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课件(共30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4-02 13:1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本文诗化的语言风格。
2.学习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具体表现。
3.感受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精神。
4.学习文章结构严谨,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学习目标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新诗《红烛》《死水》成为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他的古籍研究成果被郭沫若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面对国民党的反动派的手枪时拍案而起,发表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最后一次演讲”。他是谁? 他,就是闻一多先生!今天我们将在臧克家的带领下一起走近这位传奇人物闻一多。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诗集《红烛》、《死水》。组诗《七子之歌》。为抗战蓄髯八年,1946年在昆明遇刺身亡。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挽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冰心:“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走近作者
【臧克家】(1905—2004年),山东潍坊诸城人,笔名少全、何嘉。是闻一多的学生,现代诗人,忠诚的爱国主义者。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被誉为“农民诗人”。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1980年2月12日《人民日报》,是臧克家对闻一多精神的颂扬之作。臧克家于1930年至1934年在国立青岛大学学习期间,是闻一多先生的高徒,经常出入于闻一多的办公室和家中向老师请教;闻一多也很赏识臧克家,二人相知很深。40年代,两人多有书信往来。闻一多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闻一多】(1899—1946年),本
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
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
主义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相关介绍
字词积累
梳头 抱歉 秩序
深宵 伴侣 小楷
硕果 卓越 迭起
澎湃 大无畏
锲而不舍
目不窥园 沥尽心血
心不在焉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shū tóu
bào qiàn
zhì xù
shēn xiāo
bàn lǚ
xiǎo kǎi
shuò guǒ
zhuó yuè
dié qǐ
péng pài
dà wú wèi
qiè ér bù shě
mù bù kuī yuán
lì jìn xīn xuè
xīn bù zài yān
kǎng kǎi lín lí
qì chōng dǒu niú
【目不窥园】典出《汉书》卷五十六《董仲舒传》。原指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赏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兀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出自《论语·子罕》原是颜渊对于孔子之道的赞叹,后指努力攻读,深入研究,力求达到极高水平。。
【迥乎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或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1.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2.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
  学者: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表现他谦虚美德和实干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
  革命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表现他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起稿政治传单;
群众大会发表演说;
参加游行示威。
说了就做
说做一致
写作《唐诗杂论》
写作《楚辞校补》
写作《古典新义》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学者
革命家
2.阅读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大意。文章从哪两个方面写闻一多先生的“说”与“做”?
第一部分:(1-7)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的特点。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说了就做”的特点。
3、结合内容,分析闻一多先生的人物形象。找出描写闻一多先生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格式:从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句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例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语言描写,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具有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的人。
例2、“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头发凌乱,饭几乎忘记了吃。”
细节描写,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潜心学术,具有治学严谨,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精神的人。
例3、“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语言描写,看出闻一多先生是一个为争取民主而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人。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闻一多寻找使中华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比作一剂“文化药方”,表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突出了闻一多先生研究学问的目的是救国。
例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例5.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竹纸本上写的密密麻麻的小楷比作”群蚁排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字写得多而工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例6.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运用动作、语言描写,描绘了他“昂首挺胸,长须飘飘”的从容姿态,突出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夹叙夹议
以记叙为主,其中穿插了议论性的段落或语句。作用是能够更好的表现主人公的性格品质,使文章主旨更加突出。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本文使用的写作手法是什么?并做简单解释。
(1)本文实际上是以议论来结构文章的。第一、二段是第一部分的纲领,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2)第八、九两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本文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试做具体分析。
学者:
严谨治学的态度
汹涌彭湃的爱国热情
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
革命家”: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说”了就“做
(1)课文中处处流露了闻先生的人格魅力,总结出闻先生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闻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过渡句
总起下文
总承上文
(2)课文的两个部分之间,是怎样过渡的?有何作用?
肖像描写
细节描写
“炯炯目光”
“一个又一个”
再现了闻先生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
“头发凌乱”
“长须飘飘”
“密密麻麻”
(3)文章在叙事中穿插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一、基础达标+过关检测
下面这段文字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请分析找出下段文字中哪些是叙述?哪些是议论?
今天,我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青虫在zhi慢慢地蠕动,还看到了一只小蚂蚁在大青虫旁边转来转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大青虫对它一只小小的蚂蚁来说,的确太庞大了。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看看事情会怎么发展。虽然这只小蚂蚁相对大青虫来说,是那么渺小,可它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美味佳肴,只见它一会儿从大青虫头部拉,一会儿从尾巴推,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大青虫却纹丝不动。我想小蚂蚁累得筋疲力尽后准会无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发生了,只见小蚂蚁头上的两只触角不停地上下摆动,我正纳闷,不知它要干什么,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大青虫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懒家伙甚至爬到大青虫身上享受美味。最后,庞大的青虫被无数小小的蚂蚁顺利地运回了巢穴。
啊!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记住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今天,我在放学路上发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大青虫在zhi慢慢地蠕动,还看到了一只小蚂蚁在大青虫旁边转来转去,似乎想把它弄回巢穴去,但却无能为力,因为大青虫对它一只小小的蚂蚁来说,的确太庞大了。(记叙)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们,看看事情会怎么发展。虽然这只小蚂蚁相对大青虫来说,是那么渺小,可它却不愿意轻易放弃这来之不易的美味佳肴,只见它一会儿从大青虫头部拉,一会儿从尾巴推,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可大青虫却纹丝不动。我想小蚂蚁累得筋疲力尽后准会无可奈何地回家,哪知奇怪的事发生了,只见小蚂蚁头上的两只触角不停地上下摆动,我正纳闷,不知它要干什么,不一会儿,成群结队的蚂蚁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大青虫旁,有的推,有的拉,一些懒家伙甚至爬到大青虫身上享受美味。最后,庞大的青虫被无数小小的蚂蚁顺利地运回了巢穴。
啊!小小的蚂蚁都有这种坚持不懈、团结互助的精神,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记住茨威格的话――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议论)
本文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突出赞扬了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和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