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孔雀东南飞
本课学习目标:
1.了解汉乐府的有关知识及本课的文学地位;
2.了解序的知识,并初步读懂故事梗概,把握故事结构。
3.积累、整理1—6段的偏义复词、一词多义等文言知识,并初步分析人物形象。
“汉乐府”原来是指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乐府”,就是掌管音乐的官府。它的任务是制定乐谱、采集歌词和训练乐工。这个官署相当庞大,成帝时“女乐近千人”。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乐府”或“乐府诗”,就成了一种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了。
什么是“汉乐府”(乐府)?
一、文学常识
乐 府
“乐府”是两汉时期的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采集民歌或
文人的诗制成曲谱并演奏,后来,人们将它搜集、整理
的诗歌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
我国古代有两次乐府民歌繁荣期——汉代和南北朝时期。汉代的乐府民歌代表作《孔雀东南飞》和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被称为我国古代“乐府双璧”。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选自南朝宋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卷一,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它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生字
公姥 伶俜 腰襦 葳蕤 聘礼 磐石
拊掌 否泰 赍钱 踯躅 冥冥 摧藏
仕宦
m
pīng
rú
wēiruí
pìn
pán
f
p
jī
zhízhú
míng
zàng
huàn
二、检测预习1:
检测2.:
读准1—6自然段的字音及节奏
问题:
1、概括故事梗概。
2、理清文章结构。
三、把握情节
根据序言解说课文大意。
以“遣”“逼”为线索,感知课文大意及
情节结构
小序的作用
小序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成诗的经过,序中的“遣”、“逼”两字,集中地表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围绕“遣”、“逼”两字展开故事情节。
“焦、刘殉情”故事的传说
汉末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但刘兰芝却为婆母不容,婆母百般刁难她,没有办法,刘兰芝只好自请回娘家。夫妻二人双双“誓死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后,不久,县令替他的儿子求婚,焦仲卿闻听此事,二人生人作死别,在兰芝成婚那天,兰芝投井而死,仲卿也自缢身亡。两人变成了一对鸳鸯相对而鸣。这个美好的故事传说演化成了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
全文结构分析
引子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尾声
托物起兴(1)
兰芝被遣(2—6)
夫妻誓别(7—12)
兰芝抗婚(13—23)
双双殉情(24—31)
合葬化鸟(32)
看看1—6自然段的几个词怎么解释
素:
入:
断:
故:
白:
意:
相
公姥:
自由:
可怜:
伏惟:
及时相遣归
儿已薄禄相
相见常日稀:
白色的绢
上织机
(织成一匹)截下来
仍旧
禀告
心中
表恭敬的习惯用语
互相
表动作偏指一方,
译作“我”
相貌
指公公婆婆,现偏指婆婆,(偏义复词)
可爱
自作主张
1.读译文
2.这部分的人物有哪些?
你能从言行中分析其形象吗?
3.分角色朗读,感受人物性格。
读懂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作业:“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采用了
(赋、比、兴)中的哪种手法?与之相类似
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总结本课所学及规律
本节我们学习了?内容?:
1.汉乐府及序的有关知识
2.文言文相关实词,特别是偏义
复词,古今异义词
3.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规律:读懂内容、积累知识、分析
形象及艺术手法
运用 起兴 的手法
以孔雀向东南飞去,因为顾念伴侣而徘徊的情景,引出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创造凄凉悲怆的氛围,引起下文。
悲剧的魅力,在于它毁灭的美;悲剧的不幸,在于它往往不仅仅是悲剧,而是永远的生活。
永 恒 的 悲 剧
孔雀东南飞
兰 芝 自 诉
、
被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