菌的密切关系,使生物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年级学生,初二年级学生课外知识不够丰富,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方面需进一步提高。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且探究问题的兴趣较强,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同学们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认知也有一定的片面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⑵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⑶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⑴通过探究发酵现象、观察和收集资料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⑵学生尝试制作甜酒,酸奶等发酵食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⑶通过学习和应用食品保存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同人类与细菌、真菌的密切关系,养成热爱自然科学,关注社会的情感。
⑵关注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正确认识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社会价值。
⑶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理解健康生活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理解食品腐败的原因,学会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2.难点:利用发酵技术制作食品的原理。
六、教法分析: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这节内容科普性比较强,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直接讲授不能让学生的能力等到提升,也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通过创设情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常识,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使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在活动中理解知识,在活动中应用技能,在活动中解决问题,在活动中提升认知。
七、课前准备和课时安排
气泡实验的一些工具、甜酒的制作视频,真菌的应用视频,播放多媒体演示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展示一则漫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从古人的学习方法进行旧知重温。
讲述:“说起细菌和真菌,我们可能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很有益的。” 然后请学生一起观看一段广告。接着提问:味全优酪乳里有什么?对人体有什么益处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哪些益处?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从学生生活经历出发,使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有益,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促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为后面引导学生尝试自制甜酒店作铺垫。
2、自主探究,互动交流
采用“实践——问题——讨论——认知”的教学模式。
学生展示发酵实验,并用澄清石灰水和重铬酸钾检验气球中收集的气体和瓶中产生的物质。然后设问“你能解释这一过程吗?”学生理解发酵原理的应用过程,然后让学生学习甜酒制作方法,交流心得。回家后利用所学制作甜酒让同学来品尝。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接下来,让学生展示小组食品保存的收集成果,同时对学生的收集情况进行评价。然后设问:“同学们收集的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的食品保存方法也各有区别,你知道这些食品的保存方法吗?这样做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达成共识:保存食品的方法都是建立在利用杀菌以及抑菌原理基础上的。
通过学生动手做发酵实验和甜酒,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并对发酵现象所产生的物质进行检验,使学生理解发酵原理,从而突破本节难点。布置课前资料收集竞赛,刺激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也能提高学生收集和辩析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会学习”。
3、资料剖析,扩展引申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一提起细菌人们总认为应该避而远之,因为它是给人类带来疾病的代名词。事实上是这样吗?”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4页和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交流课前收集的药品说明书,然后给以判断和解释。
随后又问:“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但是,人们是否就可以随意使用呢?”学生结合课后读物“抗生素今昔”思考,从而明确合理用药的必要性,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结合教材和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学会用辩证地眼光看待问题和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4、真实写照,情感旅程
让学生观看污水处理过程的视频,了解细菌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然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谈谈对本镇的生活污水处理有何设想和建议。进而呼吁人们应该保护环境,确立“人与生物圈”应和谐相处意识。
考虑到农村学生对这个内容了解甚少,首先通过视频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应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并由设想触发情感认知。
十、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