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耕地与粮食安全
《耕地与粮食安全》是选择性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承接了本章第一节的内容,耕地与粮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对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内容的深度展开。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耕地又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产品多是从耕地中获得的。所以本节内容也是高中地理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了耕地与粮食安全。一是描述了耕地的价值,让我们认识了耕地的概念、类型及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二是介绍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分别从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以及耕地后备资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三是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我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方式进行分析;四是分析我国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分析了保护耕地与粮食安全原因及措施。
1.结合图文资料,讨论耕地资源的价值。(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2.运用统计图和分布图,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结合图文资料,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并探讨存在的突出问题。(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4.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粮食生产与进口增长态势,以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1.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特点。
2.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教师准备:课件、学案、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3页课前问题材料,并思考我国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为什么还要把切实保护耕地作为基本国策?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耕地与粮食安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展示:
【学生】听讲、划重点、做笔记
【老师】提问: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耕地,什么是耕地?耕地的类型有哪些?耕地有什么价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23页第一自然段。然后举手回答问题。
【学生】认真阅读、思考、举手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展示:
一、耕地资源的价值
1.耕地的概念
耕地是指自然土壤经过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用、培育和改良,形成的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地。
2.耕地的类型
(1)耕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
(2)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
(3)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4)而耕地资源既包括已开发利用的耕地,还包括尚未开发利用的宜耕荒地。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读世界耕地分布示意图,查阅相关资料,说说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
展示:
【学生】认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展示:
3.世界耕地资源的特点
(1)数量的稀缺性
世界上已开发利用的耕地面积为17.3亿公顷,仅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1.6%。
(2)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
受气候、地形、水源等因素的影响,世界上面积较大的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温带湿润平原地区。
4.耕地的价值
①耕地的经济价值
既包括产出效益,能够生产农产品;又包括耕地通过市场交易获取的经济收益。耕地的产出效益可以年复一年地获得,因而其经济价值是不断积累和延续的。
②耕地的社会价值
耕地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重要依靠;
耕地具有增值与保值、信用担保、养育等功能;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具有维护社会稳定的价值。
③生态价值
耕地与耕地上的植物、动物等构成的生态系统,虽然经过强烈的人工干扰, 但是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1。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1】问题:1.谈谈你对“耕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这句话的理解。
2.在征用耕地时,对失去耕地的农民应如何进行合理补偿?谈谈你的观点。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1.耕地是农民生活、就业、养老的重要依靠;耕地有增值、信用担保、养育等功能。着眼当下,土地仍然是很多农民维持生计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如果仅因进城务工或落户就丧失土地,农民很有可能沦为城市化中的新流民。因此,耕地是农民的立命之本。
2.征用土地,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即补偿标准必须根据被征用土地原来的用途加以确定,而不是按被征用土地将来的用途来确定补偿的标准。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至十倍。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过渡:我国耕地资源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二、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我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人口多,耕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学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人口多,粮食的需求大,耕地少,粮食的产量少,从而加剧我国粮食供需矛盾,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另外为了弥补粮食供应不足,国家需投入大量资金加大粮食的进口,从而影响我国的经发展;人多地少,加大人地矛盾,尤其是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从而加大城乡差距。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2.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我国高等级耕地仅占耕地总面积的 27.3%,而低等级耕地占到耕地总面积的27.9%。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严重影响着我国耕地的产出能力和农业生产效益。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3.耕地分布不均,东部多西部少
我国耕地空间分布不均衡。耕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是我国农业主要分布区。 秦岭一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以北的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西北非季风区耕地数量少,且分布零散。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2。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2】
1.在图1—3—6中描画出大片耕地分布的区域,说出其所在的地形区。
2.分析我国非季风区耕地面积小且分布零散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渭河平原。
2.非季风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地形多为山区,不适合种植业的发展,因此耕地少;耕地多分布在靠近水源的地区,而非季风区水源零星的分布在河流、湖泊、山麓等地区,因此耕地分布零散。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4.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只有1.2亿亩,相对于耕地需求而言总量不足,而且多是质量较低的荒草地、盐碱地、内陆滩涂和裸地等,开发难度较大。
我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连片少,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易引起生态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拓展(展示):
【老师】提问(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三、我国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1.耕地总量呈减少趋势。
原因:受到工业、城市、交通等土地利用方式的竞争,我国经济效益“相对低下”的耕地加速流向非农建设用地;由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等生态政策的实施,我国耕地总量不断减少。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3。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3】
思考:结合家乡实际,谈谈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及带来的社会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耕地面积减小的原因:
①国民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②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④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带来的最直接危害就是产生粮食危机,食品供应会受到很大影响,国家需花大量资金进口食物以确保食品供应安全,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其次是社会问题,由于耕地减少,部分农民无法耕种,这就造成了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增加。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讲解:
