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表里的生物》 课件 (共2课时,19张PPT+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表里的生物》 课件 (共2课时,19张PPT+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16:33:14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表里的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冯至(1905年-1993年),原名冯承植,现代诗人、学者。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诗》,散文集《山水》,小说集《伍子胥》等。
助学资料
人们常说,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人 类最好的老师。课文中的“我”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以儿童的思维去认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好奇又善于思考的儿童的内心世界。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任务是:
课文导读
把握文章思路,根据人物描写梳理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
学习目标
犬吠fèi 拨bō动 三弦xián 蝎xiē子 蜇zhē人 钵bō子 蝈蝈guō 蟋蟀xīshuài
和谐:
清脆:
单调:
字词释义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声音清楚悦耳。
配合得适当。
课前通过大家预读课文,首先我们要明确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析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
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
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
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课文解析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动转,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课文解析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也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我”好奇于怀表中发出的声音,猜测表里有生物。
课文解析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课文解析
没有请求,父亲就主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第二部分(第10-11自然段)“我”观察表中的世界。
课文解析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却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zhē)你。”
课文解析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第三部分(第12-19自然段)“我”确信表中有一个蝎子,还猜测表中的蝎子不一般。
课文解析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bō)子里,蝈(guō)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我”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课文解析
品读探究,对话文本,梳理“我”的思路。
产生好奇,并作出猜测 1、“我”的经验: 猜测:
2、“我”的发现: 3、父亲的表现: 猜测得到“证实” 1、“我”的发现: 结论: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2、父亲的表现: 产生新疑问, 做出新猜测 1、“我”的疑问: 新的猜测:
2、父亲的表现: 凡是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物
父亲的表能发出声音
不许“我”动表
表里面一定
有一个生物,
被父亲关在
里面。
美丽的怀表内部有一个小尾
巴似的东西在摆动
仍然不让动表,说摆动的东
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
在这么好的表里?
没有回答
也许这个蝎子
声音好听
课文解析
文中的父亲对我想看表的动作是怎样反应的?概括父亲的行为,并且说说你对父亲的评价?
课文解析
父亲起初不让“我”动怀表,后来稍做让步,偶尔打开表盖让“我”看,却仍然不让“我”动表,甚至说表里有会蜇人的小蝎子。从表面上看,父亲似乎是一个忽视儿童好奇天性的家长,但他的言行不会妨碍儿童探索未知世界。
文中作者觉得表里居然有生物?那么又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在表里?它在表里做什么?我们可以从文章划分的段落层次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我”好奇于怀表中发出的声音,
猜测表里有生物。
第二部分(第10-11自然段)“我”观察表中的世界。
第三部分(第12-19自然段)“我”确信表中有一个蝎子,还猜测表中
的蝎子不一般。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我”逢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一个小蝎子。
课文解析
文中作者觉得表里居然有生物?那么又是什么生物?为什么会在表里?它在表里做什么?
课文解析
“表里的生物”是:在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住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表里的生物》是上个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作家冯至写的一篇散文。有兴趣的同学可课外读读作者冯至写童年生活的《猫儿眼》《彩色的鸟》。
推荐阅读(共16张PPT)
表里的生物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文中的“我”是一个有着很强好奇心,善于观察、长于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任务是:
课文导读
1、抓住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
2、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学习目标
产生好奇,并作出猜测 1、“我”的经验: 猜测:
2、“我”的发现: 3、父亲的表现: 猜测得到“证实” 1、“我”的发现: 结论: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2、父亲的表现: 产生新疑问, 做出新猜测 1、“我”的疑问: 新的猜测:
2、父亲的表现: 凡是能发出声音的,
都是活物
父亲的表能发出声音
不许“我”动表
表里面一定
有一个生物,
被父亲关在
里面。
美丽的怀表内部有一个小尾
巴似的东西在摆动
仍然不让动表,说摆动的东
西是小蝎子的尾巴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
在这么好的表里?
