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课时练习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1 18:46: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
一、单选题
1.明清时期,江南人家有田十亩,必延请塾师培养子弟应举入仕;商人、高利贷者也热衷于培养后代在科场博取功名,还不惜血本捐官买爵。这反映了当时
A.卖官鬻爵之风盛行 B.传统抑商政策已经被废弃
C.官商一体成为趋势 D.社会群体依附于政治权力
2.有学者认为宋代经济较之前代有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可称之为“商业革命”。以下属于宋代“商业革命”表现的是
A.出现了柜坊和飞钱 B.纸币交子在全国流通
C.市打破时空的限制 D.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
3.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明清商帮的兴起 B.漕运事业的兴盛
C.地区经济的差异 D.棉纺织业的发展
4.下图为《东罗马鎏金银盘》,出土于甘肃靖远县北滩黄河古渡口。卷唇、圈足,盘面通体鎏金。银盘内分三层雕刻不同的纹饰,分别是葡萄卷草纹,奥林匹斯山十二神像和狄俄尼索斯。考古学家推测这一文物制作于4到5世纪。这一文物的出土说明
A.甘肃靖远是丝绸之路的中心 B.东罗马帝国鎏金技术的东传
C.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 D.东晋与罗马的民间商品交换
5.宋人婚烟论财风气普遍,出现“取上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现象。这说明宋代
A.婚姻关系强调祖先名望 B.传统婚姻观念受到冲击
C.婚姻买卖现象较为普遍 D.财富多寡决定家庭成败
6.《梦梁录》记载:清明之时,临安民众除了祭祖敬宗之外,“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红霞映水,月挂柳梢,此时尚犹未绝”。这反映出,南宋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繁荣民众富足
C.节日文化的兴盛 D.传统社会结构受冲击
7.图1和图2分别是汉代和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图。对比图1和图2,据此分析唐代
图1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图2 唐代海上丝绸之路
A.朝贡贸易体系基本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放松
C.航海技术取得明显进步 D.对外交流范围扩大
8.宋《梦梁录》中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该记载反映了当时
A.已经开始出现夜市新形式 B.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上的界限
C.都城汴京繁荣的商业景象 D.政府完全放弃了对商业的监管
9.汉代,丝绸和香料分别从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A.亚欧国家间商业贸易繁荣 B.西方普遍享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10.“事实上,人们一旦学会书写并需要支配叮当响的金属货币的时候,他们就用文书、票据、承诺等来代替后者。”下列项中属于这类“代替”品的是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B.清朝恒隆钱庄发行的庄票
C.唐朝怀集百姓所纳的庸调银饼 D.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买马契
11.两汉和三国时期,中国的海上贸易已相当活跃;南朝宋时,各国商船“泛海陵波,因风远至”,到梁代,广州“海舶每岁数至,外国贾人以通货易”。阿拉伯史书记载,5世纪前半期,幼发拉底河畔的希拉城时常有中国商船远航至此。这说明当时的海上贸易
A.得益于大一统王朝的支持 B.是大航海时代的组成部分
C.成为政府赋税的主要来源 D.未因内部政局动荡而中断
12.在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萨卡拉墓彩色浮雕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物物交换的场面。到了新王国时期,用铜、青铜、白银和黄金等金属作为流通手段的情况明显增多,其中用银(重量)作为价值尺度的情况也比较常见。这反映了古埃及
A.商业水平的提高 B.金属货币的出现
C.国内市场的形成 D.商业规模的扩大
13.“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于西方,在罗马成为贵族富人们普遍使用的衣服和帘幕材料。此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也输入西方。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这反映了“丝绸之路”
A.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
C.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影响了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
14.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A.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15.“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材料论述的是
A.街市 B.草市 C.夜市 D.坊市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对外贸易范围更加广泛,政府的政策也更加开明,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所以唐朝时期吸引了波斯、阿拉伯商人前来贸易,“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中国商人的足迹也远达非洲和欧洲许多地区。
——摘编自杨晓璐《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综述》
材料二 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
历史上,中国的丝绸、陶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这些传统的商品至今依然在海上丝绸之路广袤的沿线上焕发着新春。
——摘编自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凤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刺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对你获取的信息作简要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C
5.B
6.C
7.C
8.B
9.B
10.B
11.D
12.A
13.A
14.A
15.B
16.(1)原因:唐朝封建经济繁荣发展为丝绸之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唐朝政策开明,社会安定,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政策,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唐朝西部疆域广阔,先后设机构管辖,保护沿途商旅贸易往来,为丝路的繁荣提供了保障;唐朝文化繁荣,制度先进,国力富庶,对很多国家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汉朝以来形成的良好基础等。
(2)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成为贯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成为欧亚大陆人民的交往桥梁等。
17.示例:南宋时期造船技术先进,能够建造大型的远洋商船,促进了远洋航行和对外贸易的展开。南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贸易兴盛,对外贸易发达,贸易范围远达阿拉伯地区,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瓷器是中外贸易的重要商品,外贸产品主要来自民间手工业(民窑)生产,许多产品是依据外商的要求定制的。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和南北政权的对峙,制瓷业中心也转移到南方地区。大量中国钱币的出口,表明中国货币在国外得到普遍接受,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