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引以为流觞曲水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
汲引清流,用作使酒杯流动的曲折水道。
抬头观望辽阔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天地万物。
乐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贤才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仰观俯察 ,游目骋怀
流觞曲水, 一觞一咏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信可乐也,享受人生之乐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夫人之相与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过去感到高兴的事,顷刻之间已经变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
交往
生命短暂
终期于尽
痛
这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作者借此抒发了自己“重死生”的感慨。
死生亦大矣
死生大矣,感悟生命之痛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若合一契
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像契符一样相合
明白,理解
把……看作一样
作者为何会有“悲夫”的感慨?
“今之视昔……”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合作探究
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生死?
这样做是否正确?作者观点如何?
动荡不安的魏晋时期,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整个社会都在生死线上煎熬、挣扎,浓厚的死亡意识笼罩着这一个时代。
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他们思想消极,行动无为,就像浮萍之于海水,随波荡漾,飘到哪里就是哪里。
背景链接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
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
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
兴怀,俯仰若有余痛。
——《古文观止》
询问古今,抒发难言之悲
痛
悲
乐
生命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平稳了。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罗素《论老之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