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下)
4.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习题专练(下)
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共3小题)
1.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
①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
②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③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④本质上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2.有学者指出,在英美法系中,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适用中,涉及程序的瑕疵往往会导致实体内容的无效。这表明( )
A.正当程序受到法律的重视
B.法律的判决缺少程序环节
C.程序决定法律判决的结果
D.近代西方国家均重视程序
3.如表近代英、法、德三国政治民主化的差异,表反映出( )
国家 造路 特点
英国 渐进改革 政局相对稳定;人民高度责任感;统治者明智让步
法国 人民革命 政局大起大落;人民力量与统治者长期僵持
德国 民族主义 外力推进;旧势力顽固;权威崇拜
A.英国民主道路最具代表性
B.暴力革命优于渐近改良
C.民族主义道路始终行不通
D.国情决定民主道路选择
二.法国大革命(共3小题)
4.托克维尔指出“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
A.美国独立战争 B.英国光荣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的统一
5.18世纪早期,法国大商人塔瓦尼尔准备将其财富全部投入到外国,路易十四诘问他为何要离开繁华的法国而去贫苦之地投资。塔瓦尔尼回答说,他希望拥有可以称之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逐渐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
B.天赋人权思想已深入人心
C.政治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D.开始受到工业革命的冲击
6.有学者指出:“18世纪末的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这场革命是指( )
A.英国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 D.意大利的统一
三.法国《1875年宪法》(共3小题)
7.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宪法,而共和派希望的一院制议会最终被参、众两院制议会取代。这表明当时法国( )
A.各派反对该宪法 B.宪法的不稳定性
C.面临战争的威胁 D.各派之间的妥协
8.钱承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B.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C.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平民可当选法国的总统 B.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C.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D.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四.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共3小题)
10.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
1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律上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但实际政治操作中,总统变成了礼仪性角色;法律上内阁是总统的附属机构,但在议会的支持下成为实际政府;法律上对议会的倒阁权规定苛刻,但实际中议会倒阁是家常便饭。据此判断,法国( )
A.总统掌握国家大权 B.总统受到议会制约
C.总统有权解散议会 D.共和体制确立艰难
12.1879年3月3日,法国国民议会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部分赦免”;2016年11月29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以国家名义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巴黎公社从被镇压、到“部分赦免”再到“平反”的举措主要基于法国国民议会( )
A.满足民众追求民主的政治诉求
B.顺应各个阶级妥协退让的需要
C.切实落实人民主权的价值观念
D.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现实需求
五.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共3小题)
13.俾斯麦很清楚,横据欧洲大陆中央且异常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很可能或迟早成为众矢之的这一结论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
A.德意志统一的实现
B.欧洲各国实力对比的变化
C.德意志工业化的完成
D.德国积极推行扩张政策
14.普鲁士在实现德意志统一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这是因为( )
A.德国的统一是靠武力实现的
B.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
C.发动了对法兰西的侵略战争
D.普鲁士国王信任首相
15.如表所示是19世纪中后期德国两位重要政治家关于教育发展的言论。据此可推知,当时德国的教育发展( )
政治家 言论
普鲁士首相施泰因男爵 复兴民族“必须主要依靠对青年人的教育和训练”
德皇威廉一世 朕瑾誓以最大的热忱,特别注意于我国国民公共教育的事务
A.促进德国工业化的迅猛发展
B.推动了德国统一局面的形成
C.使德国教育水平领先于世界
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崛起
六.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共3小题)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德意志帝国( )
A.议会的权力至上 B.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C.政治近代化趋势 D.宰相权力受到制约
17.如表是19世纪70年代某国宪法的部分内容,这体现了该国政体的主要特点是( )
条款 内容
第十二条 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第二十条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A.皇帝与宰相相互制约 B.议会没有立法大权
C.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 D.践行三权分立原则
18.《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 )
A.德意志帝国确立了近代政体
B.德意志皇帝是专制君主
C.德意志帝国没有任何民主可言
D.与英国政体毫无二致
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3小题)
19.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C.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权力机构
D.德意志皇帝决定对外政策
20.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皇帝可以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委派并接受使节。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到攻击。由此可见,当时德国( )
A.帝国议会形同虚设 B.联邦议会权力至上
C.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D.具有军国主义传统
21.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八.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共3小题)
22.黑格尔指出:“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黑格尔实际上点出了中国与古希腊的政治制度分别是( )
A.奴隶制、封建制
B.分封制、民主法制
C.君主专制、人民民主专政
D.君主专制、公民民主制
23.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完成统一后,颁布了通行全国的律令。公元6世纪,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为了重振昔日罗马帝国雄风,颁布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这表明( )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
B.依法治国是东西方的共同诉求
C.法律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
D.都体现了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
24.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以往制度俱如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例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做“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三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
