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11.1《过秦论》课件(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11.1《过秦论》课件(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19:0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秦的那些事
——贾谊《过秦论》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 培根
1、历代有为前朝修史的传统
2、诗词中有大量的咏怀诗
3、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4、谈论古今天下事
临江仙 明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贾谊生平
1、少年有为,破格提拔
贾谊从小就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先秦诸子百家的书籍无所不读。他又酷爱文学,尤其喜爱战国末期的伟大诗人屈原的著作。
在吴公的引荐下,二十一岁的他任命为博士。博士是一种备皇帝咨询的官员。给皇帝提出了很多建议,在一年之中就把他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生平
2、权贵毁谤,被贬长沙
贾谊初到中央政权,短短的时间里就施展了自己的才能,被破格提拔,真可谓是一帆风顺,少年得志。汉文帝对他十分赏识。于是,就提出让贾谊担任更高的公卿职位,委以重任,并把这个意思交给大臣们讨论,却遇到了重重的阻力。
外有大臣攻击,内有邓通进谗,内外夹攻,使贾谊不但不能施展他的才能和抱负,连在西汉朝廷中立足之地也没有了。其结果,是贾谊被贬出京师,到长沙国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写了一首《吊屈原赋》,以表达对屈原的崇敬之心,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贾谊生平
3、忧郁而死,其功不灭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入朝,骑马摔死了:贾谊感到自己身为太傅,没有尽到责任,深深自责,经常哭泣,心情十分忧郁。文帝十二年(前168年),贾谊在忧郁中死了,当年他才三十三岁。
贾谊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载入史册,他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王安石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字词注音
崤(xiáo) 雍(yōng) 腴(yú) 轸(zhěn)         逡(qūn) 镞(zú) 笞(chī) 黔(qián)         隳(huī) 镝(dí) 瓮(wèng) 牖(yǒu)         枢(shū) 氓(méng) 猗(yī) 蹑(niè)         耰(yōu) 铦(xiān) 铩(shā) 絜(xié)         橹(lǔ)
整体感知——写作思路
一、叙史实
兴 —崛起
强—发展
盛—统一
亡—灭亡
二、得结论
读第一段答题
秦的兴起和哪件历史史实有关?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
读第二段答题
秦的强大—发展遇到了什么阻力?结果如何?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
合纵国有“战国四公子”、谋士、外交家、大将参与,可谓人才济济。但是秦不费一兵一卒,使六国割地赔款。成为彻底的超级大国。
读第三段答题
如何叙写秦的统一的?
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1、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2、攻打南蛮,扩大版图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3、修建长城,防守匈奴
读第三段答题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4、焚书坑儒,愚民政策,铸造金人,防民弱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5、修筑城池,重兵把守。
读第三段答题
作用何在?
1、内容上——强调秦统一天下靠的是武力、暴力,专制独裁,大兴土木,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2、内容上——塑造了一个无比强势、自以为是、迷信武力的秦始皇形象。
3、结构上——为秦的速亡埋下伏笔。
读第四段答题
秦的灭亡和什么史实有关?
“陈涉——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为尔后项羽、刘邦灭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参考文献《陈涉世家》
按《史记》体例,“世家”是王侯的传记,陈涉不属王侯,也把他列入“世家”,这是因为司马迁认为:“秦失其政,而陈涉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司马迁敢于为陈涉立传,并破格将其事迹列入“世家”,表明他对陈涉历史地位及起义作用的重视和肯定,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
读第五段答题
中心论点是什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双重倒装,“攻守之势异也而不施仁义”
秦的兴强盛靠暴力,是为攻天下。建国后,是为守天下,再使用暴力,肯定要灭亡。
贾谊反对暴力,提出要实行儒家的仁政主张,以民为本。卒章显志,一语道破天机。
探究——写作特点
一、叙议结合,以叙代议
叙—史实—兴强盛亡—有条不紊
议—论点—实行仁政—点到为止
探究——写作特点
二、多重对比,发人深省
1、秦之自身
盛时不可一世,衰时弱不禁风
2、秦与六国
六国人多、地大、将广,不足以抗秦。
3、秦与陈涉
极强和极弱者。
4、陈涉与六国
地位、兵器、士卒、人才,远不及六国。
探究——写作特点
总结——
陈涉〈六国〈秦
典型的以弱胜强,看似不合逻辑,但是发人深思。
秦失去民心,成为弱者,陈涉得民心,成为强者。正可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民心向背是历代君王关注的焦点。
探究——写作特点
3、铺排手法,气势雄浑。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探究——主旨
秦自秦始皇赢政至秦三世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强盛之快,衰亡之快,盛极而衰,反差巨大,发人深省。
西汉是秦灭之后建立的国家,统治者害怕步秦之后尘,蹈秦之覆辙。
《史记 郦生陆贾列传》:“陆生时时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 ’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如何守天下成为皇帝关心的重点。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
探究——主旨
西汉文帝时代,是 “太平盛世”。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 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 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文化常识
一、战国四公子
魏国——信陵君魏无忌
齐国——孟尝君田文
赵国——平原君赵胜
楚国——春申君黄歇
他们善养士(包括学士、方士、策士或术士以及食客),对人才的重视和人才观以及运用人才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起死回生等方法 对后世影响深远。
文化常识
二、合纵连横
1、纵——南北的方向——合纵—合众弱以攻一强——苏秦
2、横——东西的方向——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张仪
纵横捭阖
zòng héng bǎi hé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文化常识
三、四面、六合、八荒
四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六合——古人认为世界如同盒子,故称东南西北天地六面为六合。
八荒——八荒也叫八方,指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八面方向,指离中原极远的地方。后泛指周围、各地。
文化常识
四象
古代汉族人民把东、西、南、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四象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源于中国古代的星宿信仰。
秦世系表
孝公(公元前361年)在位24年,孝公又名渠梁,主张封建改革,从卫国招贤商鞅,主张变法兴国。卒,传位其子太子驷即惠文王。
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在位27年,生子武王荡,昭襄王,卒,传位其弟昭襄王。(嬴姓,名驷,芈月之夫,车裂商鞅之人)
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在位57年,利用张若治蜀,张若取用李冰父子治 水,修筑都江堰。昭襄王卒,传位其子太子柱,即孝文王。
孝文王(公元前250年)在位三天病死,传位其子子楚即庄襄王。
庄襄王(公元前249年)本名异人,后改名子楚,在位3年卒,传位其子嬴政(即秦始皇)。
始皇(公元前246年)在位37年,生子十八人,长子扶苏,少子胡亥。始皇卒,传位其子胡亥(又名秦二世)。
二世(公元前209年)在位三年,被赵高杀死,传位二世之兄子子婴。
子婴(公元前206年)在位46天,向刘邦、项羽起义军投降。
秦王朝从此灭亡。
推荐书目
1、《大秦帝国》孙皓晖
2、《秦崩:从秦始皇到刘邦》和《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
3、《秦始皇》王立群
4、《史记》
《秦本纪》、《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