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形成》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1 10:15: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世界历史是人类自原始孤立分散发展为密切联系整体。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
吴于廑
横向发展:各地区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
流动
人口迁徙
物种交流
疾病传播
商品流通
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纵向发展:不同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更迭。
变动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发封衰→社会转型快
以欧美为主导的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非洲:传统社会破灭,人口锐减,殖民灾难
美洲:传统文明毁灭,经济开发,殖民灾难
亚洲:白银流入,经济发展,但错失潮流;部分地区开始遭到侵略
相辅
相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15-18世纪)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比较这两幅不同时期的世界地图,可以看到,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思考:从15世纪末开始,全球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对孤立
局部视野
一个整体
全球视野
欧洲
亚洲
非洲
14-18世纪
世界历史
横向发展——流动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1、人口迁徙
欧洲向美洲移民
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
非洲向美洲移民
损失人口1亿多
主动
被动
积极:
改变人种结构、
推进地区交流、
促进民族融合、
加速非美开发。
消极:
疾病、屠杀掠夺、灾难
从宗主国向殖民地和附属地迁移
从较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及新开发区移民
从旧大陆向新大陆迁移人口
以欧洲为主导
自愿移民与强迫移民相结合
由人口密集区迁移到人口稀疏区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2、物种、疾病
玉米、马铃薯、番茄等植物
促进人口增长
马、牛、猪、羊等动物
畜类大量增加
世界人口增加到10亿所用时间
改善饮食结构
物种多样化
疾病、殖民掠夺
英国人把沾染天花病毒的衣物、被子送给印第安人
天花病毒让整个南美州人口减少了75%。
学习聚焦
随着海上航路的扩展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原因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3、商品流通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横跨太平洋贸易
西欧
诸国(含西葡)
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手工制品(欧洲) 黑人(非洲)→奴隶(美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
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海路贸易 主导国 贸易双方及主要交换物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欧美贸易
三角贸易
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
横跨太平洋贸易
西欧
诸国(含西葡)
欧洲商人与阿拉伯商人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优势
手工制品(欧洲) 贵金属、蔗糖和烟草(南美)
纺织品、枪支、手工制品(欧洲)
葡萄牙
线路1:生丝、瓷器等(中国澳门)至印度果阿
中转 白银(欧洲)→中国
线路2:生丝(中国)→澳门→白银(日本)→中国
西班牙
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中国)→马尼拉→白银(墨西哥)→马尼拉→中国
全球海路的开辟大大提升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印度洋贸易和新兴的大西洋贸易、太平洋贸易形成齐头并进的态势。
印度洋贸易
阿拉伯(中国)商人主要商路
意大利商人主要商路
贵金属,蔗糖,烟草(美洲)
黑人(非洲)
出程
中程
归程
美洲
欧洲
日本
16世纪1.7万吨
17世纪2.7万吨
3000吨至2.5万吨
(经马尼拉)
17世纪18世纪
16世纪2000吨
17世纪7000吨
16-18世纪世界范围内
白银流动示意图
中国
明清白银需求增加
明清“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出超
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3、商品流通
全球商品流通
亚洲:
香料、瓷器、丝绸、棉
欧洲:
枪支、手工制品、纺织品
非洲:黑奴
美洲:白银、蔗糖、烟草
世界市场雏形
欧洲
非洲
初程:从欧洲港口载上廉价货物到非洲“换取”奴隶
美洲
中程:运奴隶到美洲贩卖
归程:从美洲运金银、烟草蔗糖到欧洲
(2)大西洋贸易
(1)欧洲人将手工制品运到美洲出售,换回美洲的贵金属、蔗糖和烟草。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3、商品流通
文明:生产生活、科学、观念、制度……
奏响了美利坚追寻民主共和的先声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流动
3、商品流通
文明:生产生活、科学、观念、制度……
围绕中国的贸易网,中国收获颇丰,却非主导……
不公:奴役、屠杀、掠夺、种族歧视……
走出去:瓷器、丝绸、茶叶……
引进来、闯进来:玉米、甘薯、白银、西人、西学、西寇……
剧中人物组成上有何特点?
(2021·全国乙卷高考·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英国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D
1602-1799
1600-1874
14-18世纪
世界历史
纵向发展——变动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动
1、殖民时代
殖民至义:是资本至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拔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设和口弱削的政策。
猜猜:哪个是西葡?
美洲、菲律宾
建立殖民地,
掠夺金银,
黑奴贸易。
建立殖民据点和商站,
垄断商路,
欺诈贸易。
亚非、巴西
都未转化为资本
能生钱的钱
皇室把钱都花在了奢侈品消费上,从来没有想过将巨额财富用在投资,或者扩大再生产上。结果就是,西班牙成了名副其实的“黄金漏斗”。 ——杨小凯 蓝凰《“日不落帝国”的两种命运》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动
1、殖民时代
全世界共有2万艘船,荷兰有1.5万艘
不同于西葡,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为何败给英国?
1566年,爆发尼德兰革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1588年,成立荷兰联省共和国,是第一个共和国。
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是股份制的起源。
运输业VS制造业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动
1、殖民时代
海盗式掠夺、
商业战争、
黑奴贸易……
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女王
(1558—1603年在位)
“英格兰民族的母亲”
1581年授予海盗德雷克骑士称号;
1583年,写信给中国明朝万历皇帝,希望通商;
1588年,英军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600年,授权成立英属东印度公司;
世界联系方式之变——殖民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动
2、商业革命
第一家,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新航路开辟后亚欧非美之间的三大洋贸易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股份公司和证券贸易---出现
世界市场之变——开始形成
14-18世纪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动
3、价格革命
印第安人
旧贵族地主
资产阶级
工场主农场主
大量金银涌入
金银价格下降
商品价格飞涨
封建地主
财力下降
资产阶级
牟取暴利
封建制度濒于解体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物价
阶级关系之变
——
资兴封衰
收取固定
货币地租
拥有大量商品
支付贬值工资
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14-18世纪世界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交织中,
落后国家何以自处?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既适用于英国对印度的统治,也适用于整个近代资产阶级殖民制度。这里所说的破坏性使命,当然是指对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
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这些田园诗式的过程是原始积累的主要因素。
——马克思《资本论》
客观进步性,主观破坏性!
14-18世纪世界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交织中,中国何以自处?
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给万历皇帝的亲笔信。途中遭遇风暴,直到1978年被打捞出来。
设想:如果万历收到这封信,会如何答复?
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拥有世界上将近三成的白银
利玛窦介绍西学
一度局部开放
14-18世纪世界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交织中,中国何以自处?
不上朝、不接见大臣、不批阅奏章……
设想:如果万历收到这封信,会如何答复?
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拥有世界上将近三成的白银
利玛窦介绍西学
一度局部开放
以农耕文明为支撑的
封建体制
阻碍中国转型的根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本课小结
今日作业:第7课试卷,思维导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