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15.1两种电荷同步练习(有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3-31 15: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1 两种电荷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小球,两者互相排斥,则小球(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不带电 D.带正电或不带电
2.如图所示是A、B、C三个轻质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情况。若A带正电,则B、C的带电情况是(  )
A.BC都带正电
B.BC都带负电
C.B带正电,C带负电
D.B带负电,C带正电
3.关于电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创造了电荷
B.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自由电荷很少
4.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而且会变得蓬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塑料是导体
B.梳子梳头后,梳子带电而头发不带电
C.梳子与头发摩擦的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D.梳头发变得蓬松是因为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
5.如图甲是无风条件下铝箱气球的静止状态,当用a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乙所示;当用b棒靠近气球时,情景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一定带电
B.a棒一定带电
C.若a棒不带电,则b棒一定也不带电
D.若a棒带电,则b棒也可能不带电
6.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擦过程中有电子发生了转移
B.摩擦创造了正电荷
C.摩擦过程中有质子发生了转移
D.丝绸也带正电荷
7.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雷正龙表示:我国天津、广州、长沙等地报告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病例,这提示我们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防范丝毫不能放松。如图所示,是该变异株结构,该病毒一般呈球形,直径在75﹣160nm之间,是由分子构成的。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奥密克戎变异株主要通过咳嗽或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传播,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B.温度恒定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所有分子运动速度大小都相同
C.温度降低时,构成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降低
D.制作口罩的中间吸附层材料——熔喷布是导体
8.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A箔片张开,验电器B不带电,再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接触后,A的箔片带正电,B的箔片带负电
B.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C.金属杆中瞬间电荷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
D.接触后B验电器箔片张开,A验电器箔片闭合
9.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比橡胶棒强
B.摩擦过程中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验电器箔片张开是因为两箔片带了正电荷
D.金属球上的电荷与两箔片上的电荷电性相反
10.对如图所示的几个电学实验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如图甲,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和丝绸都带上正电
B.如图乙,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近轻质小球时的情况,说明该小球带正电
C.如图丙,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是由于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D.如图丁,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塑料吸管一端,相互吸引,说明吸管一定带正电
11.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期间,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进行科学防治,下列这些与抗击疫情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型冠状病毒的直径约为 100nm,它不属于分子
B.新型冠状病毒能通过飞沫传播,但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
C.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带静电的熔喷布能吸附轻小的飞沫
D.新型冠状病毒不耐热,加热的方式也能够杀死病毒。如果把水从 20oC加热到60oC,水的比热容变大
12.通常情况下,下列属于绝缘体的是(  )
A.人体 B.塑料尺 C.铜丝 D.铅笔芯
二、填空题
13.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示了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结果,无为市图书馆等6个图书馆被评定为国家一级馆。某图书馆工作人员在整理受潮书籍时,先给书“充电”,使书页上带上同种电荷而自动分开。如果某次“充电”时,书页上都带上了正电荷,则书页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______。(选填”强”或“弱”)
1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____。将小球靠近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______电荷。
15.当玻璃棒和丝绸摩擦时,丝绸带_____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丝绸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反复摩擦后,发现玻璃棒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_____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16.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一个轻质小球,二者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这个轻质小球带______(选填“正”或“负”)电,______(填一种物理仪器的名称)就是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
三、综合题
17.在探究静电现象实验时,小华同学发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料尺能够吸引轻小纸屑。
(1)根据你所学过的原子结构的知识,下列关于带电原因的猜想,正确的是_____;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由于电子发生了转移 C.由于质子发生了转移
(2)小华制作了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如图所示),可以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后金属箔片会张开,它的原因是_____;
(3)同学们使用玻璃棒、橡胶棒分别与丝绸、毛皮摩擦后,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都能使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而用手拿着金属棒与其他材料摩擦后,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却不能使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金属的_____比玻璃、橡胶好。(填物质的物理属性)
18.结合如图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活动课上,老师教小明自制静电发动机(如图甲).老师先将一个塑料杯外面套一层铝箔纸,其外再套一层塑料杯和一层铝箔纸,做成一个电容杯,用一条铝箔纸做导线,连接在电容杯的铝箔上;然后用双面胶将一个塑料杯外壁均匀贴上铝箔条,并留有等间距的空隙,用竹签在中间顶一下,顶出一个凹坑,做成一个转杯;接着将竹签固定在橡皮上做成一个支架;最后把铅笔笔尖朝上固定在泡沫板上,并把转杯放置在笔尖上,然后依次将各部分结构组装起来,便完成静电发动机的制作.老师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它带电,接触电容杯,发现转杯转动起来.老师说这主要是因为电容杯带电时,静电会通过铝箔条传到转杯的铝箔上,由于静电的排斥作用,转杯就会转动下去.而转杯另一侧的铝箔起到了将静电导走的作用.这样就造成了转杯的一侧有排斥的力而另一侧没有,转杯就在这种静电力的作用下转动了起来.
