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23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 (23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31 17: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猜一猜,他是谁 安徽省杰出斜杠青年,先后从事过以下多种职业
放牛娃 和尚 乞丐 皇帝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关键词:
中央集权 废丞相 厂卫 八股取士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实;
2.了解明朝全面改革管制、改革科举制度等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概括明朝加强皇权加强的特点及影响,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3.了解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
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
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
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
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
哀哉可怜!”
--《醉太平小令》
结合课文和材料,试分析元朝灭亡的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明太祖(1368-1398年在位)
应天(南京)
朱元璋 明太祖
1368年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灭元标志:
1368年,攻占元大都
明朝建立的基本情况:
一、明朝的建立
疆域
明朝
“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南海的‘千里长沙,万里石溏’尽入版图。”
——《明史·地理志》
大碛
朝鲜
吐蕃
南海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我当如何巩固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
我是朱元璋,我很苦恼
(1)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在中央:
(2)为分散兵权,朱元璋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问题思考: 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和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3)设立锦衣卫和东厂
①朱元璋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②明成祖设立东厂。
元朝以来,丞相专权,威胁皇权,朕寝食难安啊!
①取消行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布政使司(民政和财政)
提刑按察使司(司法)
都指挥使司(军务)
中央
地方:
②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巩固皇室。
结果:皇帝将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大权收归中央
疆域如此辽阔,地方行省权力过大,该如何有效统治?
从中央、地方、军事、特务等方面讨论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具体措施和影响。
措施 影响
中央
地方
军事
特务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皇帝就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加强了君主专制
设五军都督府, 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问 题 思 考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明)王圻《稗史汇编》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中央与地方的权力,防止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胡惟庸案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吴晗在《朱元璋》
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趋势:
皇权越来越高度集中,君主专制越来越加强
1、考试范围:
材料:乡试与会试中,初场试《四书》义三道,经义四道。二场试论一道、判五道,诏、诰、表内科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殿试考时务策一道。 ——《明史·选举志》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诗》《书》《礼》《易》《春秋》
各种公文
结合儒家理论发表对时务的看法
选自“四书”“五经”
2、写作内容:
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读书人如果自以为是,思想上生出大逆不道的 想法会威胁朕的统治。
3、文章格式:
破题 两句点明题意
承题 承接破题阐明
起讲、入手 议论开始
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正式议论
八股文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
4、八股取士的影响
材料一: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这但四百六十余人。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
材料二:八股文束缚了文字,也束缚了人心。应试者为求得功名速成,专务背诵,并不认真研习经典原著,这样难以培养国家需要的可以经略天下的人才。八股取士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把士人变成了狭隘的工具。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
对教育:禁锢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造性;
对选官:应试的人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负面影响
材料三:科举考试规定用八股文,实际上有着深层次的考虑。一是规范应试者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二是规定行文标准,也是实行公平原则的要求。所有考生都用一个标准来衡量,才可以达到公平。
——《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中国古代史(下)》
4、八股取士的影响
(2)正面影响
规范考试,追求公平
朝代 贡 献
隋朝 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进士科创立,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宋朝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明朝
科举制的发展史
八股取士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引进原产南美洲的新品种作物
p思考:为何明朝得以引进美洲作物?
从作物名称上能发现什么特点?
甘薯(番薯、地瓜、甜薯)
玉米(苞谷、番麦)
马铃薯(洋芋、土豆)
西红柿(番茄、洋柿子)
辣椒(番椒)
花生(番豆)
棉纺业和丝织业
2.手工业
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明青地蕃莲印花布
明水蓝印金杂花绫
四、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
制瓷业: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明代景德镇瓷器产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上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朝青花扁壶
明永乐青花海水江牙纹香炉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 ①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数十座大商业城市。
明朝北京城
明朝南京城
《皇都积胜图》
《南都繁会图》
四、经济的发展
3.商业 ②出现了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晋商经营盐业,票号等商业,尤其以票号最为出名。
徽商经营行业以盐、典当、茶木为最著,其次为米、谷、棉布、丝绸、纸、墨、瓷器等。
山西晋商乔家大院
明朝的经济发展概况
农业 手 工 业 棉纺织业
丝织业
制瓷业
商业 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
花生和向日葵等
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制瓷中心——景德镇,所产的青花瓷器
畅销海内外
北京、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
晋商、徽商等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