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8.1、压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下8.1、压强 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1 15:01: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1、压强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生活中有时需要利用摩擦,下面做法可以增大摩擦的是(  )
A.在椅子下装轮子 B.在滑轮间加润滑油
C.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 D.把刀口打磨锋利
2.下列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cm/s
B.普通居民家里卧室门高度大约是4m
C.一名普通成年男性受到的重力大约是70N
D.一个鸡蛋打碎后均匀涂抹在0.5m2的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Pa
3.图所示的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削菠萝刀的刀尖做得很尖
B.在行李箱的底部安装有小轮
C.大型载重车安装有多个车轮
D.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
4.如图,《天工开物》中描述了古代劳动人民在田间制稻、脱粒等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把镰刀口磨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 B.木桶底面积较大是为了减小压力
C.用力击稻是为了利用惯性脱粒 D.撑开稻草晾晒是为了加快蒸发
5.下列关于中学生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身高约为170mm B.体重约为50N
C.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500Pa D.体温约为37℃
6.在一个底面积为200cm2、高度为20cm的圆柱形薄壁玻璃容器底部,放入一个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物块,然后逐渐向容器中倒入某种液体。如图反映了物块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大小F与容器中倒入液体的深度h(0~5cm)之间的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g取10N/kg)(  )
A.正方体物块的密度为1.2×103kg/m3
B.液体的密度为1.25×103kg/m3
C.h为15cm时,物块对容器的底部压力的大小为7N
D.h为15cm时,物块对容器的底部压力的大小为13N
7.关于重力、压力和压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就一定越大
B.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重力的大小
C.压强是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D.压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方向始终竖直向下
8.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将其分别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并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面,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F甲和F乙、压强为p甲和p乙,则(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9.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密度分别为甲、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部分,使剩余部分高度相同,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F甲=F乙, 甲>乙 B.F甲C.F甲>F乙, 甲<乙 D.F甲>F乙, 甲>乙
1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A、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4∶1 B.4∶3 C.1∶2 D.8∶1
11.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均质圆柱体甲、乙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底面积分别为100cm2和50cm2,高度h甲和h乙之比为2∶1,将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 h的部分,并放到甲物体上,此时甲与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4∶1
②未切割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1∶2
③ h∶h乙=1∶3
④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为2∶3
A.①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12.甲、乙两个圆柱体(ρ甲>ρ乙)分别放置水平面上它们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两圆柱体截去相等的质量,使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则甲、乙两个圆柱体被截去前的情况可能是图中的(  )
A.S甲=S乙,h甲=h乙 B.S甲>S乙,h甲=h乙
C.S甲h乙 D.S甲>S乙,h甲>h乙
二、填空题
13.玩滑板车是小朋友们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小朋友一只脚踏在滑板车上与两只脚踏在滑板车上时相比,滑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_______;小朋友用力蹬地后双脚离地,滑板车和人由于_______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滑板车将继续向右滑行。若某次滑行中,小朋友在2.5s内滑行了6米,则他滑行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km/h。(第1空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强______(变大/不变/变小),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15.两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铁块(ρ铜>ρ铁)。若将它们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两金属块对地面的压强饼p钢______p铁;若将铁块放置在铜块上方中央,此时铜块对地面的压强p______(p铜+p铁)(均选填“>”、“=”或“<”)。
16.如图(a)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长方体甲、乙由同种材料制成,密度为5×103kg/m3,甲、乙的高度均为0.1m,甲的质量为5kg,乙的质量为20kg,则甲对水平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_N,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若在甲、乙上沿水平方向截去某一相同的厚度h,并将所截去的部分均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如图(b)所示,此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丙、丁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图丙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_Pa。
三、综合题
17.一位质量为70kg的运动员背着15kg的装备在雪地行走.假设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70cm2.(g取10N/kg)
(1)他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N,当他单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双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_Pa;
(2)当他脚蹬滑雪板(每块滑雪板长约1.5m,宽约12cm)在雪地水平滑行时,两块滑雪板所受的总重力是60N,他对雪地的压强约是________Pa。(结果保留整数)
18.如图是小明眼镜的照片。
(1)小明是近视眼,所用的镜片是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作用;
(2)除第(1)问外,简要的说一说图中这副眼镜在材料的使用或设计方面应该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至少说出三点)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无砟(zhǎ)轨道的高速列车
无砟轨道(如图甲)的路基不用碎石,钢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高速列车在无砟轨道上运行时如子弹头般穿梭而过,时速可达350千米(如图乙);传统铁路的钢轨是固定在枕木上,下面为小碎石铺成的路砟(如图丙);