九.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共3小题)
25.美国总统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在公布之后就遭遇了一波三折的命运,先是联邦法官做出了暂停“移民禁令”限制令,随后特朗普政府针对暂停禁令提起上诉,之后该上诉又被驳回。日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下级法院的判决,允许总统特朗普提出的新版移民限制令部分生效。这反映了美国( )
A.实行分权制衡的平衡机制
B.总统不再是国家权力中心
C.美国总统拥有立法的权力
D.最高法院服务于行政机关
26.1841年,哈里森当选美国总统,一个月后便因忙于职位分配劳累而死;1861年,林肯当选总统,分官使他精疲力尽,他形容说:“如果前院起火,我都无法去救。”1881年,因分官不均导致菲尔德总统被刺事件的发生。这表明( )
A.“政党分肥”影响政治稳定
B.美国总统权力失去制度约束
C.恩赐官职制度已在美国泛滥
D.美国政治制度具有不稳定性
27.有人说,如果我是美国人,很可能不会去给总统选举投票,这倒不是说我对政治冷漠,没有公民责任心,而是我觉得选谁都差不多。他这样说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美国( )
A.两党的政见完全一致 B.分权与制衡的运行机制
C.选举程序具有欺骗性 D.公民民主自由意识淡薄
一十.美国南北战争(共3小题)
28.《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中写道:“1863年1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该宣言颁布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美国联邦的统一 B.解放南方诸州的奴隶
C.开发广大的西部地区 D.促使美国的人人平等
29.在美国建立前后,形成了一种“尽可能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即使最后走向战争,也需要先穷尽一切的协调手段”的传统,这种传统被称为“MAGA”。在美国历史上,只有一次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失败,最终走向战争的案例,即( )
A.美西战争 B.美墨战争 C.南北战争 D.越南战争
30.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方自由资本主义的目标是高效率、高利润的现代化大生产,这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奴隶既是劳动力又是私有财产,很难成为自由劳动力。由此可见,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是( )
A.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 B.领土的拓展问题
C.黑人的社会地位问题 D.农民的土地问题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下)4.9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习题专练(下)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共3小题)
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生可根据材料“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分析。
【解答】据所学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①正确;
法律中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法律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②正确;
在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实行无罪推定原则,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是无罪的,③正确;
法律过于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④正确;综上,故选A;B、C、D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涉及程序的瑕疵往往会导致实体内容的无效”。
【解答】根据材料“涉及程序的瑕疵往往会导致实体内容的无效”可知,英美法系重视程序,正当程序的基本含义是程序公平、公开和公正,正当程序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法律判决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未体现法律的判决缺少程序环节,B项错误;
程序不能决定法律判决的结果,C项错误;
材料只提及英美法系,不能得出近代西方国家均重视程序的结论,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解题的关键是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确立的过程,准确解读材料。
【解答】“最具代表性”不能得出,各个国家都有特点,故排除A;
暴力与改良都是手段,不存在哪种更优,排除B;
“始终行不通”这一说法错误,排除C;
从表格可以看出,英国、法国、德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和不相同,特点也不一样,这都是与其国情相符合的,因此反映出国情决定民主道路选择,D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历史解释的素养,唯物史观素养,家国情怀素养。
二.法国大革命(共3小题)
4.【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生可结合材料“这场革命的效果就是摧毁若干世纪以来绝对统治欧洲大部分人民的、通常被称为封建制的那些政治制度,代之以更一致、更简单、以人人地位平等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秩序”进行分析。
【解答】材料信息是,18世纪末的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欧洲的封建制度,确立了以平等为基础的新的政治秩序。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是指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5.【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考生可结合材料“他希望拥有可以称之为属于自己的东西”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君主专制得到加强,这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大商人塔瓦尼尔准备将其财富全部投入到外国,故C项正确;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
天赋人权强调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这与材料主旨不符,胡B项错误;
工业革命开始于1765年的英国,这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生平时应加强相关习题的练习,不断总结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6.【分析】本集主要考查法国大革命,要求学生结合法国大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
B.从材料时间可以看出这场革命应该是法国大革命。
C.美国南北战争是在19世纪中期。
D.意大利统一也是在19世纪中期。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法国大革命的时间特征以及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三.法国《1875年宪法》(共3小题)
7.【分析】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具体考查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
【解答】根据材料“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君主派最为讨厌的“共和国”一词最终被塞进了宪法,共和派(特别是激进共和派)原本希望建立更能体现“民主”色彩的一院制议会,但最后还是确立了参、众两院制议会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当时各派的妥协。ABC项均未全面反映材料,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法国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法国《1875年宪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影响。
8.【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需要掌握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的分析理解。
【解答】根据材料中的“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说明经过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议会制度解决了,体现了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故B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共和派和君主派实力相当,没有完全掌握了政权,故A项错误。
导致法国政权突变的不是经济的发展,故C项错误。
法国大革命在1794年就已经结束,故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以钱承旦教授的观点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法国共和制确立的特点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1875年宪法》,考生可结合材料“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进行分析。
