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九年级年级全一册11.3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1 08:25: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11.3 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一个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几下,然后让它靠近(但不要接触)从水管中流出来的一小束水流,水流被吸引而发生弯曲,这是因为(  )
A.塑料棒带电吸引细小水流 B.塑料棒和水流带同种电荷
C.塑料棒和水流带异种电荷 D.塑料棒和水流分子间存在斥力
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如图所示,发现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子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失去电子
C.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
D.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橡胶棒转移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端午节粽米飘香,能闻到米粽的香味儿,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上灰尘,是分子间有引力
C.用热水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服上的污渍,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D.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4.气球与头发摩擦后,分开时,会看到如图所示令人惊奇的现象:头发随气球飘了起来!这是因为(  )
A.气球具有粘性
B.气球具有磁性
C.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
D.气球与头发带同种电荷
5.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碰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发现原本闭合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了。关于此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玻璃棒碰触了金属球,产生了振动,所以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
B.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
C.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会张开
D.由于两片金属箔上分别带了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会慢慢闭合
6.如图所示,把一束丝线一端扎紧,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发现丝线张开了。这是因为(  )
A.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B.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摩擦创造了电荷
7.三个轻质泡沫小球甲、乙、丙之间相互作用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已知甲球带正电荷,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丙两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B.乙、丙两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C.丙球可能带负电
D.丙球可能带正电
8.卡卡寒假刷抖音看到了神奇的“静电章鱼”,用丝绸分别摩擦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将塑料袋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袋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如图)。对该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带电是因为摩擦创造了电荷
B.丝绸和PVC管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
C.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
D.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因带了异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9.如图,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后的毛皮不带电
B.两金属箔带上正电荷
C.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
D.用摩擦的方法创造了电荷,使橡胶棒带了电
10.如图为部分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束缚能力强弱情况,束缚能力越弱越容易失去电子。现用丝绸摩擦橡胶棒,然后将该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一定带负电 B.小球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C.丝绸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会失去电子 D.丝绸和橡胶棒摩擦后,它们带的是同种电荷
1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则(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1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角变小,这说明验电器原来(  )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13.加油站加油时经常能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___________现象;加油时车主应尽量避免整理拍打身上的化纤类衣物或反复整理头发,因为摩擦可能产生___________,产生电火花引发着火。
14.生产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汽油,汽油易挥发,易燃易爆,运输中汽油与油罐摩擦产生静电,油罐失去电子带上______电荷,电荷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易出现放电现象,引起汽油燃烧爆炸,为防止爆炸事故发生,油罐车通常都在车架加装铁链与大地接触以中和油罐所带电荷,该过程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______(选填“大地到油罐”或“油罐到大地”)
15.夏天雷雨天气,空中划过的闪电属于 ______现象;端午节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米中是一种 ______现象;干燥的冬季,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 ______的性质。
16.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因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带正电。验电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三、综合题
17.如图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摩擦吸管使其带电.
(1)把某个物体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发现吸管向物体靠近,由此现象我们并不能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原因是_____.
(2)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_____,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_____.
(3)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_____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如图),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____________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与冬天比,夏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__(填“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200 km(1 L=10-3 m3 ,汽油的密度为0.7 g/cm3).则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200 km.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__kg.
19.安全防疫话物理2020年的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m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生活中,我们在呼吸、说话、咳嗽和打喷嚏时会向空中喷出飞沫,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而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病毒大小约为60纳米,它藏在飞沫里可以存活相当长的时间。一般来说,飞沫传播病毒只有与传染源近距离接触才能实现,而距离传染源1米以外是相对全的。因此,在特殊时期的公共场所,我们需要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社交距离。另一个有效措施就是配戴口罩。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股采用复合多纤维结构(如图所示),外层为使用纺粘无纺布制成的防水层,主要是防止血液等液体的喷溅。中层为使用熔喷无纺布制成的过滤层,是口罩的核心部分,作用是阻挡病毒。层也是用无纺布制成,用来吸收佩戴者呼出的湿气。
医用一次性口罩是如何防止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呢?当较小的微粒运动到口罩的过滤纤维上时,会受到分子的引力作用而被吸附。而对于那些随气流运动的飞沫,在通过口罩的过滤层时,会被过滤材料截住,停留在口罩的过滤层上。此外,口罩的过滤层是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的,带有静电,可以吸附微小的细菌和病毒。戴口罩犹如给我们的呼吸道设置了一道“过滤屏障”,而摘下口罩时,它的外表面不与人体接触,能够把绝大部分病毒、颗粒物阻隔在身体之外。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A.飞沫 B.分子 C.病毒
(2)飞沫传播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扩散现象;
(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图所示的事例中利用了相同工作原理的是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多项选择)。
A. B.
C. D.
20.“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这个问题困扰着刚学习摩擦起电的科学研究小组的成员,他们在努力探究.
