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3 利用传感器制作简单的自动控制装置
第五章 传感器
生活中的传感器
磁光效应传感器
光控开光
红外传感器
1.实验的基本思想
当门窗紧闭时,蜂鸣器不响,指示灯亮;当门窗被打开时,蜂鸣器发出声音警报,指示灯灭。
靠近,蜂鸣器不响,指示灯亮;
远离,蜂鸣器发出声音警报,指示灯灭。
干簧管
一、门窗防盗报警装置
2、实验器材和装置
电源、导线、开关、干簧管、继电器、蜂鸣器、发光二极管、电阻、小磁体。
a. 发光二极管:单向导电性,在正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小,处于导通状态;在反向电压作用下电阻很大,处于截止状态。
b. 晶体三极管:全称应为半导体三极管,也称双极型晶体管、晶体E极管,是一种控制电流的半导体器件。其作用是把微弱信号放大成幅度值较大的电信号,也用作无触点开关。
发光二极管
三极管
c. 电磁继电器:电磁继电器是-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输出回路) ,通常应用于自动控制电路中,它实际上是用较小的电流、较低的电压去控制较大电流、较高的电压的一种“自动开关”。
3、实验电路图及原理
实验电路图
电路工作原理
闭合电路开关S ,系统处于防盗状态.
(1)当门窗紧闭时,磁体M靠近干簧管SA ,干簧管两个簧片被磁化相吸而接通继电器线圈K ,使继电器工作.继电器的动触点c与常开触点a接通,发光二极管LED发光,显示电路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当门窗开启时,磁体离开干簧管,干簧管失磁断开,继电器被断电.继电器的动触点c与常闭触点b接通,蜂鸣器H发声报警。
3、实验操作
实验电路图
(1)连接电路前,要先判断一下干簧管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用磁体直接靠近干簧管,观察簧片能否正常动作。
(2)确定各元件可以正常工作后,按照图所示连接电路。
(3)接通电源后,将磁体靠近和离开干簧管,分别观察实验现象。
4、注意事项
(1)安装前对电磁继电器进行测试,确保电磁继电器通电时能吸合,断电时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
(2)安装前对干簧管进行检测,观察磁铁靠近时弹簧片是否接触,磁铁离开时弹簧片是否能断开。
(3)选择合适的定值电阻,保证发光二极管能正常工作。
1、 实验的基本思想
在天色暗到一定程度时让路灯自动开启,而在天明时自动熄灭。
光照弱,路灯开启;
光照强,路灯熄灭。
光敏电阻
工作电流很微弱,不能直接驱动执行机构工作,
需要放大电路。
晶体三极管
二、光控开关
2、实验电路图
3、实验原理
当环境的光比较强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很小,三极管不导通,发光二极管或继电器所在的回路相当于断路,即发光二极管不工作;继电器处于常开状态,小灯泡L不亮。
当环境的光比较弱时,光敏电阻RG的阻值变大,三极管导通,且获得足够的基极电流,产生较大的集电极电流,点亮发光二极管或驱动继电器吸合而点亮小灯泡L。
实验电路图
4、 实验操作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让光敏电阻RG受到白天较强的自然光照射,调节电阻R1使发光二极管LED或小灯泡L刚好不发光。
(3)遮挡RG,当光照减弱到某种程度时,就会看到发光二极管LED或小灯泡L发光。
(4)让光照加强,当光照强到某种程度时,则发光二极管LED或小灯泡L熄灭。
随堂练习
1、(多选)下如图所示为一个逻辑电平检测电路,A与被测点相接,则( )
A.A为低电平,LED发光
B.A为高电平,LED发光
C.A为低电平,LED不发光
D.A为高电平,LED不发光
BC
【解析】:A为低电平时,Y为高电平,LED的电压小,不发光;A为高电平时,Y为低电平,LED的电压大,发光,故B、C正确.
2、(单选)如图所示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至74 ℃时,L1亮灯报警
B.温度升高至74 ℃时,L2亮灯报警
C.温度升高至78 ℃时,L1亮灯报警
D.温度升高至78 ℃时,L2亮灯报警
D
【解析】当温度低于78 ℃时,线圈中没有电流,此时灯L1亮,但不报警,当温度升高到78 ℃时,线圈中有电流,磁铁吸引衔铁,灯L2被接通,所以灯L2亮且报警,温度升高至74 ℃时,线圈中没有电流,只是灯L1亮,不会报警.
3、如图所示是一位同学设计的防盗门报警器的简化电路示意图。门打开时,红外光敏电阻R3受到红外线照射,电阻减小;门关闭时会遮蔽红外线源(红外线源没有画出)。经实际试验,可知灯的亮灭情况能反映门的开关状态。门打开时两灯的发光情况及R2两端电压U2与门关闭时相比( )
A.红灯亮,U2变大
B.绿灯亮,U2变大
C.绿灯亮,U2变小
D.红灯亮,U2变小
D
【解析】当门打开时,R3受红外线照射,电阻减小,则总电阻减小,总电流I增大,R2两端电压U2=EI(R1+R)减小,R2中电流减小,所以R3中电流I3=I-I2增大,电磁继电器产生的磁场增强,把衔铁吸下,红灯亮,选项D正确。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