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8.1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8.1牛顿第一定律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1 11:2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 牛顿第一定律
一、单选题
1.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一定没有受到了力的作用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物体一定会慢慢停下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探究实验并推理得出
D.物体的运动是依靠力来维持的
2.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 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
C.坐公交车时,要抓好扶手 D.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
3.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并将其送入预定轨道,“嫦娥五号”将完成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任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天然卫星,月球自身会发光
B.“嫦娥五号”登月后不会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
C.“嫦娥五号”在月球上没有惯性
D.从月球携带的2kg月壤回地球后,月壤质量还是2kg
4.下列运动中,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行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又弹回
C.公共汽车到站后减速停止
D.降落伞以 12m/s 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
5.下列物体中,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
A.匀速转弯的火车 B.加速下落的冰雹
C.加速上升的火箭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的列车
6.西子号在途中某站台静止等待乘客上车,在此期间,和谐号和西子号先后的位置、和谐号上的一杯水先后表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和谐号可能向东运动
B.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
C.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
D.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
7.小东和妈妈周末乘车到郊外去游玩,下列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B.汽车紧急刹车时,小东向前倾,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因为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8.下列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概括出来的
B.它是由大量实验直接证明出来的
C.它是由牛顿凭空想象出来的
D.它揭示了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9.近年来,因载重货车无法成功紧急刹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载重货车不容易紧急刹车是因为它(  )
A.速度快,牵引力大 B.质量大,惯性大
C.压力大,摩擦力大 D.速度快,惯性大
10.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加热铁球,由于体积膨胀,铁球的惯性会增大
C.货车满载时的惯性比空载时的惯性大
D.太空中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没有惯性
二、填空题
11.鲁南高铁曲菏段计划于2021年底投入运行,已知至曲的高铁里程约160km,若高速列车在这一段的平均速度为320km/h,届时我市市民乘高速列车从菏泽站到曲阜站约需________h,当列车从静止起动时,乘客由于惯性身体会向________(选填“前倾”或“后仰”)当列车正常运行时,某乘客观察到铁路两侧的建筑物在飞快地向后退,这是因为他选择了________作为参照物。
12.如图所示,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时,小球在A、B、C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A=5m/s,vB=3m/s,vC=0m/s。如果小球在经过B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_____,其速度大小为____;若小球在C处时,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将______。(不考虑空气阻力)
13.近十几年中国高铁发展迅猛,至2020年,中国高铁总里程已位列世界第一,给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也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列车启动时,列车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他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_(写一个);匀速行驶时,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__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4.如图所示为球拍击打网球瞬间的照片,根据图中球拍网面凹陷的现象,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___________;根据网球被击打后减速并反弹回去的现象,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网球被击打后,由于具有___________,将继续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15.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_用“理想实验”有力地反驳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观点,牛顿在此基础上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为了纪念牛顿的杰出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了_______的单位。
三、综合题
16.如图所示,重为600牛的人站在300牛的木块上,人拉绳使木块和人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人与木块相对静止.若地面给木块的摩擦力是木块给地面压力的0.2倍,不计滑轮轴心的摩擦.则:
(1)木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_____牛
(2)人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为_____牛,方向为_____;(填“向左”或”向右”)
(3)木块除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外,还受到什么力?_____.
17.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_______________。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汽车安全带
现代汽车的速度很快,一旦发生碰撞,车身停止运动,而乘客身体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在车内与车身撞击,严重时可能把挡风玻璃撞碎而向前飞出车外.为防止撞车时发生类似的伤害,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以便发生交通事故时,安全带对人体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在高档轿车上,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着安全气囊系统,一旦发生严重撞击,气囊会自动充气弹出,使人不致撞到车身上.
(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速度越小,惯性越小
C、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D、质量越小,惯性越大
(2)如图甲所示,紧急刹车时,人向前运动拉长安全带,人的动能减少,安全带的___________能增加.