先是一道题给了他们启发:①用丝绸分别摩擦玻璃棒(带正电)和保鲜膜,再将经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和保鲜膜靠近,两者会相互吸引,可见保鲜膜经丝绸摩擦后带的是________电荷.②丝绸、玻璃、保鲜膜三者相比,在摩擦时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玻璃,最容易捕获电子的是________,于是就排出了这三种物质的捕获别的物质的电子能力的强弱,如法炮制就可以得到一张“摩擦电序”表,感觉问题有了头绪.
然后成员们做了一些材料,排了序,有些实验现象不明显,很难判断,他们想网上会不会有“摩擦电序”表,于是上网查询,果真如愿.
最后解决了问题:为什么丝绸要与玻璃棒摩擦而毛皮要与橡胶棒摩擦?________
后续,这次研究小组的研究不仅解决了困扰着的问题,还顺藤摸瓜出“摩擦电序”,更重要的是获得了研究的思想,整个研究过程或“摩擦电序”给你的启示是________.
21.阅读以下内容,回答问题:科学家通过摩擦起电得出物体带电的次序,如下表所示,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次序在前的带正电,次序在后的带负电.
根据西耳斯资料 石棉 玻璃 云母 羊毛 猫皮 铅 绢 纸 木棉 蜡
根据蒙科马利资料 羊毛 尼龙 粘胶丝 木棉 酸碱盐 丙烯树脂 聚乙烯醇
(1)由表可知玻璃棒_____(填“能”或“不能”)带正电,_______(填“能”或“不能”)带负电.
(2)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绢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______(填“强”或“弱”);用羊毛与绢摩擦后,羊毛带___________电,绢带___________电.
(3)由表中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判断猫皮与尼龙摩擦后两者的带电情况.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塑料棒在衣袖上摩擦后带有电荷,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靠近水流时会吸引水流,使水流弯曲。
故选A。
2.C
【解析】
【详解】
摩擦起电是实质是: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因为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其中一个物体失去一些电子而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所以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子。如用橡胶棒跟毛皮摩擦,毛皮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着等量的负电;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发生了电子的转移,并没有创造电子,故A错误;
B.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橡胶棒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故B错误;
C.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因为带了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故C正确;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接触验电器后自由电子由橡胶棒转移到金属球再转移到箔片,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向金属球转移,故D错误。
故选C。
3.B
【解析】
【详解】
A.能闻到米粽的香味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因摩擦带上静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容易粘上灰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用热水比冷水更容易去掉衣服上的污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相互转化,所以重力势能和动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解析】
【详解】
气球与头发摩擦后,电子发生了转移,使气球与头发带异种电荷,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因此当分开时,头发会被气球吸起来。
故选C。
5.C
【解析】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使两金属箔片都带上正电荷,因同种电荷互相排斥而使金属箔片将张开,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A
【解析】
【详解】
ABC.用手上向下捋塑料绳时,由于摩擦起电而使塑料绳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而使细丝张开,故A正确,BC错误;
D.丝线带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由图像可知,甲乙互相排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因此甲乙一定均带正电,甲丙相互吸引可能是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即丙带负电;或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即丙不带电。
故选C。
8.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丝绸分别摩擦丝状塑料袋和PVC管,由于摩擦发生电荷的转移,使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带电,不是创造电荷,故A错误;
B.丝绸和PVC管摩擦后带上了异种电荷,故B错误;
CD.用丝绸分别摩擦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将塑料袋放在PVC管上方,丝状塑料袋就会像章鱼一样悬在空中;由此可知,丝状塑料袋和PVC管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所以这种现象与验电器的工作原理相同,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9.C
【解析】
【详解】
A.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按触验电器金属球,两金属箔张开,说明摩擦后的毛皮带电,故A错误;
B.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所以两金属箔带上负电荷。故B错误;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两金属箔分开。故验电器不能检验出橡胶棒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故C正确;
D.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并不是创造了电荷,故D错误。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B.现用丝绸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丝绸失去电子,丝绸带正电,橡胶棒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然后将该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发现它们相互排斥,说明小球带负电,故A正确;B错误;
C.丝绸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故橡胶棒会得到电子,故C错误;
D.丝绸和橡胶棒摩擦后,一个失去电子,一个得到电子,故它们带的是异种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1.D
【解析】
【详解】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说明甲也带正电;乙被吸引,则乙有可能带负电,同时由带电体的性质可知,乙也有可能不带电,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A
【解析】
【详解】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已经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张角变小,说明验电器原来带负电,与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中和掉一部分电荷,所以张角变小了,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扩散 静电
【解析】
【详解】
