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课时,7张PPT+9张PPT+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3课时,7张PPT+9张PPT+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16:28:13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寒 食
——韩翃
作者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天宝十三载(754年)进士及第。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大历(766—779)后期,先后入汴宋、宣武节度使幕府为从事。建中(780—783)初,德宗赏识其“春城无处不飞花”一诗,任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诗多送行赠别之作,善写离人旅途景色,发调警拔,节奏琅然,但乏情思,亦无深致。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明人有《韩君平集》。《全唐诗》仅存诗三卷。
寒食节的来历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后来因为寒食和清明离的较近,所以人们把寒食和清明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
背景介绍
寒食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唐代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唐代诗人窦叔向有《寒食日恩赐火》诗纪其实:“恩光及小臣,华烛忽惊春。电影随中使,星辉拂路人。幸因榆柳暖,一照草茅贫。”正可与韩翃这一首诗参照。
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意见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初读古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双重否定加强了肯定语气,烘托出满城春意盎然的盛况。
飞和斜,与东风呼应。按古时风俗,寒食日要折柳插门,取得新火往往是榆柳之火,因此写“御柳斜”又暗中呼应了节日风俗。
生动描绘出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传”字不仅富有动感,还有依次赏赐的意思,可见封建等级森严。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
写出当时气象,讽刺当时权贵,反衬贫寒之家的孤苦。
哪两个词明写花暗写风?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本诗用字精妙,准确传神。如“飞”字、“斜”字、“传”字、“散”字,不仅本身不可移换,而且相互照应。徐增《而庵说唐诗》对此有细微的评述:“不飞花,飞字窥作者之意。初欲用开字,开字不妙,故用飞字。”说说“飞”比“开”好在哪里?
开字呆,飞字灵,与下句风字有情。其用心细密,如一匹蜀锦,无一丝跳梭,真正能手。
你认为诗中哪个字还和哪个字“有情”?
东字与春字有情,柳字与花字有情,御字与宫字有情,斜字与飞字有情,蜡烛字与日暮字有情,烟字与风字有情,青(轻)字与柳字有情,五侯字与汉字有情,散字与传字有情。
你认为应该用什么语气诵读这首诗?(多选)
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寒食节的景象,由白天写到夜晚,重点写夜晚,以汉喻唐,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及腐败,表达了诗人对宦官专权跋扈的不满和讽刺。
A.喜悦 B.赞美 C.不满 D.讽刺
轶事典故
虽然该诗暗藏讽意,但形象生动的典型化描写征服了当时的皇帝。据《本事诗》记载,唐德宗十分赏识韩翃的这首诗,阅后,特意赐予他“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
韩翃的《寒食》一诗,不仅受当时皇帝喜爱,一般朝士也口口相传,珍爱有加。《唐音癸笺》里,还特意记录“韩员外(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这一盛况。(共20张PPT)
课前准备
古诗四首、文言文背诵
课下检查、一首一分
你知道哪些牛郎织女的传说?
天河隔阻
担子追妻
迢迢牵牛星
牛郎织女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一首第一句作题目。
《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夫妇和朋友间的离别相思和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失意郁闷心情。是五言诗达到成熟的标志。刘勰《文心雕龙》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本资料由书利华教育网(又名数理化网www.)为您整理有感情地读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xiān )
(zhá)
zhuó
zhù
jiàn

品读赏析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布帛上的经纬纹理遥远明亮伸出织布机含情凝视的样子白皙拟声词距离间隔回答问题:
1、哪几句是直接描写织女活动的?
2、哪几句是表达诗人慨叹的?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首二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仰望星空,远远地看到了明亮的牵牛星和织女星。“迢迢”、“皎皎”既是写牵牛星,又是写河汉女。互文目标导学一:织女活动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合作探究:结合课下注释,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相思之人的?4号5号朗读古诗。2号:( )这句古诗用了( )描写/修辞, 我读出了一个( )的织女,原因是( )。3号同2号。1号:七夕前夕,织女伸出纤细洁白的双手……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大意: (织女)伸出细长白皙的手 ,摆弄着织布机,织布机发出札札的声音。
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摆弄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神态
描写
夸张比喻
大意:织女一整天也没织出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描写了一个痛苦和悲伤的织女。
诗人对织女的想象
目标导学二:诗人慨叹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同桌互动:A朗读其中一句古诗。B我从这句古诗中读出了织女( )的情感,原因是( )。七至十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水相隔咫尺天涯缠绵哀怨神态描写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虽然只隔了一条清澈的银河,他们却只能相顾无言。背景资料:这首诗写作于东汉末年,当时正值社会动乱不堪,男子从征服役,造成许多家庭破裂、夫妻分别的悲剧。
对于普通人来说:夫妻团聚、家庭完整就是他们内心最热切的向往。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链接老师提供的背景资料,你能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吗?
诗歌主旨《迢迢牵牛星》一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不能团聚的故事,来比喻思妇和游子的别离,抒发了相思之苦。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全体同学,
带着感情,
再次诵读诗歌,
总结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一、虚实结合,想象丰富,具有感染力。(实物)银河、牛郎星、织女星→(想象)织女情思、无心织布、隔河流泪、对水兴叹的心理变化。二、叠词使用(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六个叠词)1、增强节奏感,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2、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情基调相协调,使诗歌的形象鲜明生动。当堂检测从形态和声响方面写织女勤劳的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含蓄而深沉地表达相思之苦的诗句直接描写织女相思之苦的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拓展阅读行行重行行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此诗抒写了一个女子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共7张PPT)
十五夜望月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
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从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晚景尤为凄凉。
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其乐府诗多方面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统治阶级的暴行。善用七言歌行体,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作品有《王建诗集》。
logo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诗题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可见是寄友人杜元颖的。原诗诗题下注云:“时会琴客”,说明佳节良友相聚,并非独吟。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初读古诗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明写赏月环境,暗写人物情态。
渲染秋夜景致的轻盈之感,另一方面透露出诗人凝神已久,夜深寒气重。
写 景
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明明是自己在思念,却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
抒情
倒装,暗示夜已经深了,周围一片寂静。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因自己望月而想到天下人皆望月,因自己的孤独而想到天下人的孤独,因自己的怀人之情而想到天下人的怀人之情,已经深远。
问题探究
不能。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显得平淡寡味了。
思考:“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的什么习俗?
中秋节,此时秋高气爽,月相正圆。中秋节时,家人团聚,一起赏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以月之圆象征人之团圆,寄托了美好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