(3)如图乙所示,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同时____________________也有作用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逆温现象
太阳短波辐射能穿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一部分被地球吸收,一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去.地球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后,地球变暖,温度升高.它一方面以长波形式向大气辐射热量,一方面又以对流、传导方式把热量传送给大气.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高层大气温度低.大气层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输散,从而使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减轻.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杉,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乃.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导致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在我国冬季,当寒流袭击过后,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容易出现逆温现象.白天日照不足,地面增温缓慢,还会使逆温维持.夏天,海水温度较低,也会形成逆温.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可以说,逆温现象是雾霾形成的帮凶.
这种逆温现象还会使物体反射的光,在冷暖更迭的逆温层中传播时发生扭曲,产生蜃景.据研究推测,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从温暖的暖流区驶入寒冷的拉布拉多洋流区,就处于一个逆温层中.事故发生前,观察员没有及时发现冰山,是因为平静的海面把实际地平线和错误的地平线之间的区域遮掩了起来,使冰山得以潜影遁形.在冰山大概只有一英里远的时候,泰坦尼克号的一名望员才拉响了警报,全力倒车(指向前航行的轮船,螺旋桨反转,产生与前进方向相反的推力),但也为时已晚.
逆温现象也非一无是处,它对遏制沙尘天气,以及农业生产都有有利的一面.
(1)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________,空气不易流动或流动较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选填"低空"或"高空")
(2)光在冷暖更迭的逆温层中传播时发生扭曲,是光的________现象,导致泰坦尼克号上的观察员未能及时发现冰山;泰坦尼克号全力倒车也会撞向冰山,是因为轮船有________.
(3)无雾霾情况下飞机在________天气更易平稳飞行.(选填"正常"或"逆温")
(4)________是热气上升冷气下降的原因.
(5)如图为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由图中信息可分析________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差最大值自下而上增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运动状态不变时,有可能没受到力的作用,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所有力的作用,一定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小车在斜面上滑下,并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运动的实验,再加上推理而总结得出的,故C正确;
D.物体的运动不用力来维持,而阻力是让物体停止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2.B
【解析】
【详解】
A.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急刹车时,司机由于惯性向前冲出,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跳高运动员起跳后,由于运动员有惯性,会继续向上运动,是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来达到一定的高度,故B符合题意;
C.坐公交车时,车加速时,人由于惯性,要向后倒,车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要向前倾,因此要抓好扶手,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伤害,故C不符合题意;
D.空中下落的石块,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使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和惯性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解析】
【详解】
A.月球自身不会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嫦娥五号”登月后会受到月球引力的作用,故B错误;
C.惯性与质量有关,“嫦娥五号”在月球上质量不变,具有惯性,故C错误;
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位置无关,从月球携带的2kg月壤回地球后,月壤质量不变,还是2kg,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人造卫星绕着地球运行,方向在不停的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B.皮球竖直向下与地面碰撞又弹回,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公共汽车到站后减速停止,速度大小在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降落伞以 12m/s 的速度匀速直线下降,速度大小方向都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用速度来描述,当速度的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时,我们就说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A.匀速转弯的火车其运动方向变了,即运动状态变了,故A不符合题意;
B.加速下落的冰雹其向下运动越来越快,即运动状态变了,故B不符合题意;
C.加速上升的火箭其向上运动越来越快,即运动状态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平直轨道上匀速前进的列车其运动的方向和速度都没有改变,即运动状态没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因为西子号是静止的,由图片可知,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往西运动了,所以和谐号一定向西运动,故A错误,A符合题意,B正确,B不符合题意;
C.因为和谐号相对于西子号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和谐号和西子号一定发生相对运动,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由图片里杯子中的水的变化可知,和谐号往西做加速运动,所以和谐号的运动状态一定在改变,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东和妈妈都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人的质量不变,其惯性大小不变,故A错误;
B.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故B错误;
C.驾驶员松开油门后,汽车仍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是由于汽车具有惯性,要保持原先运动状态不变,故C正确;
D.汽车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8.A
【解析】
【详解】