雾霾是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现在,很多家庭和学校都安装了空气净化器.图丙是一种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图.带有静电的雾霾经过带电的极板时就会被静电力所吸引,附着在极板上,空气中的雾霾含量就会大大降低,这样就可以保障我们的身体健康了.
()如图乙所示,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后放在支架上,再用毛皮摩擦另一根橡胶棒()并与支架上的橡胶棒()靠近时,两橡胶棒相互________(选填“吸引”或“排斥”).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电子和带正电的_________构成了原子;
(),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被认为是雾霾的“元凶”.即直径小于等于________(选填“厘米”、“微米”或“纳米”)的污染物颗粒,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图丙为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________(选填“电离段”或“收集段”)后带有电荷,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19.归纳式探究——研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
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好学的晓丽等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电荷 q1/ 电荷 q2/ 电荷间距离r /m 电荷间作用力F/N
1 1 1 0.3
2 1 2 0.3
3 2 2 0.3
4 2 2 0.1
5 4 3 0.1
(1)电荷间作用力 与甲电荷量、乙电荷量及两电荷间距离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____)(填上数值和单位).
(2)保持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间相互作用力与电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象中的来________表示.
2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开始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小明同学家买了一辆崭新的汽车,部分相关参数配置如下表所示:
(1)经过加油站时,小明闻到汽油味,这是由于______.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______,存在火灾隐患.
(2)2014年3月,发改委对汽油价格进行了微小调整,和大多数物质一样,汽油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密度会______(“变大”或“变小”),受此因素影响,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______(“上调”或“下调”).
(3)如果他家的汽车正常行驶(已知:,汽油的密度为).查阅上表中的参数可知,理论情况下该车行驶 所消耗的汽油的质量是______.
21.演绎式探究——探究带电小球间的作用力.经科学家研究发现,两个带电小球所带电量分别为,当它们之间的距离为(远大于小球的直径)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其中常量.
(1)如图,将甲、乙两个带电小球放在光滑的绝缘水平面上,若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_____(填“引”或“斥”)力,此时两球将相互_____(填“靠近”或“远离”).
(2)如图,为了使这两个小球在原来的位置静止,沿着甲、乙两球的球心连线方向,在乙球的右边某位置放上一个电荷量为的小球丙,此时恰好使得三球均保持静止.则丙球应该带_____(填“正”或“负”)电荷.请你证明,此时有关系成立. 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轻质小球时,两者互相排斥,说明小球带负电。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小球带正电,由图示知A、B两小球相互排斥,则B也带正电,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C与A、B都靠近,那么C带负电,因为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荷的发生转移,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正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因此金属导体中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B错误;
C.带正电的玻璃棒能吸引纸屑是因为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故C错误;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D正确。
故选D。
4.D
【解析】
【详解】
塑料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塑料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发生了电荷的转移,从而使梳子和头发分别带上异种电荷而互相吸引,所以随着梳子飘起来,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互相排斥,所以头发越梳越蓬松。
故选D。
5.D
【解析】
【详解】
A.乙图中,a棒可以吸引气球,根据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a棒和气球可能带异种电荷。但若a棒带电,根据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说明气球不带电也能被a棒吸引,故A错误;
B.乙图中,a棒可以吸引气球,若气球带电,根据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a棒也可能不带电,故B错误;
C.乙图中,a棒可以吸引气球,若a棒不带电,则气球一定带电。甲图中,b棒可以吸引气球,可以说明b与气球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故C错误;
D.乙图中,a棒可以吸引气球,若a棒带电,则气球与a带异种电荷或者不带电。甲图中,b棒可以吸引气球,说明b与气球带异种电荷或不带电,故D正确。
故选D。
6.A
【解析】
【详解】
ABC.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故A正确,BC错误;
D.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荷,是因为玻璃棒失去电子,丝绸得到电子,故丝绸带负电,故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A.飞沫是宏观的物体,用肉眼能看到,不是单个分子,分子是微观的肉眼看不见,所以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故A错误;
B.在温度恒定时,分子具有各种各样的速度,大部分分子的速度基本相等,少数分子有较大和较小的速率,故B错误;
C.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温度降低,大多数分子无规则运动速度减慢,分子无规则运动程度较低,故C正确;
D.熔喷布是绝缘体,故D错误。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接触验电器A后,验电器A会带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导体棒连接A、B,原先不带电的验电器B会与A带同种电荷即正电,故A错误;
BC.A带正电,B不带电,A由于缺电子会从B上夺得电子,所以B验电器上的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上转移,正电荷没有发生移动,故B错误,C正确;
D.接触后B的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A验电器由于得到B的电子其正电荷量减少,但俩金属箔片依然带同种电荷会互相排斥而张开,但张角比连接前小,故D错误。
故选C。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毛皮和橡胶棒摩擦的过程中,毛皮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故A错误;
