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3.4 多普勒效应
一、单选题
1.波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波源静止不动,则观察者一定静止不动
B.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
C.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增大
D.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减小
2.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
3.下列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衍射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
4.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200m/s。已知t=0时,波刚好传播到x=40m处,如图所示,在x=400m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正方向
B.从t=0开始经过0.15s,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0.6m
C.接收器在t=0.8s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D.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可能为11Hz
E.若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cm、波源在x=350m处的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相遇,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
5.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换用木锤替代橡胶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B.当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参与振动的频率等于声波频率
C.空气中超声波传播速度远大于普通声波传播的速度
D.超声波迎着汽车行驶方向发射,汽车越快,仪器接收到的反射回波的频率越低
6.根据多普勒效应,我们知道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时,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增大;反之,观察者接收到波的频率减小。天文观测到某遥远星系所生成的光谱呈现“红移”,即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由此现象可知( )
A.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增大,该星系正在靠近观察者
B.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减小,该星系正在靠近观察者
C.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增大,该星系正在远离观察者
D.观察者接收到光波的波长减小,该星系正在远离观察者
7.两辆汽车甲与乙,在时刻,分别距十字路O处的距离为和。两车分别以速率和沿水平的、相互正交的公路匀速前进,如图所示。汽车甲持续地以固定的频率鸣笛,则在任意时刻t汽车乙的司机所检测到的笛声频率将如何变化(已知声速为u,且有、)( )
A.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B.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可能等于波源发出的频率
C.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
D.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
8.如图所示,坐标原点处有一周期为的振源,发出一列沿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时的波动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再过一个周期处的质点将运动到处
B.图示时刻处质点的速度方向为轴正方向
C.一观察者从处沿轴向坐标原点运动时,接收到该波的频率为
D.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尺寸为的障碍物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9.关于多普勒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
B.要发生多普勒效应,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
C.火车向你驶来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火车离你远去时,你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
D.只有声波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
10.警车向路上的车辆发射固定频率的超声波,同时探测反射波的频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
B.当车辆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警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
C.当警车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汽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
D.当警车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汽车时,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不变
11.下列技术应用涉及到多普勒效应的是( )
A.雷达定位 B.利用“共鸣箱”来使声音增强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
12.一辆大客车上有一个声源发出频率一定的乐音,当大客车静止、观察者也静止时,观察者听到并记住了这个乐音的音调。当观察者坐上一辆小轿车后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低的是( )
A.小轿车静止,大客车向他驶来
B.小轿车静止,大客车离他驶去
C.大客车静止,小轿车向着大客车驶去
D.大客车在前、小轿车在后,且小轿车速度大于大客车速度
13.下列是同学小明关于波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叠加一定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
C.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高
D.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较小,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14.下列技术应用涉及到多普勒效应的是( )
A.雷达定位 B.利用“共鸣箱”来使声音增强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
15.关于机械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回声”是声波的衍射现象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声波发生干涉的结果
C.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止桥梁发生共振垮塌
D.当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时,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变小
二、填空题
16.公路巡警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以100 km/h的恒定速度巡查,在同一车道上巡警车向前方的一辆轿车发出已知频率的超声波,结果该超声波被那辆轿车反射回来时,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
(1)此现象属于( )
A.波的衍射 B.波的干涉
C.多普勒效应 D.波的反射
(2)若该路段限速100 km/h,则该轿车是否超速?( )
(3)若该轿车以25 m/s的速度行进,反射回的超声波频率应怎样变化?( )
17.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天文学家哈勃从星光谱的观测中发现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远离退行,距离越远,退行速度越大,两者成正比,这个规律称为哈勃定律。一个遥远的超新星以速度v远离地球观察者,地球观察者测量的星系光谱波长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超新星发出光谱波长;地球观察者测量超新星发出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c)。
18.太空中一束激光频率为,射向迎面飞来的卫星,卫星的速度为u,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卫星上的观察者观测到激光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卫星接收到的激光的频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9.蝙蝠在喉内产生超声波通过口或鼻孔发射出来,超声波遇到猎物会反射回来,回波被蝙蝠的耳廓接收,根据回波判断猎物的位置和速度.在洞穴里悬停在空中的蝙蝠对着岩壁发出频率为34kHz的超声波,波速大小为340m/s,则该超声波的波长为________ m,接收到的回波频率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出的频率.