AB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而抽象概括得出的,运用的是科学推理法。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周围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故A正确,B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物体将以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D错误。
故选A。
9.B
【解析】
【详解】
载重货车的质量大,惯性大,刹车时,货车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因此载重货车不容易紧急刹车;物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与所受压力、摩擦力无关,惯性只与质量有关。
故选B。
10.C
【解析】
【详解】
AB.惯性的影响因素是质量,与速度无关,与体积无关,所以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加热体积膨胀的铁球,质量都没变,故惯性不变,则AB错误;
C.惯性的影响因素是质量,货车满载时比空载时的质量大,所以惯性大,故C正确;
D.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位置无关,与重力无关,所以太空中的宇航员也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C。
11. 0.5 后仰 自己或列车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从菏泽站到曲阜站所需的时间为
[2]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当列车突然启动时,乘客的上半身会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乘客会向后仰。
[3]乘客以自己或列车为参照物,自己与路两边的建筑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看到路两边的建筑物在往后退。
12. 做匀速直线运动 3m/s 保持静止
【解析】
【详解】
[1][2]抛出去的小球,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当小球在B点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3m/s,而重力突然消失,则小球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将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小球在C处的速度为0,当重力突然消失后,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小球还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状态。
13. 改变 列车 静止
【解析】
【详解】
[1]列车启动时,列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2]坐在车上的小明同学觉得站在站台上的安全员在向后运动,安全员相对于列车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所选择的参照物可以是列车。
[3]匀速行驶时,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行李架上的物品相对于列车是静止的。
14. 形变 运动状态 惯性
【解析】
【详解】
[1][2][3]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球网面凹陷的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网球被击打后减速并反弹回去的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网球被击打后,由于具有惯性,将继续在空中飞行一段距离。
15. 伽利略 力
【解析】
【分析】
【详解】
[1][2]由物理学史的知识可知,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用“理想实验”有力地反驳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被称为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在此基础上,牛顿最终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述了更加全面的有关力和运动的关系,为了纪念牛顿的杰出贡献,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力的单位。
16. 180 90 向右 人对木块的压力、人对木块的摩擦力
【解析】
【详解】
(1)[1]据地面给木块的摩擦力是木块给地面压力的0.2倍可计算出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f=0.2×900N=180N;
(2)[2]人拉绳使木块和人一起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即人和木块是一个整体,所以由于此时木块受到向右的摩擦是180N,所以人和木块受到向左的拉力也是180N,即左边有两端绳子拉着人和木块,故据此能判断出每一段绳子上的拉力都是90N,即此时绳子向左拉人的力是90N,由于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此时人所受的绳子的拉力和木块对人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木块对人的拉力也是90N;
[3] 摩擦力方向与拉力的方向相反,为向右;
(3)[4]对此时的木块进行受力分析即可知,此时木块除受到重力、地面支持力、地面的摩擦力外,还受到人对木块的压力和人对木块的摩擦力和绳对木块的拉力.
17.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
【详解】
(1)[1]牛顿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联想分析,研究中他基于的可靠事实是: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2)[2][3]由牛顿的“大炮”的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由此变化规律推测:当射出炮弹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我们现在的人造卫星就是运用此原理围绕地球旋转工作的。
18. C 弹性势能 气囊对模型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析】
【详解】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无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故应选C;(2)刹车时,安全带会受到人向前的拉力,使安全带产生弹性形变,所以安全带的弹性势能会增加;(2)人体模型与气囊撞击时,模型对气囊有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同时气囊对模型也有作用力.
19. 低空 折射 惯性 逆温 热空气受的浮力大于重力(冷空气受的浮力小于重力或热空气比冷空气密度小) A
【解析】
【详解】
(1)在冬季,当寒流袭击过会,地面受冷气团控制,即较冷空气在地面附近,空气不流动或流动缓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
(2)光在逆温层中传播并发生扭曲,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因为泰坦尼克号轮船质量大,所以惯性就大,所以很难改变航行的方向;
(3)发生逆温现象时,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更利用飞机平稳飞行;
(4)温度能够改变气体的密度,空气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变小,所受浮力大于重力,所以密度小的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对流;
(5)据图可知5时、20时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增,即为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故正确;据图可知12、15时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故没有出现逆温现象;近地面大气温度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不是太阳辐射,故不符合题意;据图可知越往下气温变化幅度越大,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