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六单元 12《祝福》课件(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下册 第六单元 12《祝福》课件(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23:0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祝福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将近时候。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的爆竹声联绵不断,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xīn]享了牲醴[lǐ]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学习目标
通过分析鲁镇的社会环境,探究祥林嫂悲剧命运的根源。
学习运用“概括法”、“筛选法”等方法处理文本信息。




阅读课文,尝试利用“概括法”总结归纳鲁镇社会环境的样子。
任务一:说说你眼中的鲁镇
提示:鲁镇是个……的地方。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②封建礼教/伦理束缚;
③群众凉薄冷漠;
④封闭、落后;
鲁镇的社会环境:




以小组为单位,用 “筛选法”分析鲁镇社会环境特征的具体表现。
任务二:探寻真正的鲁镇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②封建礼教/伦理束缚;
③群众凉薄冷漠;
④封闭、落后;
鲁镇的社会环境: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鲁镇的社会环境: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祝福” ;
“祝福”是旧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年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祈求来年“幸福”。
关于“祝福”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祝福” ;
鲁镇人相信有地狱、阴司;
捐门槛
……
一个可悲的地方!
让活人将今世的幸福寄托于神灵的赏赐!
让活人笃信死后的世界能够弥补现世的遗憾!
让活人笃信死物能够给予罪恶的救赎!
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鲁镇,




②封建礼教/伦理的束缚;
鲁镇的社会环境:




②封建礼教/伦理的束缚;
婆婆抢人;
古代女子的三从:
封建秩序对妇女的压迫尤为深重。妇女没有人身权利,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 “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②封建礼教的束缚;
婆婆抢人;
祥林嫂再嫁;
……
古代女子的四德:
古代女子要遵从“四德”,“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即妇女的思想品德、言语举止、仪容态度以及家务劳动都要严格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违背了这一秩序的妇女都被视为“罪人”。
贞顺也。
贞是贞节、顺是和顺。
一个可悲的地方!
使活人成了等价交换的商品!
使抢人变得合情合理,使对不幸命运的抗争成了大逆不道!
使奋起反抗的人遭到无情的“剿杀”!
受封建礼教/伦理束缚的鲁镇,




③群众的凉薄冷漠;
鲁镇的社会环境:
群众凉薄淡漠的鲁镇:
使群体无法包容个体的不幸!
使觉醒反抗的人被沉睡者看了笑话!
一个可悲的地方!
“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hú sù](即恐惧颤抖),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常有几个人张嘴巴看剥羊,仿佛颇为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也就忘了。”  
——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看客心理




④封闭、落后
鲁镇的社会环境:




①封建迷信思想盛行;
②封建礼教/伦理束缚;
③群众凉薄冷漠;
④封闭、落后;
鲁镇的社会环境:
一片祥和的表面下,很多人都在做着吃人的勾当。这个社会中有吃人的人,有被吃的人,也有可能被吃但还要吃别人的人。而这些吃人的人都不愿承认和被揭穿他们吃人的本质和真相,一旦有人质疑,他们便凶神恶煞地盯着那个人,摆出一副极不友好的姿态。
—— 《狂人日记》
祥林嫂悲剧产生的最主要根源就在于:
一个吃人的社会!




细读文本,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鲁镇是个可悲的地方:
活人成了等价交换的商品!
奋起反抗的人却要遭到无情的剿杀!
祝 福
四大文学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小说
小说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人物:刻画人物方法: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
故事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三要素
作者简介: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主要作品有:
小说集:《呐喊》、《彷徨》
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
等十五部
【小说集《彷徨》】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1926年8月初版。收入1924年至1925年所写的小说11篇,《祝福》是第一篇,展示了当时旧中国农村以至整个社会复杂的阶级关系,发掘了农民悲惨生活的根源;不仅反映他们长期受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而造成的肉体上的痛苦,而且着重描绘了他们长期以来在封建制度和思想的束缚与毒害下的精神状态,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有着深刻的思想意义。另一方面是讽刺封建余孽,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在个人反抗失败后的不同表现及其空虚、动摇的弱点。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社会现状,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当时自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写作背景
写于1924年2月7日。鲁迅曾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不久就失望了——帝制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广大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这一时期农村的真实面貌。
因此,他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是反映了其时自己忧愤的心情。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依旧。妇女始终处在社会的最底层。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褒扬条例”中,就有“表彰节烈”的条款。“五四”运动前后,“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礼教观念流毒甚广。鲁迅一向痛恶封建思想观念,同情劳动妇女。1924年前后,鲁迅写了《娜拉走后怎样》《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抨击束缚妇女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杂文,《祝福》则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剖析病态社会,以引起疗治的主意。
知识链接:
自然环境描写与景物描写有相似之处,如一地的风景、名胜等,常常用来烘托气氛或人物心理;
社会环境描写可包括一地的人文特色、生活习俗、社会现象等等,社会环境主要是对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