三、解答题
20.一固定的超声波源发出频率为的超声波,一辆汽车从远处向超声波源迎面驶来,在超声波源处的接收器接收到由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并测出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为,设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计算汽车的行驶速度.
21.如图所示,天文学家观察到,来自遥远星体的光比来自较近星体同物质发出的光,波长会变长。由此,天文学家得出结论: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请据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22.正在报警的警钟每隔0.5 s响一声。一个人正坐在以60 km/h的速度向着警钟行驶的车中。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30 m/s,则这个人在每分钟内能听到几声警钟?
23.一般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则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渔船发出的超声波相比,其频率如何变化?请说明理由。
24.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并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为什么地面接收到的信号频率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呢?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分析】
【详解】
多普勒效应是指波源或观察者发生移动,而使两者间的位置发生变化,使观察者收到的频率发生了变化;现在振源所发出的机械波的频率为180Hz,观察者所接收到的机械波频率也为180Hz,则说明振源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距离不变,若振源静止不动,观察者不一定静止不动,观察者绕振源做圆周运动时观察到的频率也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B错误;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错误;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两列相干波叠加后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和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都在做周期性的运动,所以加强区的位移不一定大于减弱区的位移。B错误;
C.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小得多,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C错误;
D.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D正确。
故选D。
4.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波的图像和波的传播方向可知,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轴负方向,故A错误;
B.根据波的图像可知波长λ=20 m,振幅A=10 cm,周期
从t=0开始经过0.15s(1.5个周期),x=40m处的质点运动路程为6个振幅,即
故B正确;
C.接收器在
时能够接收到此波,故C错误;
D.波源频率为
若波源向x轴负方向运动,根据多普勒效应,接收器接收到的波源频率小于10 Hz,故D错误;
E.根据频率相同的两列波相遇才能产生稳定干涉的条件,若该波与另一列振幅也为10 cm的简谐横波相遇,不一定能够产生稳定的干涉图样,故E错误。
故选B。
5.B
【解析】
【详解】
A.音叉振动的频率等于其固有频率,故A错误;
B.波传播时,介质的振动频率等于波源的振动频率。故B正确;
C.超声波也是声波,传播速度与普通声波相同。故C错误;
D.汽车越快,反射回波的频率越高。故D错误。
故选B。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科学家们发现了红移现象,即光谱线都向红色部分移动了一段距离,即接受到的光的波长增大,频率减小,根据多普勒效应的理论可知这些星球都在远离地球,即宇宙在膨胀。
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两车均向O运动(在到达O之前)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高;当两车均向远离O的方向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发出的频率低,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沿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上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沿垂直波的传播方向做简谐振动,而不随波的传播方向移动,A错误;
B.由图可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由“上下坡”原理确定,x=2m处的质点此时刻在下坡位置,因此速度方向沿y轴正方向,即向上振动,B正确;
C.由题意可知,波源的振动频率为
由多普勒效应可知,观察者在x=20m处,沿x轴向坐标原点运动时,接收到的波的频率要大于0.5Hz,C错误;
D.由图可知波的波长=4m,由产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可知, 尺寸100m的障碍物远大于该波的波长,因此不会产生明显的衍射现象,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发生多普勒效应时,波源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波源和观察者必须有相对运动,且两者间距发生变化才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A错误,B正确;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听到的声音音调变高,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听到的声音音调变低,故C错误;
D.所有波都能发生多普勒效应,故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详解】
A.当车辆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警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减小,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故A正确;
