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021四下·兴仁期中)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 ,充足的 和适宜的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 ,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进行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 和 。
3.(2021五上·岷县期中)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4.(2021五上·岷县期中)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5.(2020五上·睢县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
二、判断题
6.(2021四下·海伦期末)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
7.(2021三上·红塔期末)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
8.(2021六上·龙湾期末)对比实验是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可以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
9.(2020四下·京山期末)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
10.(2021三下·衡水期中)动物的羽毛的颜色是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11.(2020五上·景县期中)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12.(2021·黔东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13.(2019五上·余杭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14.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15.(2020五上·武昌期末)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会受影响。
16.(2021五上·龙湾期末)建造生态瓶其实就是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三、单选题
17.(2021五上·昌黎期中)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18.(2020五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
A.经常浮到水面 B.钻到水底不动 C.没有变化
19.(2021五上·昌黎期中)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
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20.(2021六下·峨山期末)某同学全家出去旅行了一周,回到家,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橘子发霉了。下列操作中最可能帮助该同学找到发霉原因的是( )。
A.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放在冷藏室,一个放在常温下
B.准备两个烂水果,一个烂苹果,一个烂橘子,都放在常温下
C.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浸没在水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
21.(2020五上·宝安期中)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 )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
22.(2020五上·义乌期末)下雨天,经常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B.蚯蚓喜欢多水的
C.土壤的空隙被雨水占据,氧气含量降低,蚯蚓需要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23.(2019五上·路桥期末)如图,将蚯蚓放入下图中的盒子内,用手电筒照射蚯蚓,你会看到的现象是( )。
A.蚯蚓会往右边爬行
B.蚯蚓待在原地享受光照
C.蚯蚓会往左边爬行
24.(2021五上·昌黎期中)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
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
25.(2020五上·龙华月考)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潮湿的,一端铺干燥的,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5分钟后,发现大多数蚯蚓爬向了( ) 。
A.潮湿的一端 B.干燥的一端 C.没有爬动
26.(2020四下·龙华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繁殖后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老鹰抓小鸡 B.青蛙求偶 C.鸟筑巢
27.(2021·黔东南)下列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蚯蚓 B.小鸟 C.老鼠
28.(2021六下·十堰期末)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四、实验探究题
29.下面是某小组研究蚯蚓生存与土壤中水分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提示补全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完善实验设计过程。
研究问题 蚯蚓的生存与① 的关系。
实验假设 ② 。
实验材料 蚯蚓10条、盒子、③ 和④ 。
实验步骤 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干土和湿土。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蚯蚓的位置。
实验现象 5分钟后,大多数的蚯蚓将会在⑤ 。
(2)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
C.动物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3)做此类实验时,我们会选用多个实验对象,并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五、综合题
30.(2021四下·昌黎期中)小明同学将6粒菜豆种子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是( )号种子,因为它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
(2)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5)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包括:
31.(2021·黔东南)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图中的生产者是什么?
六、解答题
32.(2022六上·枣庄期末)我国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请各举两例,并尝试写出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至少三条)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水分;空气;温度;阳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
2.【答案】光合作用;养料;氧气
【解析】植物绿色的叶子种的叶绿体会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叶子的作用。
3.【答案】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叫食物链。
4.【答案】生态群落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 生态群落是指占居一定的空间、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自然生境中的有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一组互相依赖的种群的集合体。
5.【答案】阴暗;潮湿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同,蚯蚓一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考查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一条或者数量太少有偶然性。
7.【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验过程的认识,记录实验现象是实验操作的步骤之一,根据对记录的分析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得出实验结论。
8.【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9.【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是为了让叶子接收更多的阳光。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这种保护方式属于保护色,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动物自我保护一种方式。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会为了适应环境进化。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源头是绿色植物,所以蝉→螳螂→黄雀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完整的食物链需要有生产者,在这个成语中,没有出现生产者。
【分析】生产者由绿色植物扮演,在食物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4.【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各类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食物链断裂后,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类处在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食物链断裂后生态系统会被破坏,人类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考查环境对生物生存在影响,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时生物生活的环境在变化,生物的生存状态也会改变。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不加任何食物,不开瓶,生物皆能生存。
17.【答案】C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时生物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比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等。该题选C。
