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盐》练习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京改版(2013)下册
一、单选题
1.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重要作用,下列物质可用作氮肥的是
A.CaSO4
B.K2SO4
C.NH4NO3
D.Ca3(PO4)2
2.同学们夏季郊游时,发现稻田里的水稻叶子发黄并倒下了一片,都认为应该向稻田中施用的复合肥是
A.NH4NO3 B.KNO3
C.Ca3(PO4)2 D.KCl
3.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氯化钾(KCl)和磷酸二氢铵[(NH4)H2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4.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氯化钠溶液,下列四种试剂中能将其鉴别出来的是
A.AgNO3溶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K2CO3溶液 D.Na2SO4溶液
5.下列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属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生石灰 熟石灰 消石灰 B.冰 干冰 可燃冰
C.烧碱 苛性钠 火碱 D.石灰石 熟石灰 大理石
6.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治疗胃酸的胃药,又可以做面点发酵剂的是
A.NaCl
B.NaOH
C.NaHCO3
D.Na2SO4
7.“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NH4)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8.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方法错误的是
A.除去CaO中的CaCO3:高温煅烧
B.除去氮气中含有的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
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隔绝空气充分灼烧
D.除去Ag粉中的Fe粉: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后过滤
9.化学肥料和农药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KNO3 是复合肥料
B.残留农药可通过农作物转移到人体中
C.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越多越好
10.“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HCO3是纯碱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11.下列各物物质在同一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NaOH、FeCl3、K2SO4 B.NaCl、HNO3、AgNO3
C.NaCl、K2CO3、Ca(OH)2 D.KNO3、NaCl、Ba(OH)2
12.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理解不合理的是
选项 文摘 理解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述中有物理变化
B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述中有化学变化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大
D 冬日灶中所烧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碱浣衣 其中的碱是指NaOH
A.A B.B C.C D.D
二、简答题
13.请用化学知识填空:
(1)铵态氮肥不能和熟石灰同时使用________。
(2)生铁和钢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在炎热的夏天,鱼塘里的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是因为________。
(4)生活中常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农药波尔多液的配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4.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指导我们的生活。
(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写标号)
A.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相同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D.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的质量变小
(2)表1是部分物质在20℃时的溶解性;表Ⅱ是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离子 OH- Cl- CO32- SO42-
K+ 溶 溶 溶 溶
Mg2+ 不 溶 微 溶
.Ba2+. 溶 溶 不
温度 (℃) 0 10 20 30 40
氯化钠(g) 35 35.5 36 36.5 37
碳酸钠(g) 6 10 18 36.5 50
表1空格中应填写________;分析表Ⅱ可知,氯化钠和碳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时的温度是___。
(3)简单解释“夏天晒盐、冬天捞碱”的科学原理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现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uSO4、K2SO4、CaCO3、BaCl2、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取少量白色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得固体和无色溶液;再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发现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判断:原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______,一定含有______。
16.物质王国中的A~F一起玩搭积木的游戏,其中A~F分别是二氧化碳、氧化铜、氢氧化钙溶液、盐酸、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图中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其中E、F的物质类别相同。请回答:
(1)物质A是____________。
(2)物质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
(3)物质C和物质D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4)物质E和F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能生成同种物质该生成物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C ②CuSO4③H2O
四、实验题
17.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反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向NaOH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振荡,继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由此现象也证明了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后,对实验中试管内的无色溶液成分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_____(填化学式)。
【实验设计】若要证明猜想一成立,下列试剂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
A紫色石蕊溶液 BCuSO4溶液 CAgNO3溶液 DNa2CO3溶液
1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答题。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___,图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若要图B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空气 b.氧气 c.氢气
(3)往图C中的试管通入CO2,当出现_________现象,表明石灰水中的溶质刚好完全反应。
(4)向图D中的塑料软瓶中倒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瓶子变瘪。若使塑料软瓶恢复原状,可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过量的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充分反应即可,反应完成后瓶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五、计算题
19.某样品硝酸钾中含有一定质量的氯化钾.为了测定其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取10g该样品加入58.87g水使其完全溶解,向溶液中逐滴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共用去34g硝酸银溶液;过滤、烘干称得沉淀为2.87g.根据实验计算:
(1)样品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
20.某混合物由氯化钾和碳酸钾组成,取该混合物28g,其中含氧元素4.8g,向其中加入100g水全部溶解,然后滴加一定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13.3g的滤液。计算:
(1)原混合物中氯化钾的质量;
(2)过滤后所得滤渣的质量;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1.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电子秤示数单位为g)
(1)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____g。
(2)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
(3)滴入紫色石蕊溶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__性。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B
4.C
5.C
6.C
7.C
8.C
9.D
10.D
11.D
12.D
13. 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 含碳量不同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天天气炎热水中缺氧 NaHCO3+HCl═NaCl+H2O+CO2↑ Ca(OH)2+CuSO4═Cu(OH)2↓+CaSO4
14. A、C 不 30 “夏天晒盐”是因为食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夏天气温高,水分蒸发快,食盐易结晶析出.“冬天捞碱”,是因为纯碱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冬天气温低,纯碱易结晶析出
15. CuSO4 硫酸铜 K2SO4、CaCO3、BaCl2
16. 用于生产洗涤剂等 ③
17. NaCl、HCl AD
18. 锥形瓶 CaCO3+2HCl=CaCl2+H2O+CO2↑ c 红色恰好消失 稀盐酸(或稀硫酸) NaCl和HCl(或Na2SO4和H2SO4)
19.(1)85.1%(2)10.53%
20.(1)14.2g
(2)碳酸钾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钾,故过滤后所得滤渣为碳酸钡,设生成碳酸钡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y
x=19.7g
y=14.9g
答:过滤后所得滤渣的质量为19.7g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3.6%。
21.(1)2.2(2)53%(3)酸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