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青春故事里的诗意之美
《百合花》
课段二 感悟青春
课段一
遇见青春
单元起始课
青春与我们
课段二
课段四
课段三
单元教学——文学阅读与写作
感悟青春
青春意气
青春诗情
青春故事
书写青春
青春风采
吟诵青春
青春纪念
为文学存照,诵时代青春——青春诗会(单元整体的情境)
1、把握小说人物的形象特点,以及塑造人物的方法。
2、品味小说清新淡雅的诗意语言,感受小说的诗意特点。
3、感受青年人身上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引发对青春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教 学 目 标
“我以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茅盾
品 读 体 味
小通讯员
新媳妇
你认为这篇小说让人“感动”的地方在哪?
活动一 整体感知
通讯员:19岁,天真朴实、充满朝气,热爱生活关心同志,拘谨腼腆却在关键时刻舍己为人、勇于牺牲。
媳妇:刚过门三天,美丽羞涩、善良高洁,面对通讯员牺牲后的虔诚无畏。
青 春 故 事
小
新
活动二 品味探究
茅盾称赞《百合花》“表现庄严的主题却能富于抒情诗的风味。”你在文中发现哪些地方可以体现这种“抒情诗的风味”呢?
艺术特色 具体体现 表达效果 迁移拓展
语言诗意之美 去包扎所沿途风景、家乡的竹海、中秋节的风俗 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和人性美 《边城》
物象含蓄之美 野菊花、月亮、百合花…… 重意象、重象征 充满了诗意之美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田园牧歌之美 枪筒与野菊花 田园牧歌式的环境 用田家园之美凸显战争的残酷 《荷花淀》
……
爷爷,你说唱歌,我昨天就在梦里听到一种顶好听的歌声,又软又缠绵,我象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虎耳草,得到了虎耳草,我可不知道把这个东西交给谁去了。我睡得真好,梦的真有趣!
《边城》
资料链接
资料链接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荷花淀》
资料链接
语言之美
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物象之美
细节之美
田园之美
诗意之美
野菊花
月亮
百合花
残酷的战争与田园牧歌式环境的对照
枪筒里的树枝、野菊花
干硬的馒头
衣肩上的破洞
环境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
“《百合花》表现庄严的主题却能富于抒情诗的风味。”
——茅盾
【情境活动】
多年之后,这床百合花的被子出现在革命历史博物馆,请你用诗意的语言为这件展品写一段介绍词。
永远的百合花
淡退了色泽的百合花
依旧绽放生命的芳华
拖毛竹的小伙
在月光下的中秋
用鲜血染红了它
爱笑的姑娘啊
青春与幸福的百合花
献给英勇无畏的他
枪筒里的野菊花
稚气未脱的他
战火中的青春啊
永远定格在百合花
示范
什么样的时代,造就了这样的青春?
作家的创作动机何在?
知人论世
茹志鹃写《百合花》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那时的同志关系。
“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百合花,因其洁白而赋予青春秉性的纯洁,因其内涵之美好而赋予百年好合的愿望。青春,犹如一朵绽放的百合,而成其无限的美好。这是战火中的青春,没有因为硝烟弥漫而黯淡。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那么火车带着汽笛的长鸣,开进了满是深深褶皱的大山,香雪的青春是如何绽放的呢?
我们的青春呢?
诗意总结
1、联系单元学习不同青春的风采,思考青春的价值,以“致敬青春”为话题写一首小诗。
2、课下阅读孙犁的《荷花淀》或沈从文的《边城》,就自己喜欢的片段做批注,并写成读书笔记。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