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八下: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八下: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1-18 21:3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总路线
第一个五年计划
“三大改造”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一)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二)总路线:一 化:三改造: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1956年)内容时间: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1953年—1957年任务:(1)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基础
(2)三大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比重增长
从这些成就中你感悟到了什么?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1953年—1957年任务:(1)发展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国防现代化基础
(2)三大改造
→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比重增长
成就:一桥、一公司、二厂、三铁、三公意义: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一五计划”的成果的是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B.新中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C.武汉长江大桥
D.葛洲坝水利工程D1956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行农业合作化
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D.中共八大的召开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的是( )
A.抗美援朝后
B.土地改革完成后
C.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D“一五”成就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1956年,第一种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 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典礼上,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三大改造”时间:1953年——1956年底对象: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手段:合作化(社)加工订货向公私合营过渡结果:1956年底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不足:速度过快,工作过于粗糙,出现偏差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进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实质:私有制→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
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报名参加合作社。 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课堂练习1、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三大改造完成 D.人民公社成立
2、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
A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B 开展合作化运动
C 组织生产合作社
D 实行公私合营CD3.(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A.拍卖 B.兼并 C.赎买 D.没收
4.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间有一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从时间上看是指
A.1949—1952年 B.1953—1956年 C.1949—1956年 D.1956—1966年CC下列对“一五计划”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设投产
B.第一架喷射式飞机试制成功
C.各项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我国实现了工业化D课堂小结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2、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任务、成就)三大 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1956年底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基本建立,
开始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格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这一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此后中国社会进入哪一阶段?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6年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