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词人所用意象以及炼字选词的精妙,例如红、翔等字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这首词的用字巧妙,体会本词意境、意象。
学生合作探究,体会本词背后的融情于景所要表达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人所表达出的青春的激情、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和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
感受词人表达的青春的激情、革命主义的乐观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炼字选词背后体现此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提问法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公开课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曾有这样一项研究,曾对50个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有90%是在二十岁以前就立了自己的志向,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年时所确立的志向,立志是成才的动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沁园春长沙》,看看毛主席曾在年轻时期历了怎样的志向?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全国在十几个省开展起来,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韵山等地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韵山支部,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韵山前往广州,创办了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三)、全班朗读
先让学生自行 朗读,
播放录音,让学生听读
最后全班朗读
(四)、分析内容
1.本词分为上下阙,大家现在读上阙,看看描写了哪些意境?
寒秋、湘江、橘子洲、万山红遍、漫江、鹰、鱼、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可以概括成一幅图!
湘江秋景图
我们就走进这幅湘江秋景图,看看它有多美,第一句“独立”为什么独立,有没有什么寓意?
独立:表达了一个毛泽东一个革命者的形象
这里的“红”用在这里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万山是红色的
红:是作为革命者的以天下为己任的心
老师对上片有句话,不是很理解,“鱼翔浅底”为什么用翔,鱼不是应该游么?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翔,回飞也从羽羊声,回飞,就是盘旋的飞而不摇动翅膀。《论语-卷五-乡党》:“色斯举矣,翔而后集”。宋-朱熹注:“鸟见人之颜色不善,则飞去,回翔审视饿热后下止”。其中“翔”字亦作“盘旋的飞而不摇动翅膀”解。《诗经-大雅-旱麓》:“弯飞戾天,鱼跃于渊”。宋-朱熹注引《抱朴子》“鸢之下无力,乃至乎上,耸身直翅而已”;“盖鸢之
飞,全不用力,亦如鱼跃,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其中“盖鸢之飞,全不用力”,实写鸢鸟在天际“盘旋的飞而不摇动翅臍”,即“翔”也。“亦如鱼跃,怡然自得,而不知其所以然也”,写鸢鸟像游鱼样,如在水中自如地跳跃,怡然自得;水中游鱼亦如莺鸟一样,四在天际盘旋而不摇动翅膀得飞翔。
6.作者用翔想表达什么呢?
表面上写盘旋飞翔,写鱼,鹰的自由,实际上是表达了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作者描写了这样一幅秋景图,想借这样的秋景表达什么呢?作者是如何由景入情过渡到下阙的呢?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7.接下来我们来共同分析下片内容。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看从下片能感受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峥嵘为不平凡之意,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到底哪里不平凡?
(那时,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斗志旺盛,经常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大军阀大官僚视如粪土一般。)
8.通过“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写到这里是否已经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呢?可以看出作者笔下的同学少年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面貌?作者想表达什么?
(是作者本人以及和他一样的立志于革命事业的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是东晋祖逖的故事.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
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
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豪迈磅礴、昂扬激越。立志掀起革命狂澜,以天下为己任,雄视天下的面貌。
毛主席在这里引用祖狄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说明他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表达了诗人立志于革命事业的决心。
(五)、归纳总结
1.上阕描绘湘江秋景,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表达了诗人立志于革命事业的决心。同学们现在已经理解了这首词,那么就请同学带着充沛的情感再次朗读这首《沁园春·长沙》。
2.学习了本篇课文你知道青春的真谛和价值是什么?
我们本单元的主题就是“青春的价值”那么我们从本篇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对青春价值的理解是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今年是很特殊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很多青年医护人员都主动请缨驰援一线,他们对青春价值的理解是责任、担当。
、布置作业
阅读埃德加.斯诺的《毛泽东自传》,了解毛泽东的经历,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寻找关于“青春”的诗歌,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借景:湘江秋景图:独立、红遍、鱼翔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