(1)列车设计成子弹头型,目的是 ______;
(2)列车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列车的动力 ______(选填“>”“<”或“=”)阻力;
(3)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是 ______;(填字母代号)
①增大受力面,防止铁轨因压力太大而下陷到泥土里
②可以减少噪声和列车振动
③可以减少维护、降低粉尘
④可以吸热、增加透水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高速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由于 ______,动车仍以较大的速度前进。
20.质量为20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坦克安装履带是为了______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2)坦克所受到的重力是多大?______
(3)若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坦克能否直接从冰面上通过?______
2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探测火星
2021年5月22日,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搭载的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号”火星车重240千克,六轮驱动,可以全方位探测了解火星。
火星的引力约是地球的2/5,火星表面气压大约是地球表面气压的1%,火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非常干燥,南北极有以固态的水和二氧化碳组成的冰盖火星表面弱光照、低温。
火星着陆探测最大的难点在于:探测器在火星上方下降着陆的9分钟时间内要自主完成众多密集而复杂的动作,这需要融合气动外形、降落伞、发动机、多级减速和着陆反冲等多项技术才能实施软着陆我国根据探月工程的技术积累,将这一过程通过气动减速段降落伞打开降速段、动力减速段、着陆缓冲段四个阶段逐步完成。
截至目前,探测器每一个环节都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太空探索的一个里程碑,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骄傲和自豪。
(1)为了应对火星表面的昼夜温差,研制团队为火星车配置了两套集热器,并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这是因为纳米气凝胶的导热性 ___(好/差);
(2)在动力减速段,探测器的反推发动机点火开始工作,将速度由非常大逐渐减小,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的;
(3)在火星表面水的沸点 ___(选填“<”、“>”或“=”)地球表面水的沸点,这是火星上没有液态水的原因之一;
(4)下列关于探测器的说法错误的是 ___
A.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后,为保证减速效果,应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着陆
B.探测器着陆火星前,已经在火星轨道完成3个月的绕飞工作,天问一号绕火星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探测器车轮上的花纹可以增大行驶过程中车轮与火星表面的摩擦力
D.探测车在火星上沿坡面减速上行时,重力的方向始终保持不变
(5)“祝融号”火星车每个轮子与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60cm2,在火星某段水平表面上匀速行驶时,火星车对水平面的压强约为 ___Pa。(g取10N/kg)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椅子下装有轮子,是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滑轮间加润滑油,在接触面形成一层油膜,使接触面分离,可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在车轮上固定防滑链,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故C符合题意;
D.把刀口打磨锋利,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 普通居民家里卧室门高度大约是2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一名普通成年男性质量大约为70kg,根据,重力约为700N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大约0.5N,根据,打碎后均匀涂抹在0.5m2的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大约是1Pa,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 削菠萝刀的刀尖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
B. 在行李箱的底部安装有小轮,是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 大型载重车安装有多个车轮,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故C符合题意;
D. 压路机上的碾子质量很大,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意.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故把镰刀口磨锋利是为了增大压强,故A正确;
B.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故B错误;
C.原来稻粒和稻杆同时运动,当稻杆突然停止运动时,由于惯性,稻粒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继续运动,稻粒脱离稻杆,故C正确;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液体上方空气流通的情况、液体的表面积和温度高低,在液体上方空气流通的情况和温度高低不变时,通过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加快蒸发,故D正确。
故选B。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cm,故A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体重约为500N,故B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脚和地面的接触面积约为500cm2,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故C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故D符合实际,符合题意。
故选D。
6.D
【解析】
【详解】
A.由得物块的密度
故A错误;
B.由图知,当倒入液体深度为0时,物块的重力与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G=F=25N,当倒入液体深度h=5cm=0.05m时,物块对容器底的压力F′=19N,因,所以
由得液体的密度
故B错误;
CD.因为,所以当倒入液体的深度时,物块将浸没在液体中并沉入容器底
对容器的底部压力的大小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7.C
【解析】
【详解】
A.影响压强的因素有压力和受力面积,且压力并不一定等于重力,所以越重的物体产生的压强不一定大,故A错误;
B.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产生的力,压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无关,故B错误;
C.根据压强的概念可知,压强的物理意义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故C正确;
D.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一定竖直向下,且压力是物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8.B
【解析】
【详解】
地面上放置的正方体物体,则地面受到的压强
由于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
p=ρ甲gh甲=ρ乙gh乙
由图知道h甲<h乙,所以
ρ甲>ρ乙
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后,故切去部分的质量
切去部分的重力
将切去部分交换叠放在剩余部分上,由 知道,这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由于原来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甲初=p乙初,所以,p甲F甲故B正确。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AD.根据可知,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没有截取前,压强等式为
由图可知,高度关系为
则密度关系为
故AD错误;
BC.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部分,使剩余部分高度相同,设剩余部分高度相同为h,则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
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
则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