【解答】题干中的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实质意义是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B项正确;
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代议制,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平民不可直选总统,排除A;
C、D项说法过于绝对,法国仍存在一部分保守和封建势力,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法国《1875年宪法》,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四.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共3小题)
1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共和政体,要求学生结合近代法国政治体制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材料“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反映了法国共和制下君主派与共和派的妥协,故选C项;
ABD选项都不符合材料特点,排除。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法国共和政体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11.【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内阁……在议会的支持下成为实际的政府”“议会倒阁是家常便饭”。
【解答】由材料中“内阁……在议会的支持下成为实际的政府”“议会倒阁是家常便饭”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虽经众议院同意可以任命内阁,但作为实际政府的内阁却要对议会负责,这说明总统权力受到了议会限制,B项正确;
A项与材料中“总统变成了礼仪性角色”不符,排除;
C项与史实不符,且材料体现不出,排除;
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分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部分赦免”“为……所有……巴黎公社社员平反”。
【解答】由材料“1879年3月3日,法国国民议会对巴黎公社社员实施部分赦免”; 201 6年11月29日,国民议会正式宣布以国家名义为所有遭镇压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员平反”可知,在不同时期,资产阶级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现固自身的统治,对巴黎公社持不同的态度,故选D项;
法国国民议会代表资产阶级非广大民众的利益,排除A项;
材料强调的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议会对无产阶级政权的态度,无法得出“各个阶级妥协退让”的结论,排除B项;
“切实落实”人民主权的价值观念不符合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故排除C项。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法国共和制的确立与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五.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共3小题)
13.【分析】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横据欧洲大陆中央且异常强大”、“众矢之的”。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横据欧洲大陆中央且异常强大”、“众矢之的”依据是德意志原本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后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意志,顺利实现政治稳定,同时经济跟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经济实现飞速发展,这个结果需要与其他国家对比经济实力得出,故B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普鲁士的宰相俾斯麦被称为“铁血宰相”,主要是因为德国统一是通过武力来实现的,A符合题干要求;
BCD选项都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进的德国统一的特点,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考生可根据材料表格中19世纪中后期德国两位重要政治家关于教育发展的言论分析。
【解答】剧变表格内容可知,施泰因男爵和威廉一世都重视对教育的发展,这有利于提高民众素质,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素质,有利于德国的崛起,故选D;
德国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而非促进德国工业化的发展,排除A;
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德国的崛起,但德国的统一主要通过民族战争实现的,排除B;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无法说明领先于世界,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的成立,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六.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共3小题)
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相关问题。
【解答】根据“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这一规定体现了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政治近代化趋势,故选C;
德国的代议制,是君主权力至上,而不是议会的权力至上,排除A;
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宰相权力受到制约,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BD。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分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
【解答】根据“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等信息,可知材料出自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该宪法确立了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故C正确;
德国皇帝任免宰相,宰相对皇帝负责,A错误;
德国议会是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排除B;
德国皇帝拥有至上的权力,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没有体现三权分立原则,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分析】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解答】通过《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近代政体,故A正确;
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德意志皇帝不是专制君主,排除B;
C项表述太绝对,排除;
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很大权力,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为中档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共3小题)
19.【分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议会并无实权。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典型特征是议会立法和选举,之所以说德国立宪是虚,专制是实,主要是体现民主的议会无法独立行使立法权,德皇控制了议会,故A正确;
B项体现了民主,排除;
C、D两项体现了德国的专制色彩,排除。
故选:A。
【点评】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拥有实权,具有专制主义色彩。
2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政治体制,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特征来分析。
【解答】根据“以帝国名义宣战,必须取得联邦议会的同意,除非联邦的领土或其海岸已遭到攻击。”可得出,德国的皇帝拥有实权,但同时也要依照法律的规定,其建立的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C项正确;
帝国议会有一定的权力,排除A;
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排除B;
D项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正在德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21.【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的民主共和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解答】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是无产阶级革命史上的一个光辉节点。材料中未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相关内容。故A项错误。
B项,材料中“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众的主权在民观念并没有淡化。故B项错误。
