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巩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人是钱学森
B.牛顿进行了“月—地检验”,得出天上和地面引力遵循不同规律
C.伽利略通过实验验证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开普勒通过亲自天文观测并得出行星运行规律
2.关于开普勒第三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公式只适用于轨道是圆的运动
B.T是行星的自转周期
C.式中的k值只与中心天体质量有关,与环绕天体质量无关
D.月球绕地球运动的k值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k值相同
3.神舟十三号飞船首次采用径向端口对接:飞船从空间站下方的停泊点进行俯仰调姿和滚动调姿后与天宫空间站完成对接。飞船在完成对接后与停泊点相比( )
A.线速度变大 B.绕行周期增大 C.万有引力变大 D.向心加速度增大
4.下列关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避免通信卫星在轨道上相撞,应使它们运行在不同的轨道上
B.通信卫星只能运行在赤道上空某一恒定高度上
C.不同国家发射通信卫星的地点不同,这些卫星轨道不一定在同一平面内
D.通信卫星定点在地球上空某处,各个通信卫星角速度相同,但线速度大小可以不同
5.在经典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物理学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哥白尼是地心说的支持者
C.开普勒在第谷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验观测,总结出行星运动的规律
D.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并规定了引力常量G的数值和单位
6.2021年5月15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如果着陆器着陆前近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绕行的周期约为101分钟,已知地球的平均密度约为,地球近地卫星的周期约为85分钟,则火星的平均密度约为( )
A. B.
C. D.
7.北斗导航系统又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具有导航、定位等功能。“北斗”系统中两颗工作卫星1和2均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如图所示。若卫星均顺时针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颗卫星的角速度相同,它们之间的距离为
B.两颗卫星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一定相等
C.卫星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可能为
D.如果要使卫星2追上卫星1,一定要使卫星2加速
8.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出舱执行任务,此时航天员王亚平、叶光富还在舱内,飞船正在离地面大约360km高度处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约为90分钟,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航天员翟志刚必须紧紧抓住飞船舱外的金属杆,一旦放手,便一定会迅速脱离飞船而飞入茫茫太空
B.正常飞行时,飞船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向心力,飞船如果要返回地球,则要通过减速来降低轨道高度
C.同步卫星的周期为24h,是飞船周期的16倍,所以同步卫星与飞船的加速度之比为1∶16
D.由于完全失重,所以舱内的王亚平要想使一袋水和一支笔都产生1m/s的加速度所需要的力是等大的
9.我国的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海陆雷达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n倍(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相同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B.海陆雷达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
C.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角速度之比为∶1
D.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周期之比为1∶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伽利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得了引力常量
B.根据表达式可知,当r趋近于零时,万有引力趋近于无穷大
C.在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出的表达式中,k是一个与中心天体有关的常量
D.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11.如图,三个质点a、b、c质量分别为m1、m2、M(M m1,M m2)。在c的万有引力作用下,a、b在同一平面内绕c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周期之比Ta:Tb=1:8,a、b的轨道半径分别为ra和rb。从图示位置开始,在b运动一周的过程中,则( )
A.ra:rb=1:4
B.B.a、b距离最近的次数为8次
C.a、b距离最远的次数为9次
D.a、b、c共线的次数为16次
二、填空题
12.航天器中的失重现象
(1)向心力分析:航天员受到的地球____与座舱对他的______的合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___ =,所以FN=m()。
(2)完全失重状态:当时座舱对航天员的支持力FN=0,航天员处于_____状态。
13.在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100多年以后,_______在实验室里测出了引力常量G,并利用其测出的G,估算出了地球的质量,因此该科学家被称为第一个能称量地球质量的人;如果地球半径为R,重力加速度为g,引力常量为G,则地球质量M=_______。
14.如图所示是北斗导航系统中部分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己知a、b、c三颗卫星均做圆周运动,a是地球同步卫星,则:卫星a的周期__________卫星c的周期;卫星a的加速度__________卫星b的加速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5.地球赤道上有一物体随地球的自转,向心加速度为 a1,近地卫星的向心加速度为 a2,地球的同步卫星向心加速度为 a3,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g,则 a2______a3,a1______g(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6.地球质量大约是月球质量的81倍,一个飞行器在地球与月球之间。当地球对它的引力和月球对它的引力大小相等时,该飞行器距地心的距离与距月心的距离之比为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时,我们对行星的运动是怎么简化处理的?用了哪些知识?
18.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牛顿曾经做过著名的“月一地”检验,他设想:如果地球对月球的引力和对地表附近物体的引力性质相同,已知月地间距离为地球半径的60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那么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加速度应该为多少?
19.如图所示,王亚平用古筝弹奏了《茉莉花》,从中国空间站为中国人民送上元宵祝福。中国空间站在离地面高度的圆周轨道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一天()内可以绕地球转动16圈。已知地球半径,万有引力常量,。求:(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
(1)空间站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T和角速度;
(2)若古筝的质量,古筝在空间站受到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大小F;
(3)地球的质量M。
20.在电视节目中,我们经常看到主持人与被派到海外的记者通过同步通信卫星通话,他们之间每一问一答总是迟“半拍”,这是为什么 如果有两个手持卫星电话的人通过同步通信卫星通话,一方讲话,另一方至少要等多长时间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 (已知地球的质量为6.0×1024 kg,地球半径为6.4×106 m,万有引力常量为6.67×10-11 N·m2·kg-2)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B
4.B
5.C
6.A
7.C
8.B
9.B
10.C
11.A
12. 引力 支持力 mg-FN 完全失重
13. 卡文迪许
14. 等于 小于
15. 大于 小于
16.
17.将行星绕太阳的椭圆运动看成匀速圆周运动。在推导过程中,用到了向心力公式、开普勒第三定律及牛顿运动定律。
18.
19.(1)5.4×103s;1.16×10-3rad/s;(2);(3)
20.0.24 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