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估算》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估算》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3-30 18: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估算》编写说明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在回顾交流中,总结估算的方法,能用估算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或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估算的作用。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回顾与交流
编写说明
在日常生活中,估计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有学者将估计的形式分为了三种:对数量的估计(大约有多少,有人称之为估数),对测量的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测)和对计算的估计(即我们所说的估算),本内容复习的是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利于人们事先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是发展学生数感的重要方面。估算的能力和习惯,依赖于对数的理解(如数的相对大小,数的等价形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合理运用估算能帮助学生发展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增强学生运用数及运算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对结果的合理性的认识。同时,对于运算结果的把握,也有利于减少运算中的错误,培养学生对运算结果负责的态度。因此,本教科书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和在精确计算前后进行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并专门安排了此内容的复习,并设计了两个问题引领学生回顾和复习。
1.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请总结一下。
本问题的目的是总结应用估算的例子,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估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应注重的首要方面,在复习中也不例外,所以安排了这个问题。教科书通过对话呈现了估算两个方面的作用:解决问题有时不需要精确结果,如买东西时要估算带的钱够不够等;估算能够帮助人们把握运算结果,计算之前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有大致了解,计算之后的估算可以有利于人们对运算结果进行检验。
2.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估一估,两个影院都能去吗?
很多情况下直接通过估算就能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估算要尽可能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进行,本问题通过设计一个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再次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并总结出一些估算的方法策略。
教学建议
1.在生活、学习中,哪些时候要用到估算呢?请总结一下。
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举出运用估算的例子,可以提示学生从两个角度思考,一是生活中运用的角度,引导学生举一些实际例子说明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如“带了100元钱,要买四本书,价格分别是28元、36元、27元、18元,够吗”,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估算的主要作用,提高学生运用估算的意识;二是计算的角度,如计算之前、计算之后估算“商是几位数”“积大约是多少”“差大约是多少”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学会确定和判断计算结果的数量级。
2.学校组织六年级同学看电影。估一估,两个影院都能去吗?
教学时,建议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通过估算得出结论,要引导学生说说是怎么估的,为自己的结论作出合理的解释。选择估算方法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这个问题讨论的是“两个电影院都能去吗”,需要估算6个班的总人数,如果将6个班的学生数都“往大估”,即都看成是50,50×6=300,也就是即使每个班都是50人,总人数最多300人,而实际就肯定少于300人,因此希望影院肯定容纳得下。如果将6个班的学生数都“往小估”,即都看成是40,40×6=240,因此总人数肯定大于235人,可以得出结论,东方影院容纳不下,应该去希望影院。
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方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交流,解释估算的思路和理由,对于合理的估算策略和结果都应肯定。同时,在进行完估算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反思.要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不同的估算策略,思考在具体情境下什么策略肯定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直觉”。比如,“都往大估,都看成50,能确定希望影院肯定容纳得下。关键是要想办法确定是否有影院容纳不下”。另外,教师要善于收集和设计一些能用估算解决的具体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巩固与应用
第1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第一个问题“500元够吗”,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将“168+288”,估成“170+290,等于460元,500元肯定够的;或者估成“200+288”,等于488元,500元也肯定是够的;或者还可以估成“200+300”,等于500元,因为都估大了,所以500元也肯定是够的。练习时,要鼓励学生说明自己估算的方法和理由。
第二个问题“1000元够吗”,学生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策略,如:将“798+260”,估成“790+260”,等于1050元,因为已经估小了,所以1000元肯定不够;学生也可以估成“800+260”,等于1060元,比1000元多了60元,实际只多估了2元,所以也能确定1000元肯定不够。
学生的估算策略和估算结果合理就应给予肯定,但要引导学生反思和比较,选择最适合的估算策略,如,在这个情境中,要确定“带的钱够”,一般要“往大估”,即使估大了,也肯定够;而要确定“带的钱不够”,一般要“往小估”,即“即使估小了,也肯定不够”。
第2题
通过利用估算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巩固估算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练习时,要引导学生先估算,并说明自己的估算方法和得出的结论,学生判断的方法可能是多样的,只要有其合理性都应肯定。如,估算“791+118”,可以估算成“790+110”,这样能肯定结果大于900,所以能确定809的答案是错误的,然后再精确计算把错误改正过来。再如,“3500-700=3200”,学生可以这样估算,因为500小于700,计算结果肯定小于3000,所以3200肯定是错的等。在学生估算后,再引导学生精确计算,并引导学生反思,也可以引导学生将估算结果与精确结果进行比较,这样的反思和比较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发展估算意识和估算“直觉”。
答案:2800,909,68.31;102,1421,。
第3题
让学生用估算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进一步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估算策略,如一般的策略是,将能打的字数“往大估”,即将“49×30”,估成“50×30”,等于1500字,因为将49估大了,所以实际能打的字小于1500字,因此这篇稿子1528字肯定打不完。
第4题
本题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确定估算的范围,加深对估算的理解和估算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树立估算意识,发展估算“直觉”。答案不唯一,只要运算结果在350-500之间都是正确的。
第5题
通过把淘气和笑笑估算的结果与精确结果相比较,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与解释,同时进一步体会除法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答案:淘气将被除数估大、除数估小,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大;笑笑将被除数估小,除数估大,所以估算的结果比精确结果小。练习时,在独立思考、交流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后得出这样的结论:4104÷76的商肯定在50与60之间。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