18.【答案】A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水减少,氧气就减少,小鱼就会浮出水面呼吸。
19.【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 而不是在冬天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
20.【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试验找到橘子发霉的原因,变量是温度。
21.【答案】A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科产生养料供自身利用。
22.【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土壤里,但也需要氧气,下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的空气都赶走了,所以蚯蚓要到地面上呼吸。
23.【答案】A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生活。
24.【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或陷入昏睡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进行冬眠。该题选B。
25.【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26.【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青蛙求偶和鸟筑巢行为都是为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而老鹰抓小鸡是一种觅食行为。
故本题答案为:A。
27.【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链的知识,蚯蚓是分解者,不属于消费者。
28.【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草兔子和鹰正好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草→兔子→鹰,鹰被大量捕杀,那么兔子的天敌变少,兔子会疯狂繁殖,兔子多,草就会被吃的多,草的数量就会减少,当草减到少时,兔子就没有食物,兔子会变少,那么草又会变多。
29.【答案】(1)土壤中水分(湿度);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干土;湿土;湿土一边
(2)B
(3)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我们的实验结论更加严谨。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1)蚯蚓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中。
(2)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生存。
(3)多次试验,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加完整。
【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30.【答案】(1)②
(2)缺少水分
(3)缺少空气
(4)缺少适宜的温度
(5)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②号种子,因为它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空气;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温度较低。
31.【答案】(1)5
(2)草——鼠——蛇——鹰
(3)草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链的常识。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1)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鹰。一共五条食物链。(2)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本图中是草。
32.【答案】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珍稀植物有银杏、水杉。
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人工繁殖 3、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点】珍稀植物
【解析】【分析】关于举例珍稀动植物,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珍稀动植物,只有那些被列入国家珍稀动植物名录的动物才算,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水杉、银杏等。
关于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一定要从珍稀动植物的实际处境出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人工繁殖,拯救濒危物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1 / 1教科版(2017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2021四下·兴仁期中)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 ,充足的 和适宜的 ,植物的生长还需要 ,它们是植物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条件。
【答案】水分;空气;温度;阳光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的生长还需要阳光。
2.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能够利用阳光进行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换成 和 。
【答案】光合作用;养料;氧气
【解析】植物绿色的叶子种的叶绿体会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并释放氧气。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叶子的作用。
3.(2021五上·岷县期中)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
【答案】食物链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为维持其本身的生命活动,必须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这种由生物联结起来的链锁关系叫食物链。
4.(2021五上·岷县期中)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 。
【答案】生态群落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 生态群落是指占居一定的空间、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区域或自然生境中的有相似的自然资源需求的一组互相依赖的种群的集合体。
5.(2020五上·睢县期中)蚯蚓喜欢生活在 、 的环境。
【答案】阴暗;潮湿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同,蚯蚓一般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二、判断题
6.(2021四下·海伦期末)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不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用一条还是多条都可以。
【答案】错误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考查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在探究土壤水分变化对蚯蚓的影响时,需要考虑蚯蚓的数量,一条或者数量太少有偶然性。
7.(2021三上·红塔期末)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得出实验结论。( )
【答案】正确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根据对实验过程的认识,记录实验现象是实验操作的步骤之一,根据对记录的分析整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得出实验结论。
8.(2021六上·龙湾期末)对比实验是常用科学研究方法,一次可以研究两个以上的变量。
【答案】错误
【知识点】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对比实验,一次只能改变一个变量。
9.(2020四下·京山期末)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
【答案】正确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植物生长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 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它的茎总是会向着太阳光的方向,是为了让叶子接收更多的阳光。
10.(2021三下·衡水期中)动物的羽毛的颜色是不会随着环境而改变的。()
【答案】错误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能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这种保护方式属于保护色,是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动物自我保护一种方式。
11.(2020五上·景县期中)在动物进化史上,动物为了适应环境,身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答案】正确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基本上所有的生物都会为了适应环境进化。
12.(2021·黔东南)“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构成一条食物链是:蝉→螳螂→黄雀。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食物链的源头是绿色植物,所以蝉→螳螂→黄雀不是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13.(2019五上·余杭期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其实是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 )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解答】完整的食物链需要有生产者,在这个成语中,没有出现生产者。
【分析】生产者由绿色植物扮演,在食物链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4.食物链断裂后,人们的生活不会受到影响。
【答案】错误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解答】各类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食物链断裂后,人类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人类处在生态系统中,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食物链断裂后生态系统会被破坏,人类的生活也将受到影响。
15.(2020五上·武昌期末)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生态瓶中生物的生存状态不会受影响。
