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2《祝福》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2《祝福》 课件(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23: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小说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祝 福
鲁 迅
把握《祝福》情节内容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1~2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3~33祥林嫂凄然死去
34~53祥林嫂初到鲁镇
54~65祥林嫂被迫改嫁
66~111祥林嫂再到鲁镇
112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倒 叙
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的吸引力;
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的主题。
典型环境
自读课文第1—2段,
思考:
课文是怎样描写鲁镇祝福景象的?
哪些语句带有作者的感情或有特定的思想内容?
环境描写——祝福
祝福1:揭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祝福2:推动情节发展,增强人物形象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祝福3: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以“祝福”为题:
起于祝福,终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分析典型人物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明确:正面:语言、动作、心理、外 貌、 神态。
侧面:烘托、他人的言行。
小组合作:
请根据小说发展的顺序,找出描写祥林嫂的相关句子,勾画出来,并在边上作旁批,试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
阅读预设:
1.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2.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初到鲁镇: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
眼睛:顺着眼。
●再到鲁镇:
肖像:头上仍然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 前那样精神了。
●临死前:
肖像:五年前花白的头发, 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
眼睛: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
祥林嫂——肖像描写
作用: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找眼睛 论特点
初到鲁镇——
再到鲁镇 ——
讲阿毛故事——
捐 门 槛——
不让祝福——
行 乞——
问有无灵魂——
顺着眼
安分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直着眼
分外有神
失神、窈陷
眼珠间或一轮
忽然发光
精神有些麻木
又有希望
再受打击
麻木
一丝希望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共性——勤劳、善良、安分、蒙昧
个性——顽强、倔强
善良的祥林嫂
以为辛勤劳作能安心生存
以为丧夫失子能博得同情
以为捐得门槛能减去罪孽
悲剧人物要使人怜悯,“最重要之点,性格必须善良”。
——亚里士多德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自私的人,是一样把她往死里赶,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丁玲
祥林嫂的一生:
祥林嫂的形象及社会意义
模样周正
健壮耐劳
被迫改嫁
强烈反抗
家破人亡
走投无路
失魂落魄
沦为乞丐
活不能
死不敢
惨死雪地
横遭辱骂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却不但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人物,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祥林嫂人物形象总结
答: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首先,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迫害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被虐待、被迫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抗议;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这一切都表明,她是一个很顽强而不容易被摧垮的人,
其次,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打击和人们的风刀霜剑中,她不但连起码的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争到,反而被吞噬被毁灭了。祥林嫂的挣扎与抗争,完全是出于自发的,而且本身就带有浓厚的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色彩。为了反对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反抗,是为了保持自己的“贞节”;为了赎“罪”,她去土地庙里捐了门槛。她是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泥沼中进行挣扎进行反抗的。这决定了她不仅逃不出造成她人生悲剧的苦海,而且最终只能走向死亡的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祥林嫂的反抗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悲剧性。
最后,她临终时对“灵魂”的怀疑,包含着反抗命运的意义,她希望死后能见到儿子,这是对命运的反抗;她又希望没有地狱,死后不被锯成两半,这也是对命运的反抗。不过,她对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她也不知道造成自己人生悲剧的真正原因,她当然也更不懂得,要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只能推翻这造成人们人生悲剧的万恶的封建制度。
讨论: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1)祥林嫂之死的根源:
(2)解救办法:
(3)祥林嫂有没有反抗精神:
(1)封建伦理制度 旧文化观念
(2)摧毁旧制度 否定旧文化
(3)看反抗对象是什么,如果是封建思想和封建社会秩序,她一点反抗性也没有。
总结:主题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许寿裳: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拓展思考:
封建社会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好的吗?
课后作业:
尝试分析文中的其他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