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随堂检测
选择题
1.邓小平说:“1977年和1978年,中国处于徘徊状态。”造成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没有得到平反
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名誉还没有恢复
C.“两个凡是”的方针仍占主导地位
D.邓小平理论还没有形成
2.下图所示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 )
A.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
B.解放了人们思想,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
C.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新阶段
D.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确立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A.阶级斗争 B.政治运动
C.经济建设 D.社会保障
4.检索关键词是查找信息的有效方法。某同学在百度上检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工作中心转移”“实行改革开放” 四个关键词。他所要查找的会议是( )
A.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5.有人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经济腾飞的里程碑式的时代。其主要原因是它( )
A.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B.掀起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平反了冤假错案
D.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的时间是 ( )
A.1978年 B.1980年
C.1982年 D.1986年
7.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影响的重要文件,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这份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8. 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重大变化
B.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方针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9.《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
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
B.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下列内容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无关的是( )
A.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口号的使用
C.推动了当时人们思想的解放
D.有利于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11.老师出示了下面一个课件,同学们由此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意义深远的伟大转折
C.经济体制改革在广大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
D.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比较归纳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我们在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发现,这次会议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其“发展”主要体现在 ( )
A.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
B.提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3.《刘少奇冤案始末》讲述了从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含冤屈死到平反昭雪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说明了( )
A.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
B.“文化大革命”错误得到彻底纠正
C.“文化大革命”正式结束
D.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仅是一个会议,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态度。”你认为这些“观念、态度、意识、精神”从时代背景和人民愿望等角度概括起来是哪些核心内容 ( )
A.变革、开拓、进取、民主
B.民主、科学、共和、包容
C.爱国、艰苦奋斗、国际主义、无私奉献
D.兼容并蓄、进步、维新、挽救危亡
15.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名词是( )
A.移动支付 B.智能手机 C.绿色食品 D.布票粮票
16.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 )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后的一种什么方针?
材料二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2)结合材料二,说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性质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3)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中心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到1980年9月,“文化大革命”中全国经过法律手续错误判处的“反革命”案件共175 000多个,涉及184 000余人,已全部得到了平反或改正。
(4)当时得到平反的前国家主席是谁?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会最大的特点是决定从1979年开始把倾注于揭批林彪、“四人帮”的力量全都集中于现代化建设上来。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这次全会是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这一方针显然表明了一种热情,要改变中国过去那种在群众政治运动的前提下发生的“骚乱”局面,建设具备民主法制的现代化国家。
——共同社北京1978年12月23日电
材料二 这一立场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它保证了使过去的路线,或者说使关于中国的社会发展的思想,现在能够得以迅速改变。其次,它保证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
社会上的民主问题对中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具有实质性意义。这条道路现在有了较为人道的形式。
——南斯拉夫《战斗报》1978年12月23日报道
《极“左”在中国结束》
材料三 公报说,中国将扩大同其他国家的合作,努力采用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同时,北京将放松党对国内经济的控制……中央委员会的决定打消了渴望同中国做生意的外国商人的最后一点顾虑。他们曾担心,如果北京领导突然改变政策,那可能会毁掉贸易关系。
——德新社1978年12月23日电
(1)材料一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2)用具体史实说明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为什么德新社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答案
1-5CBCBD 6-10BCCBB 11-16BDAADA
(1)“两个凡是”的方针。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
(4)刘少奇。
18、(1)社会保持了稳定,国家的工作中心转向了大力发展民主法治和进行现代化经济建设上来。
(2)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改革开放,并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利用国外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经济,为外商提供了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