【答案】错误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考查环境对生物生存在影响,改变生态瓶中的条件时生物生活的环境在变化,生物的生存状态也会改变。
16.(2021五上·龙湾期末)建造生态瓶其实就是建造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 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不加任何食物,不开瓶,生物皆能生存。
三、单选题
17.(2021五上·昌黎期中)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发达
B.水质污染造成鱼虾等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答案】C
【知识点】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同时生物对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比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在沙地上种植植物,能够防风固沙,等等。该题选C。
18.(2020五上·义乌期末)如图所示,把生态瓶中的水减少很多,瓶中动物最有可能会( )
A.经常浮到水面 B.钻到水底不动 C.没有变化
【答案】A
【知识点】生态瓶的应用
【解析】【分析】水减少,氧气就减少,小鱼就会浮出水面呼吸。
19.(2021五上·昌黎期中)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这说明( )。
A.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B.种子萌发需要土壤
C.种子萌发需要空气
【答案】A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在自然界,种子春天才开始萌发 而不是在冬天说明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 。
20.(2021六下·峨山期末)某同学全家出去旅行了一周,回到家,发现放在客厅里的橘子发霉了。下列操作中最可能帮助该同学找到发霉原因的是( )。
A.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放在冷藏室,一个放在常温下
B.准备两个烂水果,一个烂苹果,一个烂橘子,都放在常温下
C.准备两个新鲜的橘子,一个浸没在水中,一个放在干燥的地方
【答案】A
【知识点】微生物;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通过对比试验找到橘子发霉的原因,变量是温度。
21.(2020五上·宝安期中)奇奇发现旁边的黑豆芽有的叶子翠绿且茎粗短,但有的叶子发黄且茎细长,可能是因为( )造成的。
A.缺少阳光 B.温度过低 C.缺少水分 D.缺少空气
【答案】A
【知识点】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解析】【分析】植物光合作用科产生养料供自身利用。
22.(2020五上·义乌期末)下雨天,经常能够看到地面上有很多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喜欢明亮的环境
B.蚯蚓喜欢多水的
C.土壤的空隙被雨水占据,氧气含量降低,蚯蚓需要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答案】C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分析】蚯蚓生活在土壤里,但也需要氧气,下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的空气都赶走了,所以蚯蚓要到地面上呼吸。
23.(2019五上·路桥期末)如图,将蚯蚓放入下图中的盒子内,用手电筒照射蚯蚓,你会看到的现象是( )。
A.蚯蚓会往右边爬行
B.蚯蚓待在原地享受光照
C.蚯蚓会往左边爬行
【答案】A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类动物,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生活。
24.(2021五上·昌黎期中)下列关于冬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
B.所有的动物都要冬眠
C.冬眠时,动物营养物质和能量的消耗会大大减少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 冬眠是动物对冬季不利的外界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主要表现为不活动、心跳缓慢、体温下降或陷入昏睡状态。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进行冬眠。该题选B。
25.(2020五上·龙华月考)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一层泥土,一端铺潮湿的,一端铺干燥的,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5分钟后,发现大多数蚯蚓爬向了( ) 。
A.潮湿的一端 B.干燥的一端 C.没有爬动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里。
26.(2020四下·龙华期末)下列动物的行为中,与繁殖后代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老鹰抓小鸡 B.青蛙求偶 C.鸟筑巢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常见特点
【解析】【分析】青蛙求偶和鸟筑巢行为都是为繁殖后代而进行的,而老鹰抓小鸡是一种觅食行为。
故本题答案为:A。
27.(2021·黔东南)下列生物不属于消费者的是( )
A.蚯蚓 B.小鸟 C.老鼠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链的知识,蚯蚓是分解者,不属于消费者。
28.(2021六下·十堰期末)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果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
A.增加 B.减少 C.先少后多
【答案】C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草兔子和鹰正好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草→兔子→鹰,鹰被大量捕杀,那么兔子的天敌变少,兔子会疯狂繁殖,兔子多,草就会被吃的多,草的数量就会减少,当草减到少时,兔子就没有食物,兔子会变少,那么草又会变多。
四、实验探究题
29.下面是某小组研究蚯蚓生存与土壤中水分的关系的实验,根据提示补全实验过程,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完善实验设计过程。
研究问题 蚯蚓的生存与① 的关系。
实验假设 ② 。
实验材料 蚯蚓10条、盒子、③ 和④ 。
实验步骤 在盒子的两端分别铺上干土和湿土。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蚯蚓的位置。
实验现象 5分钟后,大多数的蚯蚓将会在⑤ 。
(2)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
A.所有动物都需要湿润的环境
B.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
C.动物无法适应变化的环境
(3)做此类实验时,我们会选用多个实验对象,并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1)土壤中水分(湿度);蚯蚓喜欢潮湿的土壤;干土;湿土;湿土一边
(2)B
(3)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我们的实验结论更加严谨。
【知识点】观察蚯蚓的活动
【解析】【解答】(1)蚯蚓喜欢潮湿、黑暗的环境中。
(2)动物会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生存。
(3)多次试验,避免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加完整。
【分析】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五、综合题
30.(2021四下·昌黎期中)小明同学将6粒菜豆种子进行如图所示的操作,并将甲放在20℃的房间内,乙放在冰箱的冷藏室内。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是( )号种子,因为它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
(2)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3)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4)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
(5)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包括:
【答案】(1)②
(2)缺少水分
(3)缺少空气
(4)缺少适宜的温度
(5)水、空气、适宜的温度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有生长所需的足够的水分和空气,有适当的温度。几天后,最有可能发芽的是②号种子,因为它具备了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空气;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温度较低。
31.(2021·黔东南)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3)图中的生产者是什么?
【答案】(1)5
(2)草——鼠——蛇——鹰
(3)草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考查食物链的常识。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食肉动物为止。
(1)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蛇→鹰;草→鼠→鹰。一共五条食物链。(2)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3)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本图中是草。
六、解答题
32.(2022六上·枣庄期末)我国有许多珍稀动植物,请各举两例,并尝试写出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至少三条) ?
【答案】珍稀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珍稀植物有银杏、水杉。
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 2、人工繁殖 3、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知识点】珍稀植物
【解析】【分析】关于举例珍稀动植物,一定要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珍稀动植物,只有那些被列入国家珍稀动植物名录的动物才算,例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水杉、银杏等。
关于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措施,一定要从珍稀动植物的实际处境出发,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这些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人工繁殖,拯救濒危物种;规范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公民法律意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