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第七单元 第二章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7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3-31 19:3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知识回顾
1.遗传是指 之间的 。
2.变异是指 及 的个体的 。
3.性状就是生物 、生理和 等特征的统称。
相对性状 就是:同种生物的 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举例:(1)豌豆的形状分圆粒和 ;番茄的颜色分黄色和 ;兔子的体毛分白色和 ;
(2)人的眼睛分单眼皮和 ;人的耳朵分有耳垂和 ;人分为有酒窝和 ;
4.只有是 引起的性状才能遗传,受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性状不能遗传。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 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 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亲子代
相似性
亲子代
子代间
差异性
形态结构
行为
同一性状
皱粒
红色
黑色
双眼皮
无耳垂
无酒窝
遗传物质
生物技术
基因组
基因控制性状,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基因。
卵细胞(母本基因)
精子(父本基因)
受精卵(亲代基因)
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
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如何传递?
通过生殖过程(受精过程、精卵结合)传递
染色体: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1.基因、DNA和染色体
蛋白质
DNA
染色体
染色体放大示意图
三者关系如何?
染色体
蛋白质分子
DNA分子
DNA分子:双螺旋链状结构
……
基因3
基因1
决定血型
基因2
决定肤色
基因:有遗传信息的DNA片段
决定眼皮
DNA分子
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细胞核内遗传单位)
染色体:
+蛋白质
短棒状、成对易染色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
染色体
蛋白质
DNA
有遗传效应的
片段
基因
决定
性状
蛋白质
DNA
染色体
基因
DNA
染色体
细胞
细胞核
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染色体:细胞核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3.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
一条染色体上有数万对基因。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否则就会发生异常。
几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
人 46条 23对
蛙 26条 13对
兔 44条 22对
狗 78条 39对
猪 38条 19对
鼠 40条 20对
猩猩 48条 24对
水稻 24条 12对
玉米 20条 10对
大豆 40条 20对
小麦 42条 21对
萝卜 18条 9 对
豌豆 14条 7 对
体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每种生物都有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目。
有什么特点?
先天性愚型
(21三体综合症)
21三体综合症是发病率最高的染色体病,在新生儿的发病率是1/800~1/600。男性多于女性。
该病的出生风险率随孕妇的年龄的增加而增大,
临床表现为面部扁平,宽眼距,斜视,耳小低位,张口吐舌,唇厚,手短而宽,先天性心脏病,智力障碍。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
父 母 子
46 + 46 =
92
子 媳 孙
92 + 92 =
184
染色体在不断的翻倍?
马蛔虫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A
B
A
B
父本
母本
精子
卵细胞
A
B
受精卵
体细胞
生殖细胞
减半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假设父母双方各有一对染色体
A
a
A
a




( 条)
( 条)
( 条)
( 条)




精子
卵细胞
受精卵
新个体(体细胞)
填写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23
46
23
46
23
23
23
46
23
46
精子
受精卵
一、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不同的基因决定不同的性状。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二、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