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1.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可采用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温度____________。
方案二:让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加热的________。
升高的多少
时间
2.如图所示的是“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图中相同的烧杯所装水和食用油的体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用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使水和食用油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观察和比较它们升高的温度,实验结果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时,__________
不同,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________来
反映物质的这种吸热能力。
不同
吸收的热量
比热容
3.比热容反映的是不同物质的____________,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__________。物质的比热容________(填“随”或“不随”)物质的质量、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的改变而改变,物质的种类和状态发生变化,其比热容_________。
吸热本领
不同
不随
一般改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用去一半,剩下的水比热容为原来的一半
B.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
C.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比热容一定不同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D
5.水的比热容大的应用:
(1)制冷:与其他物质相比,m、Δt一定,c水大,由公式Q=cmΔt知______________,降温效果好;
(2)供热:与其他物质相比,m、Δt一定,c水大,由公式Q=cmΔt知______________,取暖效果好;
水吸收的热量多
水放出的热量多
水改变的温度少
6.在玻璃瓶内装入约半瓶细沙,盖上瓶盖,包裹一层泡沫塑料,迅速振动瓶子几十次,细沙温度升高,这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使沙子内能增大,泡沫塑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换成水做该实验,升温不明显是因为水的________大。
做功
返回
保温、隔热
比热容
7.省油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由上下两个碗状容器组成,中间有一夹层,夹层有一小孔与外部相连。有研究人员发现,“上部盛水、夹层盛油”能够省油。
如图所示,请写出2个能省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上部盛水,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
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使油的温度升高得较慢些,从而减少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上部盛水、夹层盛油,
可以减小油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减小油上方的空气流速,从而减少油的蒸发,达到省油的目的
8.如图是2021年7月12日某沿海城市甲和内陆城市乙两地的气温情况,请根据两地的气温变化情况判断城市______(填“甲”或“乙”)是沿海城市。
甲
9.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高于乙升高的温度。由此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降低相同的温度,质量相等的甲液体放出的热量比乙液体放出的热量多
C.甲、乙两种液体相比较,乙液体更适合作为冷却剂
D.甲物质的熔点高于乙物质的熔点
C
10.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用同样的加热器进行加热,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 ℃,乙物质的
沸点一定是40 ℃
B.0~6 min甲比乙吸收的热量多
C.8~10 min甲和乙继续吸热,虽然温度各自保持不变,但甲和乙的内能都不断增加
D.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
C
1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阳取来相同规格的两个电加热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温度计,分别对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保证甲、乙两种液体的________相同;
质量
实验时小阳每隔1 min记录一次液体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液体______的比热容较小。
甲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液体温度/℃ 20 30 40 50 60
乙液体温度/℃ 38 46 54 62 70
12.为了比较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吸热情况,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下表中的数据。
质量/g 温度升高1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20 ℃所需时间/s 温度升高30 ℃所需时间/s
液体甲 30 96 202 323
液体乙 30 64 133 212
(1)该实验中,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上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液体甲和液体乙,并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这其中运用了常用的物理科学方法,即__________。
控制变量法
(2)在该实验中利用了“转换思想”,即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液体甲和液体乙_________________ 。
吸收热量的多少
(3)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液体乙的比热容__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液体甲的比热容。
小于
13.夏日晴朗的白天,在太阳光照射下,某海边城市陆地与海面之间空气流动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合理的是(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