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2《祝福》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12《祝福》 课件(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3-30 23:02: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祝 福
鲁 迅
复述课文内容
围绕祥林嫂的经历,为祥林嫂编一个年表,把故事讲给大家听。
祥林嫂年表
到鲁镇以前 在卫家山和比自己小十岁的丈夫结婚,后来没
有了丈夫
到鲁镇元年 二十六七岁,冬初逃到鲁镇做工,很勤劳。祝
福时很忙
到鲁镇二年 春天改嫁,年底生阿毛。
到鲁镇三年 卫婆子说她交了好运,阿毛两岁。
到鲁镇四年 贺老六死。
到鲁镇五年 春天阿毛被狼衔去。秋天到鲁镇,年底祭祀时
很闲。
到鲁镇六年 祝福时柳妈建议她捐门槛。
到鲁镇七年 秋天捐门槛。冬天祭祀,仍不能拿酒杯和筷子
到鲁镇八年 头发花白,记忆尤其坏。
到鲁镇九年 被赶出鲁四老爷家,沦为乞丐。
到鲁镇十三年 问我三个问题,死亡。
整体感知:
1、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情节————内容———— 顺序
序幕
结局
开端
发展
高潮
尾声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祥林嫂凄然死去
祥林嫂初到鲁镇
祥林嫂被迫改嫁
祥林嫂再到鲁镇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倒叙
(典型环境)
(深化主题)
现实
回忆
现实
倒 叙作用
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突出人物悲剧性,更能吸引读者。
从内容上,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的祝福声中 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愤怒“不早不迟,…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鲁四老爷与祥林嫂之间尖锐矛盾,突出小说反封建主题。
研读:人物形象——祥林嫂
阅读课文,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
找出文中对祥林嫂进行的三次肖像描写,看看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祥林嫂悲惨遭遇)
外逃帮佣,初到鲁镇
被人劫回,被迫改嫁
丧夫失子,再到鲁镇
捐献门槛,未能赎罪
逐出鲁家,沦为乞丐
祝福之夜,凄然死去
情节
2、祥林嫂——肖像描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
精神状态
脸色青黄
两颊红
顺着眼
生活艰辛(丧夫、私逃谋生)
青春的活力(年轻)
善良.安分.温顺
第一次
衣着饰物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寡妇
脸色青黄
两颊无血色
顺着眼,有泪痕,无精神
经受了又一次打击(夫死子亡)
遭受惨重打击,青春活力已消失
夫死子亡,被赶的内心痛苦
第二次
衣着饰物
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又一次丧夫戴孝
脸色黄黑
两颊消尽了悲哀的神色
眼珠间或一轮,消尽悲哀
已被折磨得不像人样
痛苦无法表露,精神完全麻木
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
第三次
衣着饰物
破竹篮,破碗,破竹竿,沦为乞丐
总结
小说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了人物性格,更重要的在于表现了人物命运的变化。
三次外貌描写写出了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发展过程。
第一次描写写出了她虽贫困,但还有活力,对生活抱有希望。第二次写出了她已走投无路,对生活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写出了她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
三次描写,鲜明对照,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
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鲁迅
3、祥林嫂的眼睛
找眼睛 看特点
1、初到鲁镇
顺着眼
安分、善良
2、再到鲁镇
顺着眼,
眼角带着泪痕
再受打击,内心痛苦
3、讲阿毛故事
直着眼,瞪着眼
精神有些麻木
4、捐门槛
分外有神
又有希望
5、不让祝福
失神、窈陷
再受打击
6、行乞
眼珠间或一轮
麻木、活僵尸
7、问有无灵魂
忽然发光
一丝希望
结论:
作者通过对祥林嫂几次眼神的描写,十分传神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主人公祥林嫂的悲剧命运。
4、关于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A:祥林嫂对不幸的命运抗争过吗
逃:山中出逃,做工鲁镇——
躲避被卖,自己主宰命运
撞:改嫁中的“出格”行为——
对婆家为她安排的命运的反抗
捐:倾其所有,洗刷“污秽”——
摆脱灵魂上的枷锁,洗去生前的“罪名”,免去死后的痛苦
问:死前问我鬼神——
对天经地义的神权的质疑
B:你如何看待祥林嫂的抗争 这种抗争的实质是什么

躲避被卖

不愿二婚
“从一而终”的封建观念

向封建迷信低头
总结:抗争是自发的,缺乏明确的认识,而且方式方法都是错误的.所以,抗争的结果只能是逃出“苦海”,又进“狼窝”.封建礼教与迷信在祥林嫂头脑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祥林嫂,一个旧中国最好的女人,亦是一个最苦的女人,有着最悲惨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