没有回答
也许这个蝎子
声音好听
课文解析
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
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
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
街心有时响着三弦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
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课文解析
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听到过机器的声音。听到的鸟叫、狗吠、蝉鸣、虫唱、钟声和三弦的声音都是活的生物发出的。所以,尤其对父亲的怀表发出“嘀嗒,嘀嗒……”的响声充满好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认识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只许听,不许动。”……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
课文解析
我的心理变化:“想动”而不敢很痛苦,连续“许多天”更痛苦,所以一旦稍有接近怀表的机会,就会“死盯着看”。两个“越”表现出心理的“势能”,“但是”的转折点出了痛苦的根源:“一”和“就再也”强化了那种“寻觅机会”和“抓住机会”的心理。
我的内心情感:强烈的好奇感,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我看得入神,唯恐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课文解析
我的心理变化:前两个句子,第一句描写“我”的担心,用“唯恐”表现担心的程度,第二句叙述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还是”之中充满了遗憾和无奈。第三句中的感情似乎与第二句有些疏离,实际上是以内心的感叹、回味,进一步强化了遗憾与无奈,“真是”在这里起到强调作用,使感叹显得更“沉重”。
我的内心情感:看到表里的世界后,内心的喜悦之情。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课文解析
我的心理描写:第一句用“多么”强调蝎子的丑恶,用“为什么”领起疑问,两者对照,强化了“我”的惊讶、疑惑甚至是不满。这是人们见到不协调、不正常的事物时常见的心理活动,第二句用“但是”进行转折,转向自己的猜测被“证实”后的愉悦。这是思考、探究后有所得时独有的心理状态。作者用一个“也”字表示两句中的心理活动基本是同时产生、进行的,体现了内心活动的复杂性。
我的内心情感: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课文解析
我的心理描写:第一句中的“只”,表明“我”仍然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因此只从“声音”的角度去“回答”自己新的疑问。第二句写出“我”的游移不定,“但是”“也许”的使用更强化了猜测的意味,贴切地表现了儿童那种无法解决问题又试图自圆其说的内心状态。
我的内心情感:文中“我”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展现出富有童真童趣。
父亲起初不让“我”动怀表,后来稍做让步,偶尔打开表盖让“我”看,却仍然不让“我”动表,甚至说表里有会蜇人的小蝎子。
课文解析
父亲的言行描写:文中用“起初不让”“稍做让步”“偶尔”“仍然不让”“甚至说”等词语描写了父亲既打开怀表给孩子看,又不让孩子动的言行、心理变化,并不是对孩子探索未知疑问的回应和否定,而是强化自己“小孩儿不许动表”的要求,并没有影响“我”的“探索进程”,父亲只是禁止“我”“实验”,却没有禁止“我”想象,对父亲的回答,切合小孩子的心理和认知,客观上帮助“我”展开了进一步的想象。
我们学习了文中对“我”和父亲的语言心理描写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大家可以分角色(可一人扮演多个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文中人物的理解,说说“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许“我”动他的表。
课文解析
“我”是一个有着很强好奇心,善于观察、长于思考且比较执着的孩子。
父亲起初不让“我”动怀表,后来稍做让步,偶尔打开表盖让“我”看,却仍然不让“我”动他的表。冯至祖上经商,但到了父亲这一代家道衰落,所以父亲只能靠一些文职工作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对他来说,怀表是件贵重的物品,因此,父亲担心孩子乱动也是人之常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
写作技巧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特点,为了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就需要配一个具体的事例,相当于举例说明。这篇课文为了表现“我”的性格特点——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探索的性格,选取了“我”对父亲的表异常感兴趣,猜测里边有生物,多次请求父亲打开表盖这件事来进行细致描写。
写叙事类的文章时从写法的角度还要注意:
写作技巧
第一,叙事类文章要吸引人,不一定要依靠故事的跌宕起伏,相对平淡的故事,只要能突出细节(特别是心理的细节),写出内在的起伏,照样可以让人觉得趣味横生。
第二,无论读文章还是写作文,不要只看重动词、形容词,要学会赏析和运用副词、连词,更要在“用对”的基础上学习“用好”,提高文章的表现力。
通过全文的学习和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呢?
结合对文中“我”和父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回答,学习文中人物善于思考、善于观察、认真探索的精神,点出文章最终所要表达“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呢?
课文解析





是那一份浓浓的好奇心
是那一份强烈的求知欲
是那执着不懈的追问探求精神
是那童年的美丽心灵世界
是那美好往事的深深怀念和回忆
是那微妙儿童内心世界里的流星闪过
是用心去感悟我们的生活
是用情去表达我们对生活的热爱
是时常怀有一颗童真童趣的心灵
......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样的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但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你的童年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学习作者边叙事边抒情的方法写一写发生在自己童年的故事。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