B.当车辆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警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故B错误;
C.当警车匀速驶向停在路边的汽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减小,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增高,故C错误;
D.当警车匀速驶离停在路边的汽车时,两车之间的距离增大,产生多普勒效应,警车探测到的反射波频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A。
11.C
【解析】
【详解】
A.雷达定位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选项A错误;
B.共鸣箱利用的是共振的原理,选项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选项D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和观察者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高。当波源和观察者距变大,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一定比波源频率低。 由于观察者听到这个乐音的音调比原来降低,即接收到的声波频率减小,说明波源和观察者之间的距离在增大。
故选B。
13.D
【解析】
【详解】
A.只有频率相同的两列波叠加才会出现稳定的干涉图样,选项A错误;
B.在干涉图样中,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振幅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振幅,但是振动加强区域的质点的位移不一定大于振动减弱区域质点的位移,选项B错误;
C.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远离接收者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比波源频率低,选项C错误;
D.只有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波长比较相差不多或较小,波才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选项D正确。
故选D。
14.C
【解析】
【详解】
A.雷达定位是利用了电磁波的反射原理,选项A错误;
B.共鸣箱利用的是共振的原理,选项B错误;
C.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病人血管中血液的流速,是利用了声波的多普勒效应,选项C正确;
D.用超声波检测金属、陶瓷、混凝土中是否有气泡,是利用了超声波的穿透能力强,选项D错误。
故选C。
15.C
【解析】
【详解】
A.“回声”是声波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声波发生衍射的结果,故B错误;
C.集体列队经过桥梁时要便步走,以防止桥梁发生共振垮塌,故C正确;
D.当观察者靠近波源运动时,观察者观测到的频率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6. C 超速 变高
【解析】
【详解】
(1)[1]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此现象为多普勒效应。
故选C。
(2)[2]因巡警车接收到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的低,由多普勒效应知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远离,而巡警车车速恒定且在后面,可判断轿车的车速比巡警车的车速大,故该轿车超速。
(3)[3]若该轿车以25 m/s的速度行进,此时巡警车与轿车在相互靠近,由多普勒效应知反射回的超声波频率应比发出的高。
17. 大于 c
【解析】
【详解】
[1][2]根据多普勒效应,遥远的超新星以速度v远离地球观察者,则地球观察者测量的星系光谱波长大于超新星发出光谱波长;根据相对论原理,地球观察者测量超新星发出光的传播速度为c。
18. c 大于
【解析】
【详解】
根据光速不变原理,可得卫星上的观察者观测到激光的传播速度为c,因为激光和卫星是相向运动,所以根据开普勒效应可知卫星接收到的激光的频率大于
19. 0.01 等于
【解析】
【详解】
[1][2]根据;由于波源和物体都是静止的,所以接收到的回波频率等于发出的频率。
20.
【解析】
【详解】
设波源发射的超声波频率为=,汽车接收到的频率为,并把它反射回去,固定接收站接收到的频率为=,超声波在空气里的传播速度为v=,汽车的行驶速度为u.超声波在空气中的波长为,则,汽车每秒钟接收到的超声波的波数,即频率
汽车反射回的超声被在空气中的波长
固定接收器接收到的频率
==f
由此可以解得汽车的行驶速度
u=v=15.7m/s=56.5km/h
2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多普勒效应指的时波源和接收者相对靠近时,会使接收到的频率升高,波源和接收者相对远离时,会使接收到的频率降低,若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则两者相对远离,我们接收到的频率降低,由可知,波长会变长,故来自遥远星体的光比来自较近星体同物质发出的光,波长会变长就能说明遥远星体正在远离地球。
22.126次
【解析】
【详解】
先设空气中声速为v0,在时间T内传播的距离
s0=v0T(T为周期)
而声波在时间t内走的距离为
s1=v0t
因而人不动时听到钟声次数为
n0=
如果人以v的速度向声源运动,则声波在时间t内相对于人行进的距离为
s2=(v0+v)t
此时人听到的钟声次数为
n==126次
23.变高,见解析
【解析】
【分析】
【详解】
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理由是:渔船向鱼群发出超声波,若鱼群正向渔船靠近,波速由介质决定,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波速不变,根据声音的多普勒效应,声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所以被鱼群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发出的超声波相比频率变高。
24.见解析
【解析】
【详解】
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接近,间距变小,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增大;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远离,间距变大,观察者接收的频率减小。
人造地球卫星经过跟踪站的上空,靠近跟踪站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增大,当向远离跟踪站的方向飞去时,地面接收到的讯号频率减小。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