C项,材料中“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公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君主派与共和派势均力敌,法国的代议制度道路曲折。故C项正确。
D项,三权分立制度,是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国家权力分别由不同机关掌握,各自独立行使、相互制约制衡。材料中不能体现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确立的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的能力。
八.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共3小题)
22.【分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考生可结合材料“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进行分析。
【解答】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指的是君主专制;“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指的是公民民主制度,故选D;
中国的制度指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奴隶制和分封制,排除AB;
雅典没有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排除C。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23.【分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法律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的主旨,从秦始皇和查士丁尼都颁布了通行全国的法律分析得出依法治国是东西方的共同诉求。
【解答】依据材料可知,秦始皇和查士丁尼都颁布了通行全国的法律,这说明东西方统治者都注重依法治国,故B项正确。
秦朝是专制体制,是人治社会,不是法治社会,故A项错误。
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法律保障了社会稳定发展和对生命和财产的尊重,故CD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和古罗马的法律制度,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4.【分析】本题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需结合秦朝、西周的政治制度、英国的政治制度的相关内容来解答。
【解答】(1)根据材料“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和秦朝的中央官制即可作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可以回答出“旧制度”的基本特征为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第二小问由材料“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并结合所学可知经过议会改革后发生变化。
(3)解答此问学生首先要明确需要什么是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然后结合中英两国政治制度的内容分析其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注意结合中英两国的相关史实。
故答案为:
(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职权分工明确。
(2)基本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
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政治权力,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3)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
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
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始终围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本原精神,不断加以完善创新。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共3小题)
25.【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要求学生结合美国三权分立代议制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联邦法院之间围绕着“禁穆令”的斗争,主要体现了美国宪政民主的制衡性,即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制衡,故答案为A项;
B不符合史实,排除;
立法权属于国会,排除C;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排除D。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代议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结合美国的政党制度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A.通过材料可以看出,“政党分肥制”带来了政局不稳等种种弊端,表明其影响政治稳定,A项正确;
B.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国会和宪法的制约,B项错误;
C.美国并未实行恩赐官职制度,C项错误;
D.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具有稳定性,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美国的政党制度以及美国政治体制的特点,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的能力。
27.【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代议制,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关键信息再结合已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A中“两党的政见”不可能“趋于一致”这不符合史实,因为之所以是两个政党,就是因为有不同的政见;
B正是因为存在分权制衡原则,所以无论那个歌政党当选都不会独裁和专制,所以作者才认为选谁都一样。
C说选举具有欺骗性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D;正是因为存在分权制衡原则,所以无论那个歌政党当选都不会独裁和专制,所以作者才认为选谁都一样。
D材料没有体现国民的民主意识淡薄问题,所以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其三权分立的相关知识,较容易。主要考查学生对美国“分权与制衡”的认识与理解。
一十.美国南北战争(共3小题)
28.【分析】本题考查美国南北战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根本目的”。
【解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颁布的,目的是为了扭转战争局势,维护美国联邦的统一,A项正确;.
解放南方诸州的奴隶不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最主要的目的,排除B项;
开发广大的西部地区不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的最主要的目的,排除C项;
美国的种族歧视至今仍然存在,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美国南北战争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等素养。
29.【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考生可根据材料“美国历史上,只有一次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失败,最终走向战争的案例”分析。
【解答】南北战争是美国南北双方在奴隶制的存废、关税、西部领土建州等问题上矛盾尖锐,未能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解决,最终走向战争,故答案为C项;
美西战争、美墨战争和越南战争,均是对外战争,不存在先“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排除A、B、D项。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0.【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考生可根据材料“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方自由资本主义的目标是高效率、高利润的现代化大生产,这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奴隶既是劳动力又是私有财产,很难成为自由劳动力”分析。
【解答】美国北方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而南方把奴隶束缚在种植园,从而奴隶制度的存废问题成为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故答案为A项;
拓展领土是美国南北方的共同目标,排除B项;
南北方主要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而非解决黑人社会地位问题,排除C项;
农民土地问题并非南北矛盾的焦点,排除D项。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美国南北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022/3/27 18: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