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10.1《兰亭集序》 课件(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10.1《兰亭集序》 课件(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22: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集序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后世称为“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并博采众长,观摩学习,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书圣”王羲之
《兰亭集序》(神龙本)
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
《兰亭集序》(局部)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黄庭经》墨迹(唐临本)
姨母帖
《丧乱·二谢·得示帖》均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书。纸本。现藏日本帝室。
兰亭-----中国书法圣地
“兰亭” 被称为中国书法圣地,位在浙江省绍兴县的西南部,春秋时越王勾践植兰于此,汉代时建有驿亭,因而得名,
“兰亭”两字系清康熙手迹,文革期间碑被红卫兵砸断,劫后余生,遂成残字。
流觞亭
右军祠
祠内 “墨华池”“墨华亭”
“御碑亭”,始建于清康熙年间。
御碑正面刻着清康熙帝临摹所书《兰亭集序》。
碑的反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兰亭即事》诗,祖孙皇帝手迹同处一碑,世所罕见。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里都会举办“中国兰亭书法节”,书坛名家泼墨挥毫,流觞赋诗,盛况非凡。
兰亭风景
“兰亭”景区门口的古典标志,是一颗大型印章。
2、率真王羲之
(1)袒腹东床
因为这个典故,后来人们就把“东床”作为女婿的美称,或称呼他人的女婿叫“东床快婿”。
(2)鹅池
鹅池的左旁,是一座式样别致的三角形石质碑亭。碑上镌刻“鹅池”两字,气势磅震荡礡。
课文研读
1 字 音
癸 丑( )
会稽山( )
修禊事( )
激湍( )
流觞( )
骋怀( )
放浪形骸( )
趣舍万殊 ( )
一契( )
嗟悼( )
彭殇( )
ɡuǐ
Kuàijī

tuān
shānɡ
chěnɡ
hái


jiē dào
shānɡ
2 课文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
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
咸集。
春季的最
后一个月,

县名
举行,做


众多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
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映衬、围绕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代指音乐
作诗
喝酒。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
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
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定语后置
的标志
和风
用来
穷尽
实在
自然万物
值得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
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
形骸之外。
助词,引起下文
取独
一俯一仰
之间
之于
通“晤”
有的人
随着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
遇,暂 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不一样
一时
高兴的样子
满足
对…事物
取向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等到
过去
到达(V)
附着


到、及
自然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
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符契。两半,
可合在一起
面对
明白
本来
一、齐:作动词。把…看做一样(相等)
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无根据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
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情趣
一个个
纵使
这次(集会)的诗文
……的原因
探究一:
1 作为一篇游记散文,作者在写作内容上是怎样安排的?
2 作者的感情前后有什么变化?
暮春之初
时间是: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是:
集会盛况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由
修禊事
环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人物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信 可 乐 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贤
辰良
事趣
赏心
作者说“信可乐也”,他“乐”在那些地方
景美
信可乐也
情真
岂不痛哉!
痛什么 ?!

2.俯仰人生,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死生亦大矣
岂不

人生短暂
世事无常
往事不再
生死难测
"悲"什么?
悲夫!
3.“悲乎”,“悲”在何处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千古同
作者悲古人,悲时人,亦悲后人。——死生之大
作者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为后之览者,你读完此文后有哪些感想呢?
探究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
—— (徐干《室思》)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苏轼《前赤壁赋》)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 (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李清照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
鸿毛。
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
着,他已经死了。
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人生苦短,
既然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
那就让我们增加生命的宽度、厚度、密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