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纵 情山水,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王羲之
天 下 第 一 行 书
“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唐太宗极爱此帖,后将真迹殉葬,没入昭陵,现传世诸本均为摹本。
朗读
为下列句子中的字注音。
(1)岁在癸( )丑 (2)会稽( )
(3)清流激湍() (4)放浪形骸( )
(5)临文嗟( )悼
(6)游目骋( )怀
(7)修禊()事也
(8)流觞()曲水
(9)趣()舍万殊 (10)感慨系( )之
(11)彭殇( )
(1)岁在癸( guǐ )丑 (2)会稽( kuài jī )
(3)清流激湍( tuān ) (4)放浪形骸( hái )
(5)临文嗟( jiē )悼
(6)游目骋( chěng )怀
(7)修禊(xì)事也(8)流觞(shāng)曲水
(9)趣(qǔ )舍万殊 (10)感慨系( xì )之
(11)彭殇( shāng )
序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
兰亭集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是为《兰亭集》作的序。
《兰亭集》的由来
时间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 会稽山阴之兰亭
人物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原因 修禊事也
环境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作序目的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感情发展脉络
乐 痛 悲
“乐”的原因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乐”的原因
良辰: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美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乐事:流觞曲水,一觞一咏
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环境 活动 天气 活动
永和 癸丑
暮春
兰亭
修禊
群贤 少长
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 一觞一咏
足以 畅叙幽情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时间
地点
事由
人物
指导背诵
时节—地点—事由—人物—环境—活动—作者感受
课后作业
(一)五十字左右的片段作文,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二)尝试归纳作者“痛”和“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