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0 21:2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1:识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基本史实;
2:回顾改革开放前发展农村政策的弊端,说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影响。
3:归纳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影响。
4:比较农村与城市改革,认识到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目标
名词解释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 生产关系 不变: 社会主义制度
经济体制改革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
材料一: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到了田头忘了带锄,再去回家逛一逛。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①人民公社体制集中劳动,统一经营 ,吃“大锅饭”,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靠天吃饭,农民非常贫困。
2、改革的原因: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
1.背景:
1、改革的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3.目的:
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4. 过程: 
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改革的方式、责任、利益。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①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责任:
保证国家的、留够集体的
利益:
剩下全是自己的
方式:
分田到户
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开始富裕起来。
不变
生产方式
土地公有制
分配方式
由统一劳动变为自主经营
由统一分配变为自负盈亏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
制度
生产力提高

生产
关系
小岗村的变与不变
②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
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实行包干到户、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达93%。
4. 过程: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所有制 集体所有
职权划分 统一经营
分配制度 平均分配
集体所有
分散经营
按劳分配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5、意义(作用)
花卉生产基地
茶叶生产基地
绿色蔬菜基地
广东乡镇企业
(2)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时间
内容形式
土地 归属
影响
启示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50--1952
1953--1956
1958--1978
1978年开始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农业生产合作社
“一大二公”
把土地长期包给各户使用(包干到户)
农民所有
(私)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集体所有
(公)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利)
提高生产力
(利)
挫伤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停滞。(弊)
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利)
①要关注民生,要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经济政策的制定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有过哪几次调整?
合作探究一
二、城市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改革在农村取得了成功,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2.时间 1984年10月
3.会议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4.指导文件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以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5. 措施:
(1)所有制形式
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合资企业
外资企业
5. 措施:
(2)管理方式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5. 措施:
(3)分配方式
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知识汇总:内容:
把原来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
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①所有制形式:
②管理方式:
③分配方式:
①所有制形式:把单一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
私营企业
个体企业
外资企业
合资企业
②管理体制: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③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④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积极性提高
职工积极性提高
企业活力增强
第三单元
增强企业活力
6.中心环节:
国有企业
国 家
企 业
工 人
管得太多太死
给企业松绑
没有生产自主权缺乏活力
扩大自主权经营责任制
吃大锅饭,
没有劳动积极性
按劳
分配
7.改革成就:
我国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987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都比1978年翻了一番。
①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
②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③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8.意义:
90年代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中国的改革又该何去何从?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
1.提出: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2.明确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不同
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讲话。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3.意义:
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三、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78 1987 2000 2010 2016 202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45.2 12058.62 89404 397893 744127 1133518
在世界的位次 10 11 6 2 2 2
家庭兰产承
包责任制
目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实施: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深化改革意义:
深化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背景: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1984年10月,加快城市改革。
内容: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意义: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增强了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1.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推行承包制改革,第二个月就实现利润21万多元,超过了改革前原定的全年指标。第一年承包期满,完成利润140万元,比承包指标翻了一番。这说明( )
A.乡镇企业的产值迅速提高
B.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 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和20世纪80年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都让农民拥有了土地的所有权 D.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B
C
3.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1992年10月,江泽民在十四大上指出:“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材料中的“新经济体制”指的是(   )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人民公社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