B. 摩擦过程中毛皮失去电子而橡胶棒得到电子,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橡胶棒,故B正确;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有多余电子;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电子由橡胶棒向验电器转移,两箔片带了负电荷,故C错误;
D. 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上与两箔片上的都带了负电荷,电荷电性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丝绸带上负电,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排斥轻质小球,说明该小球一定带正电,故B正确;
C.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C错误;
D.带电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吸引吸管,说明吸管可能带正电或者不带电,故D错误。
故选B。
11.D
【解析】
【详解】
A.新型冠状病毒由蛋白质分子和RNA分子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分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飞沫肉眼可以看到,不属于分子,所以飞沫传播的过程不属于扩散现象,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于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KN95口罩拥有很强的防护能力,是因为口罩中间层的熔喷布是一种超细静电纤维,能够有效利用静电吸附轻小的病毒粉尘、飞沫,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把水从 20℃加热到 60℃,水的温度升高,但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比热容不变,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2.B
【解析】
【详解】
A.人体容易导电,是导体,故A不符合题意;
B.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故B符合题意;
C.铜丝容易电,是导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铅笔芯容易导电,是导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弱
【解析】
【详解】
[1]给古书充电,使书页带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自动分开,书页都带上了正电荷,说明是失去电子,说明书页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
14. 电子的转移 负
【解析】
【分析】
【详解】
[1]自然界中的总电荷数是守恒的,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当两个物体发生摩擦时,由于不同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电子会发生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2]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当小球靠近时被排斥,说明小球也带负电。
15. 负; 得到; 做功
【解析】
【分析】
(1)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消灭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2)改变内能的方式包括做功和热传递.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同时丝绸得到了电子,所以丝绸带负电.
反复摩擦后,发现玻璃棒的温度升高,这是通过做功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即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6. 正 验电器
【解析】
【详解】
[1]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小球,小球远离玻璃棒,说明小球和玻璃棒因为带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玻璃棒带正电,所以小球也带正电。
[2]当带电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个金属箔片带同种电荷,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金属箔片张开,所以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这种原理制成的物理仪器是验电器。
17. B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导电性
【解析】
【详解】
(1)[1]摩擦起电实质是电荷的转移,一种物质失去多少电子,另一种物质就得到多少电子;毛皮和塑料尺相互摩擦,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塑料尺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故选B。
(2)[2]用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时,金属箔片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出现夹角,其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3]因为玻璃棒和橡胶棒都是好的绝缘体,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产生的电荷不易传导走,所以玻璃棒和橡胶棒经摩擦能带电;而金属棒是导体,导电性强,金属棒摩擦后产生的电荷很容易经金属棒和手传导到地上,使金属棒上没有多余的电荷而不带电。
18. 排斥 原子核 微米 (电离段)
【解析】
【详解】
(1)两根带同样电荷的橡胶棒靠近时会相互排斥;毛皮摩擦橡胶棒,使橡胶棒得到电子,从而带负电,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了原子;(2)PM2.5 即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3)雾霾经过空气净化器的电离段后带有电荷,被静电力吸引附着在极板上,从而达到洁净空气的目的.
19. a
【解析】
【详解】
(1)[1][2]结合表格内容可以看出: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两点电荷连线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表达式为F=k其中k=9×109N m2/C2;
(2) [3]根据公式F=k在q2的电荷量不变、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时,力F与q1成正比,故选a.
20. 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或扩散) 摩擦起电 变小 下调 4.26
【解析】
【详解】
经过加油站时,闻到汽油味,是由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加油站规定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不能穿化纤布料做的衣服,这是因为化纤布料容易发生摩擦起电,存在火灾隐患.
由于热胀冷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体积变大,质量不变,所以汽油密度会变小.
受此因素影响,每吨汽油体积升数会变大,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应下调.
由表中参数可知,汽车正常行驶100km消耗汽油6L,
即汽油的体积V=6L=6×10-3m3,
所以该车行驶100km所消耗汽油的质量
.
21. 引 靠近 正 见解析
【解析】
【详解】
(1)[1][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甲球带正电荷、乙球带负电荷,所以它们相互吸引而相互靠近;
(2)[3]由题意可知,甲受到乙的引力向右,甲要静止,应受到丙向左的排斥力,甲球带正电荷,所以丙也应带正电荷;
[4]对乙球进行分析,因平面光滑不受摩擦力,则有:
所以根据题意可得:
化简得:
所以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