[1]加油时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汽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发生了扩散现象。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加油时如果拍打身上的化纤类衣物或反复整理头发,可能摩擦产生静电,产生电火花引发着火。
14. 正 大地到油罐
【解析】
【详解】
[1]汽油与油罐摩擦,油罐失去电子,油罐因缺少电子而带上正电荷。
[2]油罐带正电,自由电子通过铁链从大地移动到油罐,与正电荷中和,故铁链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是从大地到油罐。
15. 静电 扩散 吸引轻小物体
【解析】
【分析】
【详解】
[1]天空中出现闪电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属于静电现象。
[2]煮粽子时,粽叶的香味进入到米中是香味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是一种扩散现象。
[3]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当其靠近碎纸屑时,碎纸屑会被吸引过来。
16. 失去 排斥
【解析】
【详解】
[1]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质子数与原子核外电子数相等,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即正负电荷相等所以通常情况下物体对外不显电性。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转移,不同原子束缚电子能力不同,束缚电子能力弱的易失去电子,此时质子带的正电大于电子所带负电,对外表现带正电,玻璃棒带正电,故玻璃棒失去电子。
[2]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验电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两金属铂片张开,张角越大带电越多。
17. 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正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管
【解析】
【详解】
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我们不能根据带电的吸管向物体靠近,就判断该物体已经带电.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把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放在带电吸管一端的附近,吸管被推开,说明吸管带正电.吸管被推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吸管和餐巾纸摩擦起电时,吸管带正电,说明吸管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一些.
18. 分子无规则运动 起电 变小 下调 8.4
【解析】
【详解】
(1)[1][2]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汽油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的结果;工作人员穿化纤衣服时,容易摩擦起电,使衣服带上电荷,存在安全隐患.
(2)[3][4]和大多数物体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到了夏季,汽油的温度升高,汽油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体积增大,每升汽油中汽油的质量减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价格降低.
(3)[5]由表可知,汽车正常行驶200 km消耗汽油的体积
由密度的变形公式得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
19. ACB 不属于 BD
【解析】
【分析】
【详解】
(1)[1]由题意知,飞沫的尺寸大约为6到12微米、一般的分子直径约为10纳米左右、病毒的大小约为60纳米,所以物质的尺度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飞沫、病毒、分子。
(2)[2]虽然我们肉眼难以察觉到飞沫,但它仍属于液体颗粒,所以飞沫传播不属于扩散现象。
(3)[3]口罩的过滤层使用静电驻极工艺制成,熔喷层通过静电吸附病毒原理,即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可以进一步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A.拍打除尘是利用惯性,故A不符合题意;
B.静电除尘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符合题意;
C.真空吸尘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
D.静电分离是利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BD。
20. 负 保鲜膜 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和手(人体)都是好的导体,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 学好物理要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多做实验
【解析】
【分析】
(1)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会获得电子而带负电,束缚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因为摩擦起电是因为各种原子核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两种摩擦的物质必须是一种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另一种,才会产生摩擦起电.
(3)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而总结出来的.
【详解】
(1)因为丝绸与玻璃棒摩擦时,电子会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结果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失去了电子而带正电;当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丝绸摩擦过的保鲜膜,接触时,两者相吸,说明保鲜膜是带负电;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得到电子,而与保鲜膜摩擦失去电子,说明了,保鲜膜捕获电子的能力强.
(3)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和手(人体)都是好的导体,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
(4)研究小组的研究解决了问题,还整理出“摩擦电序”,整个研究过程或“摩擦电序”给你的启示是,学好物理要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多做实验.
故答案为(1)负;(2)保鲜膜;(3)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和手(人体)都是好的导体,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4)学好物理要善于观察,乐于动手,多做实验.
【点睛】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及其探究“摩擦电序”的过程, 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知识.
21. 能 能 弱 正 负 不能
【解析】
【详解】
(1)[1][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玻璃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石棉强,比云母等物质弱,玻璃与石棉摩擦会得到电子带负电,与云母摩擦时会失去电子带正电;
(2)[3][4][5]由资料可知,羊毛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绢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要弱;用羊毛与绢摩擦后,羊皮容易失去电子而带正电,绢带负电;
(3)[6]可先比较猫皮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猫皮带负电,猫皮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再比较尼龙与羊毛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羊毛带正电,尼龙带负电,尼龙比羊毛束缚核外电子的能力强;故猫皮和尼龙摩擦后,根据表中数据不能判断它们带电情况.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