我国耕地资源利用现状的第二个特点是
2.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
提问(展示):查阅相关资料分析我国耕地质量呈下降趋势的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老师】有针对性的表扬学生、并讲解:
主要原因:
(1)非农建设大量占用良田,而新补充的耕地质量较差,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
(2)耕地负荷重,长期重用轻养,加之水土流失、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的影响,使得耕地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地退化严重。
(3)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以及工业“三废”污染、“白色污染”和重金属污染等,造成土壤板结和耕地污染。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4。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4】
思考:谈谈我国耕地污染的危害。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相比于大气污染与水污染,耕地污染的防治工作难度可能更大。首先是因为耕地污染更为隐秘,大气污染最为直观,比如雾霾或是直接能够看到,水污染严重的肉眼也可以看到,水质监测也能较方便地得到相关污染数据;耕地污染对人们带来的负面后果,暂时也不如大气和水污染的后果那么立竿见影,这是因为一些耕地质量问题而导致的不健康果实或者粮食,并不是只吃一两天就能发现其对人体有害。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讲解(展示):
3. 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
原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化肥、农药、机械、农田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以及耕地制度的改革,我国耕地生产潜力得到充分开发,单位面积耕地产量居世界先进水平,耕地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5。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5】
思考: 举例说明我国是如何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的。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增加化肥、农药、机械化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大力推广良种培育、耕种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业科技,积极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等耕地制度的改革。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提问:民以食为天。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粮食安全是维系我国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请同学快速阅读教材31—33页,概括出答案并回答。
【学生】阅读、思考、举手回答。
【老师】针对性表扬、讲解:
四、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1.粮食安全首先要保障粮食数量,即生产和储备足够多的粮食。
2.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
3.粮食安全不仅要保障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还要保障粮食质量。
【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6。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6】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由图可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长,基本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但是由于人口数量过于庞大,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已不再满足于解决吃饭问题,工业、畜牧业等用粮增长很快,导致近年来粮食需求呈现刚性增长,粮食进口数量增长很快。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进口国。
2.我国粮食产量能够满足粮食需求。而我国大量进口的粮食,只有小部分是用来食用的,大部分都是用于工业、畜牧业等用粮,这部分消耗比较大。所以粮食进口量最多不意味着我国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7。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7】
思考:1.为什么说耕地是粮食生产的自然基础,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决定性影响?
2. 我国应如何保护好耕地?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粮食产量与粮食播种面积、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复种指数有关,目前我国复种指数已处于很高水平,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还有提升空间但难度很大,因而必须保证足够的粮食播种面积,这就需要一定数量的耕地。
2.为了14亿中国人有饭吃,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因地制宜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提问:下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并完成活动探究8。然后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展示:【活动探究8】
思考:1. 为什么要保障粮食的质量?
2. 如何保障粮食的质量?
【学生】思考、讨论、小组代表举手分享成果。
【老师】表扬分享成果的小组,并讲解
【参考】
1. 粮食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源头,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我国正在从温饱型农业向小康型农业转型,百姓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今后,我们在保障粮食数量安全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粮食质量安全。
2. 粮食质量安全依赖于耕地质量安全,具体措施如下: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禁止向耕地任意排放各种污染物质;
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减少农药、化肥在耕地中的残留;
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 段,维持土壤肥力。
【学生】认真听讲纠错
【老师】归纳:从以上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总结出我国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4.基本内容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5.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三大支柱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
【老师】陈述:本节课的内容就上到这,下面通过习题检测同学们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请同学完成当堂检测的习题。并举手分享解题成果及思路方法。
(2020·四川阆中高二期中)下图是我国分区耕地年均变化面积和变化速率统计图(正值增加,负值减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耕地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耕地变化率最大的是中部地区
B.耕地面积变化最大的是西部地区
C.东部耕地减少加速,西部耕地增加减缓
D.耕地增加的重心由东部向西部移动
2.关于我国耕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工业化和城镇化
B.西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退耕还林还牧
C.中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开发宜农荒地
D.东部耕地面积变化主要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减少,蔬菜花卉面积增加
(2019·全国卷Ⅲ)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3~5题。
3.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4.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5.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6.(2020·广西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民以食为天,无粮不稳,有粮不慌,粮食生产关系国计民生。下图为我国粮食自给情况分布图。
(1)分析福建、广东、浙江缺粮的原因。
(2)河南、安微人口众多,但粮食自给有余,简述其生产粮食的优势条件。
(3)试指出我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
(4)试简述粮食主产区为稳定粮食生产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5 DACAB
6.(1)山地多,平地少,耕地较少而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工业化、城市化占用大量耕地,使耕地进一步减少;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种植的比重下降;为保持生态环境,生态退耕,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粮食生产用地减少。
(2)地形多平原,耕地面积大,土壤肥沃;水热资源丰富,粮食作物复种指数高,单位面积产量高;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种植业结构中,粮食种植比重大。(答出两点即可)
(3)土地退化;湿地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士壤污染。(答出两点即可)
(4)加大科技投入,科学种田;研发、培育高产良种;加大政策扶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提高粮食的品质;切实保护耕地,减少对耕地的破坏和浪费。(答出四点即可)
【学生】举手分享解题成果
【老师】针对性表扬并纠错、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