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5张PPT。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三、教学程序设计
四、教学设计说明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教学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含义;能初步运用“边角边公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猜想-作图-验证”的数学知识形成过程,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出“边角边公理”,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意识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文化,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通过“边角边公理”的获得和使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品质。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边角边公理”的内容及应用。
教学难点:发现、验证并归纳边角边公理内容,运用此结论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三、教学程序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 。(一)感受生活,唤起旧知感受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生活的源泉五星红旗上的四颗小星星全等 同一底片冲洗出的
同一尺寸相片中的图案全等比例尺相同的中国政区图全等生活中最“富裕”的全等!500欧元纸币复制粘贴全等(三角形)就在我们身边全等知识知多少展示你的数学底蕴(二)类比旧知,引入新知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数学》(三)操作交流,初获结论 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边分别为
10cm、8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45°,把
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学的进行比较、
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专心作图,积极思考!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cm、
b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β,那么这样
作出的三角形能否也互相重合呢? 继续探究(四)分析结论,加深理解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一个公理(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两边夹角(五)初步应用,解决问题轻轻松松试一下: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判断下面三角形是否全等?说明理由。(1)AC=DF, ∠ACB= ∠DFE,BC=EF
(2)BC=BD, ∠ABC= ∠ABDABCEDF(1)(2)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吗? SAS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条件的位置和顺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ABC·DE12例题延伸:测量山脚下两点A、B间的距离 。认认真真做一做:(教科书P10—练习1、2)1、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一端A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得距离相等吗?为什么?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 ∠B= ∠C。 求证: ∠A= ∠D。BCADEF(第2题)ABCD(第1题)(六)回顾小结再回首,你已成长!寄语知识点思想方法额外发现注意事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这个公理可以简写成????????? 或?????????? 。
(2)在△ABC和△DEF中,若AB=DE,∠ABC=∠DEF,
则 = 时,△ABC≌△DEF。
(3)任写一个你本节课学得最棒的知识点: 。(七)课堂检测(八)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边角边公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轻松试:认真做:例2:四、教学设计说明授课教师:李玉新准备上课了!感受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是生活的源泉五星红旗上的四颗小星星全等比例尺相同的中国政区图全等 同一底片冲洗出的
同一尺寸相片中的图案全等生活中最“富裕”的全等!500欧元纸币复制粘贴全等(三角形)就在我们身边全等知识知多少展示你的数学底蕴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数学上》 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两边分别为
10cm、8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45°,把
你画的三角形剪下来与同学的进行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专心作图,积极思考!步骤:
1、画线段AB=10cm;
2、画∠DAB=45°;
3、在射线AD上截取AC=8cm;
连接BC。
△ABC即为所求。CD10cm8cmCD10cm8cm 如果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为acm、
b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β,那么这样
作出的三角形能否也互相重合呢? 动手作一作 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是一个公理(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两边夹角 几何语言:轻轻松松试一下:如图所示,根据所给条件,判断下面三角形是否全等?说明理由。(1)AC=DF, ∠ACB= ∠DFE,BC=EF
(2)BC=BD, ∠ABC= ∠ABDABCEDF(1)(2)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有两条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就一定全等吗? SAS使用时一定要注意条件的位置和顺序,一定要是两边、夹角。 例2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接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的距离,为什么?ABC·DE12例题延伸:测量山脚下两点A、B间的距离 。认认真真做一做:(教科书P10—练习1、2)1、如图,两车从南北方向的路段AB的一端A出发,分别向东,向西行进相同的距离,到达C、D两地,此时C、D到B得距离相等吗?为什么?2、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 ∠ B= ∠ C。 求证: ∠ A= ∠ D。BCADEF(第2题)ABCD(第1题)再回首,你已成长!寄语知识点思想方法额外发现注意事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1)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这个公理可以简写成????????? 或?????????? 。
(2)在△ABC和△DEF中,若AB=DE,∠ABC=∠DEF,
则 = 时,△ABC≌△DEF。
(3)任写一个你本节课学得最棒的知识点: 。(七)课堂检测 同学们,
有纳才能吐,
有积累才能有表达,
希望你能将每一天的发现、
体会甚至是遗憾都转化为后续知识的生长点,
那么你的人生一定无限精彩! 老师寄语:1、必做:教科书P 15--4
2、选做:教科书P 16--10
当设计师,把全等三角形点缀到生活中去。
3、下节知识早知道:
预习教科书P11~13内容。 温 故 知 新才能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201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