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
m甲=8g,m乙=4g

V甲=1cm3,V乙=4cm3
由密度的计算公式可得,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分别为

质量相等的A、B两个实心正方体的体积之比

V=L3
可得,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
A、B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压强的计算公式可得,两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甲乙两圆柱体质量相同,两物体的底面积之比
S甲∶S乙=100cm2∶50cm3=2 ∶1
则两物体的体积之比
V甲∶V乙=S甲h甲∶S乙h乙=4∶1
据知,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1∶4;未切割时,两物体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本身的重力,据得
乙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为 h部分,并放在甲物体上,此时两物体对地面压强相等,即
所以
h∶h乙=1∶3
乙剩下的质量与甲物体原来的质量之比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甲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小于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p甲因为 ,所以
(2)两圆柱体截去的质量相同
因为,则
A.当S甲=S乙时,则h甲截BD.当S甲>S乙时,则h甲截C.当S甲故选C。
13. 不变 惯性 8.64
【解析】
【详解】
[1]小朋友脚是悬空的,一只脚与两只脚踏在滑板车上时,滑板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没有变化,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2]小朋友用力蹬地后双脚离地,由于惯性滑板车和人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滑行一段距离。
[3]他滑行的平均速度
14. 变小 不变
【解析】
【详解】
[1]在水平外力作用下推动木板缓慢向左运动,直至木板全部移到桌面,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受力面积变大,由可知,木板对桌面的压强变小。
[2]在这个过程中,木板对桌面的压力不变,木板和桌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木板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15. > >
【解析】
【详解】
[1]质量相同的实心铜和实心铁的正方形,据知,实心铜正方形的体积比实心铁正方形的体积小,那么铜正方形的底面积小于铝正方形有底面积,而两正方形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两正方形对地面的压力相等。据知
p铜>p铝
[2]铁块放在铜块上方中央,则对地面的压力变成
F总=G铜+G铝
此时铜块对地面的压强

所以
p>p铜+p铝
16. 50 5×103 12500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甲对水平面的压力为
F=G甲=m甲g=5kg×10N/kg=50N
[2]乙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p=ρgH=5×103kg/m3×10N/kg×0.1m=5×103Pa
[3]乙对水平面的压力
F乙=G乙=m乙g=20kg×10N/kg=200N
因甲乙均为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圆柱体,甲所截去的部分重力为,甲剩余部分的重力为,乙所截去的部分重力为,乙剩余部分的重力为,此时物体丙对地面的压力
此时物体丁对地面的压力
此时恰能使叠放后的物体丙、丁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即
解得h=0.05m,F丙=125N,甲体积为
甲底面积为
物体丙对地面的压强为
17. 850 5×104 2.5×104 2528
【解析】

18. 凹 发散 鼻托,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 脚套,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 镜框密度小,体积相同时,质量更小
【解析】
【分析】
【详解】
(1)[1][2]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折光能力比较强,光线提前会聚,像呈现在视网膜之前,所以需要佩带镜片为凹透镜的近视眼镜对光进行发散,使光线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
(2)[3][4][5]鼻托设计比较宽,是在压力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小;脚套设计成凹凸不平,是通过增大粗糙程度,增大摩擦力;镜框比较轻,是使用的材料密度小,体积相同时,质量更小。
19. 减小阻力 = B 惯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列车设计成子弹头型是通过减少汽车的迎风面积,来减小空气的阻力作用。
(2)[2]因为列车在匀速行驶,处于平衡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列车的动力等于所受阻力。
(3)[3]传统的铁轨都铺在枕木上,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以此保护路基;传统的路基都有碎石,碎石能增加透气和透水性,能减小噪音和减小列车的振动;这是传统的铁路轨道路砟和枕木的作用;无砟轨道的路基不用碎石,铁轨和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上,这可减少维护、降低粉尘等,这也是无砟轨道和传统轨道的重要区别。可见①②④正确;③错误,故选B。
(4)[4]高速行驶的动车进站前关闭电源,由于惯性动车仍保持较大的速度前进,还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
20. 减小 坦克能直接从冰面上通过
【解析】
【详解】
(1)[1]由 坦克的履带非常宽大,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2)[2]已知坦克的质量
坦克所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3)[3]坦克在冰面上行驶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
坦克对冰面的压强
因为
所以坦克能直接从冰面上通过。
答:(1)坦克安装履带是为了增大坦克对地面的压强;
(2)坦克所受到的重力是2×105N;      
(3)若冰面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6×104Pa,坦克能直接从冰面上通过。
21. 差 相互 < B 2.67×104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采用了纳米气凝胶保温,是利用了该材料导热性极差(即较好的隔热性)的属性,这样当外界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还能使火星车内部维持一个适宜的温度。
(2)[2]在探测器着陆前的动力减速阶段,向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方向喷气,探测器受到一个相反的作用力,使探测器减速,这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3]火星上的大气压比地球上大气压小很多,而液体的沸点随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火星表面水的沸点低于地球表面水的沸点。
(4)[4] A.由题意可知,火星表面大气密度大约只有地球的1%,而降落伞的工作要借助大气的阻力来减速,因此,选择着陆点时,应选择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发挥大气阻力的作用,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天问一号绕火星运动轨道是椭圆形的,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时刻在变化,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车轮上的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探测车在火星上沿坡面减速上行时,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故D正确。
故选D。
[5] “祝融号”对火星表面的压力为
F=G=mg′=240kg××10N/kg=960N
火星表面的受力面积
S=6×60cm2=0.036m2
“祝融号”对火星表面的压强为
p=≈2.67×104P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